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叶澜 编  页数:330  
Tag标签:无  

前言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几十年的共同努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理论研究队伍,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体制机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教书育入又潜心治学,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启示我们: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去,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动学科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努力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深入研究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切实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内容概要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成员在积累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一次全面、历史性反思与未来展望,呈现出理论透析的力度和深入研究实践的厚度。全书首先整体呈现了当代中国基础教育三十年的演化脉络和总体状态;继而进入专题研究,探讨了教育改革过程中重要而有待深化的问题,如改革主体的构成与相互关系、宏观决策的价值导向、基础教育事业的推进策略、基础教育系统改革以及学校内部改革问题等;最后是面向未来的思考,指向基础教育的战略选择和改革方法论问题,认为必须在当代中国社会与教育改革相互关系的意义上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当代实施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提升教育改革中教育科学的含金量。

作者简介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创新基地负责人,“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第四、五届召集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任所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等。已出版的代表性专著有《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等,撰写并主编多套研究丛书,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重点课题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

书籍目录

导论中国社会改革与基础教育的发展第一篇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三十年的演化历程第一章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动第二章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演化过程第二篇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三十年重大问题评析第三章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体构成与关系评析第四章 基础教育宏观决策评析第五章 中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推进策略第六章 基础教育系统改革评析第七章 基础教育学校改革评析第八章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借鉴与本土探索第三篇 基础教育改革未来发展性思考第九章 中国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第十章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法论探究后记

章节摘录

  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必须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没有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首先发展,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在此,认识的推进在于将并列的“战略重点之一”,发展到对位置的“先后”做出区分。事实上,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是: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教育难以真正实现发展;而要想使经济发展在层级和质量上发生重要变化,就必须首先改变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基础教育更要超前发展。这一先后区别表达了经济与教育发展之间更为内在的相依相存关系,表达了在经济转型发展期间教育(科技)特别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决策者认识的深化与发展。为实现这一战略决定,教育开始了自身的更新性改革。  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简称《纲要》),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提出了20世纪末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199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动员实施《纲要》,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纲要》的实施意见。1996年的“九五”计划,进一步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自此,“科教兴国”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理念,对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谈到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时,明确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并要求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1998年3月,朱镕基总理宣布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为此,国务院成立了科教领导小组,朱镕基总理任组长,李岚清副总理任副组长。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改革的大突破开辟了道路。1999年年初,国务院批准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振兴教育的重大举措。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跨世纪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把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明确提出教育是整个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进入新世纪后,教育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提出要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教育系统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