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简史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作者:史勇  页数:349  

前言

  涵盖古迹遗址调查,科学考古发掘与研究,古代建筑修葺保护,文物收藏、修复、研究、交流、展示等领域,凡涉及古迹古物的工作,称之为文物事业。文物事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脉,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国家,其历史源远流长,根脉从未间断,得益于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地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和弘扬。19世纪末叶,随着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西方现代考古学和博物馆学逐渐传入我国,形成了中国近代文物事业新的局面。史勇同志编著的《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简史》即是对这一历史时期文物事业的探索性整理与研究,付梓之际,嘱予作序,实不能胜任,但有感于史勇同志的这本处女作完全是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作为与史勇同志共事八年之久的忘年之交,不避浅陋,写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灿若星河的珍贵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内容概要

  《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简史》共分为七章,第一至五章按照编年顺序,依次记叙晚清时期、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文物事业;第六章记叙台湾、伪满洲国、华北、华中等沦陷区的文物事业;第七章记叙中国近代文物商业亦即古玩业的发展简史。此外,《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简史》附录还原文辑选了1912年至1949年民国政府、日伪政权和中国共产党颁布实施的主要文物事业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42件,以方便读者研究参考。

作者简介

  史勇,1978年生,甘肃兰州人,现任职于甘肃省文物局。曾在国家级学术研讨会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关于工业遗产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物事业史等方面的论文多篇,参与编写《甘肃省志·文物志》、《甘肃文物事业六十年纪事》。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的萌芽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物事业的回顾一、中国古代的文物保护管理二、中国古代的考古活动三、中国古代的收藏之风第二节 晚清中国文物事业的厄运一、战争与文物二、考古与探险第三节 西学东渐与晚清文物事业一、西方近代考古学的传入二、近代博物馆概念的传入与晚清博物馆事业的发轫三、晚清时期中国文物的对外交流四、晚清官方开展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第二章 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的兴起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期的文物保护管理一、文物事业管理与文物法制建设二、文物普查三、文物保护维修第二节 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一、军阀混战对文物安全造成的威胁二、盗窃盗掘对文物安全造成的威胁三、文物流失对文物安全造成的威胁四、外国人在华之“考察”事业对文物安全造成的威胁第三节 中国近代考古事业的诞生一、中国近代考古事业诞生的时代背景二、科学考古工作之开端三、考古学术研究第四节 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一、1912-1927年成立的主要博物馆概述二、故宫博物院的创立三、陈列展览、文物征集与对外交流活动的开展第三章 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的发展第一节 文物事业管理趋于规范化一、文物事业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的演进二、文物法制建设第二节 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的开展一、文物普查二、文物安全形势与文物管护工作第三节 中国近代考古事业的成熟一、中外合作开展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活动二、中国学术机关独立开展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三、中外学者在国统区开展的其他零散考古活动四、考古学术研究第四节 古建筑保护研究工作一、近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和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二、官方开展的文物保护维修工作三、中国营造学社的创立及业绩第五节 博物馆事业的相对繁荣一、国立中央博物院的筹建二、主要地方博物馆的建立三、专题博物馆概况四、原有博物馆的发展五、陈列展览事业六、博物馆学术研究第六节 文物对外交流与红色区域的文物事业一、文物对外交流二、红色区域的文物事业第四章 抗日战争中的文物事业第一节 日本侵略对中国文物事业造成的破坏一、中国文化遗产在战争中遭受了空前浩劫二、中国文物事业横遭摧残第二节 大后方国统区开展的文物事业一、文物的转移和内迁二、考古调查与发掘三、文物调查与保护维修四、博物馆与陈列展览事业五、文物文献征集工作六、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的文物事业一、陕甘宁边区的文物事业二、其他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文物保护工作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物事业第一节 战后文物损失调查与追索一、文物损失调查工作二、文物接收工作三、对日文物追索工作第二节 国统区的文物事业一、考古调查与发掘活动二、文物保护与学术研究活动三、博物馆事业四、内战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第三节 中共领导下的战时文物保护工作一、文物保护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二、接管各类文博单位三、保护战区文物古迹四、收集保护社会流散文物第四节 解放区的文物事业一、文物事业管理工作二、考古调查与发掘活动三、恢复发展博物馆事业四、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五、古建筑保护维修工作第六章 沦陷区的文物事业第一节 日治时期的台湾文物事业一、日治时期台湾文物事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二、殖民当局开展的文物事业三、对日本殖民统治与台湾文物事业的评价第二节 伪满时期的文物事业一、考古调查与发掘活动二、博物馆事业三、文物学术研究第三节 其他沦陷区的文物事业一、华北沦陷区的文物事业二、汪伪统治区的文物事业三、内蒙古西部伪政权统治地区的文物事业第七章 近代中国的文物商业第一节 近代中国文物商业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二节 近代中国文物商业的发展概况一、北京(北平)的文物商业二、上海的文物商业三、其他地区和城市的文物商业第三节 近代中国文物商业的经营特点一、形成了比较严密的行业组织二、店铺类型和经营方式三、多样化的货源渠道四、形成了特有的商业文化五、刺激了文物作伪之风第四节 近代中国文物商业的功过一、对于中国近代文物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二、部分经营者在近代中国文物外流史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附录 民国重要文物法规辑选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这种融合还体现在中国近代文物事业发展的其他方面,近代中国的博物馆在定位上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对于国家级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院)来说,它的宗旨主要在于通过对人类学和生物进化的研究展示来证明人类起源于中国,而省级博物馆的世界就是民族,如当时河南省博物馆的建馆方针就是表彰民族文化,扩充民众智识,促进学术研究,提升公共意识,民族之外的世界则根本未被提及。①近代中国的博物馆建筑既有鲜明的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也有许多采用中西合璧的风格,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建筑文化在博物馆建筑中的相互交融。而某些外国人创办的博物馆,在建设时则完全“入乡随俗”,充分考察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的特色,通过汲取中国建筑文化的营养,力图借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来满足博物馆的功能要求。②以南通博物苑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早期博物馆更是将传统园林艺术与馆舍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征,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第二次博物馆建设高潮时,由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博物馆建筑则是民族风格与近代意识相结合的“折中主义”风格大行其道。而在文物保护维修领域,除了抢险加固和恢复原貌外,还要照顾到公众的传统欣赏品位,当时对于文物古建筑修葺的原则“最着重的在结构之加强,但因市民对于文整工作有等着看‘金碧辉煌,焕然一新’的传统式期待,而且油漆的基本功一用就是木料之保护,所以当时修葺的建筑,在这双重需要之下,大多数施以油漆彩画。”(梁思成语)

编辑推荐

  百年中固近代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的发展兴衰史,凝聚着光荣与梦想.交织着辉煌与浩劫。《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简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回近代文物事业史的学术专著。它以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的发展历程为主线,涵盖了考古、博物馆、古建筑保护、文物博物馆学术研究、文物时外交流、文物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近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文物事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中国近代文物事业与近代中国社套的关联.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适合文博专业人员和文史爱好者参考阅读,为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事业提供历史借鉴,对于促进中国文物事业吏研究亦有相当意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简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