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9-1949年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  作者:齐清顺  页数:320  字数:3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北边疆、亚欧大陆的腹地,全区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6;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有长达5700千米的界线。新疆古代时属于泛称的西域.历史上.这里是欧亚人口迁徙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孔道。数千年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沉淀,使今天的新疆成为一处有着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的历史文化宝地。步入近代,孤悬塞外的新疆饱受列强和境外侵略势力的宰割与欺凌,成为一部近代中国边患史的缩影。民国时期,军阀割据,贫穷和战乱严重地制约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各族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积极投身于各项建设事业中。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新疆已成为全国最有发展潜力的省区之一。        研究新疆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历来受到中外学术界的瞩目,今天,有关新疆研究的著述可谓硕果累累,十分丰富。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还有更多的研究领域等待着学者们去探讨;已有的研究内容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有些需要做整体和系统的思考。此外相关研究的基础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出版也不尽人意。而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势又迫切需要加强对其历史与现状的综合研究。有鉴于此,2004年5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办公室批准“新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综合项目”(以下简称“新疆项目”)立项为国家哲学会科学基金特别项目。项目为期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局牵头管理,项目专家委员会组实施。

书籍目录

总序引言第一章 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共存发展的地区  第一节 先秦时期  第二节 汉朝时期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四节 隋唐宋辽金时期    一、突厥的兴起    二、铁勒在西域的活动    三、吐蕃与西域    四、回纥的兴起及其在新疆的活动    五、契丹人在西域  第五节 元明时期第二章 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与整合新疆民族的构想  第一节 天山南北的统一及军政机构的设置    一、天山南北的统一    二、伊犁将军等军政机构的设置  第二节 新疆统一后的民族分布  第三节 清朝整合新疆民族的构想    一、重点放在天山北部    二、“移民实边”为主    三、满族为中心,各民族分居制约第三章 新疆境内外的民族迁徙  第一节 西北各民族为主向新疆的迁徙    一、满族    二、汉族    三、回族  第二节 东北及北方各民族为主向新疆的迁徙    一、锡伯族    二、蒙古族(察哈尔部)    三、索伦营(今达斡尔族)  第三节 新疆境内民族的迁徙    一、天山南部的维吾尔人迁居伊犁    二、塔里木盆地西缘的维吾尔人迁居天山南坡的东部    三、厄鲁特蒙古重回伊犁游牧  第四节  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蒙古分居天山南北第四章 近代新疆跨界民族的出现  第一节 新疆沿边各部归附清朝    一、哈萨克族    二、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    三、其他各部  第二节 清朝对新疆沿边各部羁縻政策的变化    一、羁縻政策的主要内容    二、羁縻政策的变化  第三节 近代新疆跨界民族的出现  一、沙俄在中亚的扩张和对我国西北边疆领土的侵占   二、新疆沿边哈萨克等部的内迁    三、近代新疆跨界民族的出现第五章 设省前后新疆民族分布格局的变化  第一节 19世纪60—70年代新疆政局的变化    一、大规模反清武装斗争的爆发 ……第六章 近代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最终形成第七章 近代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特点及其重要影响大事年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从此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迁移新疆的贫苦农民主要来自毗邻新疆的甘肃河西地区,后期扩大到甘肃的中部和东部部分县,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地区距新疆较近,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一时期甘肃灾害频发,大批贫苦农民无以为生,而新疆当时屯田却连年丰收,吃粮不成问题,谋生较易;其次是驻新疆的绿营官兵绝大部分来自陕、甘两省。这一时期也正携眷迁居新疆,对当地贫苦农民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另外,官府的动员组织特别是为迁移人员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保证也起了重要作用。  从此表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迁移新疆的内地(主要是邻近新疆的陕、甘两省)的贫苦农民,几乎全部被安置在天山北部地区,前期主要安置在乌鲁木齐地区,包括昌吉、呼图壁、阜康等地。后期进一步扩大到奇台、木垒、宜禾、玛纳斯等地。在这一时期,清朝政府不允许内地汉、回族农民群众随意到天山南部地区安家落户,伊犁地区的屯田主要是从天山南部迁移维吾尔族农民进行,因此,从此表中看不到内地农民到天山南部和伊犁地区安家落户屯田生产的记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759-1949年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