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生灵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小波 编  页数:211  字数:73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几十年,中国人的生活,急流涌来,急流涌过。世界的变化在加速,中国犹然。谁还记得从白石桥到中关村的那条破路,偶或有辆机动车从浓密的树荫下开过,树荫下一个老太太坐在蝉声下面,坐在两个大保温瓶后卖三分根的冰棍。1971年,取水路从苏州到杭州,客船转在连绵不断的芦苇荡里,那景象更像唐宋人笔下的画卷,离开三十几年后的两岸楼房灯光却非常非常遥远了。现在的少年青年,听说“文革”,听说1976……影影绰绰,像是听玄宗的故事。说起这些,连我们自己也难免有隔世之感。生活流水般逝去,一些镜头抓住我们,仿佛我们要通过它们抓住生活。眼前的这套书借助比我们自己更广淘的视野,更具穿透力的视线,把这些镜头摆到我们眼前。  照相机镜头未必从不撒谎(想想“大跃进”时期那张新立村人民公社两个村姑坐在亩产可达12万斤的稻子上的照片),但它在纪实方面确有优势。纪实,当然不是照抄现实——从来没有照抄现实那回事。纪实摄影师通过纪实手法,展现他们对现实的理解,对历史的理解,展现他们自己的心灵;一如真正的艺术摄影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现世界和心灵的另面真实。眼前的这些照片,不仅是历史的记录,它们同时是对现实的独特理解。  这十位摄影师都是研究者,他们的摄影作品、他们的生活历程,无不表明这一点。他们在借助相机进行研究,研究并不只是学院知识分子的专长。实际上,由于远离现实生活,尤其由于丧失真切的关怀,学院研究越来越接近于语词的癌变,只在叽叽喳喳的研讨会上才适合生存。而这十位研究者,无论风格和题材多么不同,各个都执著于真切的关怀,关注一条河、一个山村、一座城、一群人……他们对某片断现实的关注引发我们的关注,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启发我们的思考。  一个山村是一个世界。世界之为世界,不在于涵盖的面积广大,你可以从北京飞到巴黎,从巴黎飞到圣保罗,可你出出入入的,只不过是个会场,你听的说的,还是上次会议说过听过的那些话。这里也许有全球化,但没有世界。世界是我们取食于此、欢笑于此、相濡以沫于此、丧葬于此的生活整体。这套摄影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世界。  一条河、一个山村、一座城,那里生活着一些普通人,甚至底层人。纪实摄影师把镜头对准百姓,这该不是偶然的。这里才有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实实在在的影像。  这些普通人的故事不那么绚烂,但由于紧接地气而实实在在。今天,满街广告上,满电视荧屏上,都是靓丽的罩乡像。它们都像从工艺品厂新出炉的工艺品,没有土地,没有历史;漂亮,然后空空如也。当年我们满眼看到的是空洞的政治宣传品,在心智健全的人眼里,理想旦流于空洞就不再是理想,只是令人厌恶的欺骗;我猜想今天心智健全的青年看到那些空洞的青见丽,也早觉得厌倦甚至厌恶了吧。  摆在我们眼前的这些影像却并不缺少美。我是个外行,无力从形象配置、采光滤光、抽象质感来谈论这些作品。但你翻开每一本书,你怎会不知道这是幅出色的艺术作品呢?我不懂怎样计照片产生质感,我猜想仅仅计照片产生质感是不够的,那背后更需要生活的质感。我,像很多日子过得不错的城里人一样,习惯了浮光掠影。在这些照片中,生活的质感存顽强呈现,它们在纪实的同时,似平也在召唤,把我们大家唤向较为质朴的生活。

内容概要

回族摄影家王征更愿意把自己的摄影看作是类似影像人类学的探寻。王征在宁夏南部山区回民聚居之地——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里集中地做长达7年之久的大规模图像采集。他记录了自己民族的自然生态及人文生态,记录了他们生命的顽强与容忍。王征以建立视觉素材为目的进行摄影,借助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方法,试图建立一套中国回族人文生态的文本资源。  王征在西海固收敛起自己奔放的情怀,“王征的影像,是从自然界中自己蹦出来的,是从那一片浩瀚而严酷的荒漠中缓缓升腾起来的”。

书籍目录

走近王征 王征的摄影 你因为一个地方而获得了生命力 西海固的影像代言人 一个有关西海固回民人文生态的重要文本 最后而永恒的喜悦 潜身其中 “在”西海固 银川时光 我家的王征 影像是田野作业的一部分 这个谈话对我来讲是一个反思重温经典 王征摄影作品《西海固》 王征年谱 编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回族摄影家王征更愿意把自己的摄影看作是类似影像人类学的探寻。王征在宁夏南部山区回民聚居之地—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里集中地做长达7年之久的大规模图像采集,他记录了自己民族的自然生态及人文生态,记录了他们生命的顽强与容忍。王征以建立视觉素材为目的进行摄影,借助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方法,试图建立一套中国回族人文生态的文本资源。  王征在西海固收敛起自己奔放的情怀,“王征的影像,是从自然界中自己嘣出来的,是从那一片浩瀚而严酷的荒漠中缓缓升腾起来的”。  ——编者  在王征的西海固影像中,我们看到的不但是他所记录的一个世界、一个族群和一种精神,我们还看到一个从“他者”的“参与观察”的“客位”,转变为一个自觉寻找、辨识自己民族、文化属性的“主位”的情感过程。  艺术批评家 鲍昆  “不是因为只写一个地区,你就狭隘,而是你因为一个地方而获得了生命力。”回族摄影家王征对这句话大概最为认同,十几年来他深入西海固、表达西海固,完全把自己的艺术生命交付其中,按照王征自己的表述,能够把这一片黄土旱海上的回民生活尽量展现出来,已经成为了他的人生使命。  民族人类学博士 王飞  这个族群的生存状貌由这个族群当中的一员来做如此大规模的细密的图像记录,这种自觉就显得非常重要。  摄影批评家 刘树勇  王征的西海固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影像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存在才令人感动。说到底,是存在而不是影像把力量交给了王征,让王征的镜头能够诞生永恒的喜悦。  视觉传播学者 杨小彦  王征之于西海固的在场推动了西海固影像的丰富,是关于西海固宏大叙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在场为不在场者提供了一种真实的文本“存在”,其艺术与记录的文本张力和开放性,会在多义的解读中逐渐凸显出来。  自由撰稿人 汪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寂寞生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之前我一直在拍一个纪实摄影专题:穆斯林在青岛,http://blog.tom.com/muslim_in_qingdao,朋友推荐这本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术,我实在厌倦了去看很多西藏的照片,怀着猎奇的窥探心里缺乏人文关怀,到了泛滥的程度。我拍穆斯林在青岛希望记录东部无伊斯兰发展根基的城市穆斯林生活的真实记录,人文关怀是前提,我会喜人之所喜,忧人之所忧。寂寞生灵给人以震撼,摄影技法出众不必多说,更多的感动于王征老师的投入,我更愿意把这本书当成一本解读回民心灵的书,人类学范畴。我和他拍的对象相似,也必以王正老师做榜样。
  •   王征的三峡作品何时能看到?期待新作!本书不错!
  •     之前我一直在拍一个纪实摄影专题:穆斯林在青岛,http://blog.tom.com/muslim_in_qingdao,朋友推荐这本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术,我实在厌倦了去看很多西藏的照片,怀着猎奇的窥探心里缺乏人文关怀,到了泛滥的程度。我拍穆斯林在青岛希望记录东部无伊斯兰发展根基的城市穆斯林生活的真实记录,人文关怀是前提,我会喜人之所喜,忧人之所忧。寂寞生灵给人以震撼,摄影技法出众不必多说,更多的感动于王征老师的投入,我更愿意把这本书当成一本解读回民心灵的书,人类学范畴。我和他拍的对象相似,也必以王正老师做榜样。
      
      
  •     感觉这是一本很真诚的书。有摄影人的成长历程介绍,还有小时候的照片。没想到他小时候那么可爱。可以看到他早期的观察视角、兴趣点,可以感受到年轻的冲动,后期的作品越发回归最朴实的生活。前后对比,很有意思。
      书后有一句评语,看后感触很深:摄影的力量是有限的,让人感动的是存在本身。
  •   哦,有理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