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政治理论复习导本

出版时间:2007-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李淮春 编  页数:486  字数:86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导本》对每一门课程的辅导,由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理论复习指导”部分,下设基本内容概述(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复习重点和复习提示,意在使考生既能掌握系统理论,又能抓住重点,了解在复习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二,“实战操作练习”部分,根据各章的内容和历年考试的情况,设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分析题的题型示例;对各种题型示例的选取,尽可能做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实用性,以帮助考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原理的能力。    第三,“复习思考题”部分,对各章的重点内容作一提问式总结,要求考生对各章的重点内容、重点问题进行“反思”,独立思考,自问自答,对复习效果自我评估,以确定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是考生自我总结、自我解题和自我测试的复习过程。    此外,在每编(每一门课程)之后,还设有不同类型试题的题型分析。选取一些较为重要、具有代表性的各种题型试题,在给出正确答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出为什么应这样而不是那样回答问题,用以启发、指导考生去正确地解答各类试题。   《导本》特别注意和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突出理论的系统性、全面性。为帮助考生进行系统复习,我们不是采取问题解答的简单堆积的编写方法,而是点面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论述和解题,全面准确地再现政治理论考试范围的基本内容,介绍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尽可能为考生提供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知识和知识点。这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对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整体性的、全面的了解,就谈不上理解和领会其中的要领。   第二,在全面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阐明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引导考生抓纲举目,以点带面,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各章中,对重点问题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同时指明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本着“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注意强化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从各方面和通过各类题型示例,启发考生独立思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解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实际问题。    第四,在传授知识、介绍理论的同时,从始至终注意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考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

作者简介

李淮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哲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著有多部哲学教材和学术专著,具有多年辅导考研的丰富经验,所主编的考研辅导图书在历届考生中具有极大影响力。

书籍目录

导论:复习目标·方法·题析·示例  一、目标  二、方法  三、题型分析及解题思路  四、解题示例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第七章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第一编题型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示例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四章  资本的运行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第二编题型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示例第三编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第五章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第七章  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三编题型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示例第四编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四编题型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示例第五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四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五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七章  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八章  中国的对外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章节摘录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应该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同时,要充分肯定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从而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还可以为人所掌握,而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所以,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摆到重要的位置。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创造也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所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人手。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从而丧失了生活资料的来源,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如前所述,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下,劳动力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劳动者出卖的不是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而是自己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而且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逐次出卖的。所有制,一般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对于所有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现经济关系的所有制或者说是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另一种是表现法律关系的所有制或者说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  作为生产关系理论表现的所有制是指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事实上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来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通过人对生产资料的实际占有而体现出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并表现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还是历史的,即它的形式会随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作为表现法律关系的所有制是一种财产关系的所有制。这是因为所有制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一种权利关系,即对占有物(生产资料)具有一种排他性的任意支配的权利。在阶级社会,这种权利关系会由一整套成文的规章制度来维护;从而具有法律的形式,表现为由法律规定的财产所有权。所有制一旦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就成为一种排他性权利,它强制规定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对占有物行使权利的界限,直接影响到现实经济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实际利用及其与劳动者的关系。  所有制与所有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分二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作为经济关系的所有制,体现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中的相互关系,是一个经济范畴,是现实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作为法律关系的所有制,即财产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是一个法学范畴,体现一种意志关系和法的关系。第二,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前提,只要有生产就必然有生产资料的某种占有关系,法律上的财产权是以后才产生的。也就是说,先有经济上的占有关系,后有法律上的财产关系;先有经济上的所有制,后有法律上的所有权。第三,经济上的所有制是法律上的所有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作为生产关系居于基础的地位,法律上的财产关系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而不是所有权决定着所有制。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相反,所有权作为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意志关系或法的关系,它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决定的。第四,所有制作为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占有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最重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研究法的关系,不研究作为法律规定的财产所有权制度。  (4)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所有制归根到底体现了经济利益关系。所有者总是生产中的利益主体,是生产利益的享有者。我们说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意味着所有者对客观物质生产条件即生产资料的占有,对劳动产品的占有,甚至对主观生产条件即人的劳动能力的占有。历史上的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剥削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形式不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同。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的人身和劳动成果,’奴隶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剥削者对被剥削者的完全人身占有为基础的。是基于劳动者在法律上的完全的人身自由。正因为如此,资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取得了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在这里,生产资料和货币采取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自由、平等、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具体劳动转移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以及抽象劳动形成新的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这是简单商品经济的情况.  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但与简单商品生产不同,它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剩余价值即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它也有两重性:一方面仍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即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则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但由于生产关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取得了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工人是在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的监督管理下,为资本家的利益而劳动;第二,工人的劳动成果即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过程  价值增值即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复习的重点。  必须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才能科学地说明剩余价值的产生。  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有两个作用:第一,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第二,把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则形成新的价值,其中包括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生产商品的过程,不仅是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而且还是价值增值的过程。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这是因为土人的工作日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内进行的必要劳动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内进行的剩余劳动生产㈩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这样被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编辑推荐

  作者均系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政治理论专家,公认权威,依据新教材,阐述透彻,全面精准,各章附有精编习题,巩固复习,把握理论重点。  权威 全面 实用  权威名家全新编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11考研政治理论复习导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一年多前买的书,现在才写评论,呵呵,自己都觉得有点奇怪。虽然当年自己政治考得不怎么理想,但很庆幸还是顺利考上了。如果当年能多看书的话,应该会更好的。不是迷信,只是相信专业的!不错~~
  •   这本书啊!太好了!系统非常全面!几乎包含了考验所有的动向!强烈推荐!
  •   很好的书,知识很全
  •   帮朋友买的,他说实用
  •   每年的经典
  •   书很好纸张什么的都很好就是要加油学习才行~~
  •   不错,一个字,好
  •   不错的选择,正版书籍,喜欢
  •   知识点讲解详细,条例清楚。对考研的政治复习会有比较清楚的思路。大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   考纲出来之前可以用来先复习一遍,知识点比较全面。
  •   这本书已经看过马哲和马经部分,感觉还可以,在内容上较为翔实,知识分析讲解也很不错,只是在课后的选择题上没有给出一般的接题部奏和方法!
  •   用来先熟悉考研政治,不错!
  •   在老师的推荐下买了这本书,应该说内容很全面,写得很有水平。只可惜时间无多,无法细细地看了,只能挑重点了……
  •   这本书适合政治过第一遍,泛泛的看,有个大概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   考研用书啦
  •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重点也比较明确
  •   不错,内容编辑得有条理清晰,老师也说好~
  •   值得购买的一本书,要点知识点讲解清楚而不杂乱
  •   感觉整本书装订什么的很不错
  •   不错的书,感觉很好,正在看,还没有看完
  •   作为政治的基础复习还是不错的...
  •   对此书期望过高,拿到手,有点点失望。不过,当作基础知识复习后的练习,还可以了。出版时间早,应该没有贴合09年的大纲。
  •   买时米有看清封面,送来后才开始后悔,居然是人大考研的……人家不考人大的说……
  •   考研,就是烦
  •   当作教材来看教材有三本这个有一本
  •   感觉一般,不过书有些大,携带不是很方便。
  •   买本备考用的都大同小异。
  •   一般拿,太一般了,无可取之处!
  •   花了几十块钱买的,竟然只是预测版本,非实际考纲版,
  •   我是10月才买的,买了就后悔了,和红宝书有很多出入。不应该浪费这些钱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