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校园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黄全愈  页数:338  
Tag标签:无  

前言

  再来一个20年,还是素质教育  10年前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时,我就引用了斯坦福大学的教务长(大学的二把手)马林科维奇博士于1998年表达的观点:亚洲大学(特别提到中国)需要20年才能赶上世界知名大学。  2010年在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斯坦福大学校长汉尼斯博士说:“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要20年。”十多年过去了,还说再需要20年,而且是“最快”。他嘴里说“最快20年”,心里的时间就不止20年。至于多少年?他没说。他倒是说了:慢则50年……  又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20年!  不少房地产老板搞教育,大干快上建学校,个把月便能竖几栋雄伟壮观的大楼,气势怪吓人的。但真办教育,投进去三五年,连个回声都听不到,想抽腿,已成骑虎之势。用“百年树人”来形容教育,可能有些夸张,但搞教育的喜欢说“20年”,似乎搞教育至少得20年,不然不算数。就像修铁路,以亿为基数,不然拿不出手。斯坦福的前后两位校领导都以“20年”为计算单位,是信口开河还是有所依据?有趣的是,1976年中美双方的教育考察团互访后,都曾预言:“经过20年的教育,中国的科技将超过美国。”预言大错特错是一回事,为什么说的也是20年?这几个20年是否巧合?  我们来看看这个20年是怎么算出来的: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一共是16年,再加上研究生教育,大致是20年。我曾在《南方周末》上接连发表过两篇文章:《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和《一流的学生从哪里来》。后一篇是与当时的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商榷: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以为,世界一流大学至少要具备四个一流: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前三个“一流”,都可以通过举国的财力倾斜、世界范围的人才招揽于三五年,或者七八年内办到。但“一流的学生”则必须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教育抓起,否则北大不可能有一流的生源。没有一流的生源,就根本不可能在四年内培养出一流的大学生,进而在短期内培育出一流的研究生。我们也可以说,前三个“一流”,可以从别处“搬”来。但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打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这个基础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这个基础是“搬”不来的,每一块“基石”都必须自己去奠定。迈阿密大学足球教练请我帮他在中国招一两个女足运动员。

内容概要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成绩那么好?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如果说美国的教育好,为什么长年在美国读书的孩子回国后无法跟班?如果说美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人口只占世界5%的美国,却获得了60%~70%的诺贝尔奖?就上述问题,作者花了十几年心血,用“参与观测法”深入到美国教育的“心脏”中去做研究,并对国内的教育进行了发人深省的反思。作者的儿子矿矿五岁到美国,成了他的研究和观察对象。作者的叙述和分析,引人入胜,诱人深思;所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振聋发聩。本书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爱弥儿》”,曾荣登中国大陆非文艺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应广大读者要求,经修订后再版。

作者简介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家。生于柳州,1982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赴美国讲学,1989年获美国维拉诺瓦(Villanova)大学“人的组织与管理科学”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迈阿密(Miami)大学“教育管理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迈阿密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在中、美

书籍目录

引言 一 创造性能不能教  尴尬的问题  绕不开的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  创造性不能“教” 二 能不能用左手写字  又一个尴尬的问题  中华民族的困惑  人有哪四种行为  素质教育的盲区 三 要不要投自己一票  谁来射点球  竞选班代表  投不投自己一票 四 老师能不能有错别字  老师能不能有错别字  长辈是不是孩子的朋友  要不要尊师爱生 五 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有没有统一的是非判断标准  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没商量”的“天条” 六 到大学阶段才做学问吗  初级教育打基础,高级教育做学问  往车上装货,还是给车子加油  作研究的目的 七 教育要不要平等  平等的困惑  不平等的三个永恒前提  三个概论:平等、公平、公正  平等概念对教育的迷惑  矿矿经历的“天赋教育计划”  公平概念对教育的困惑  公正概念对教育的诱惑 八 要不要惩罚孩子  儿子经历的惩罚教育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自己改造自己 九 几个值得思考的教育观念问题  到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  要计算器还是要计算技  在中国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是不是最佳组合  孩子能不能对长辈说“不”  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吗 十 值得思考的若干教育体制问题  要不要聊肖高考  “专业”和“就业”有啥关系  要不要给教育工作者留下“铁饭碗”  要不要外行管理内行 后记

章节摘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日渐显现出其历史的局限性和可质疑性。我认为,“尊师爱生”这个提法有毛病,也不科学,值得我们反省。  首先,“尊师爱生”把教师的角色神圣化,并确立了一方被“尊”、另一方必须“从”的一高一低的“尊”与“从”的地位。  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是由千千万万的个人去扮演的角色。正是由于这些千千万万的个人有着他们自身的千差万别,才有了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去引导、去匡正个人的“自我”。  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是理想化的东西,由不同个人扮演的相同角色,一定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果。模范教师与误人子弟的教师之间的区别,不是角色期待的区别,也不是角色规范的不同,而是个人本身的差异使然——有模范教师,也有误人子弟的教师。  即使是受人尊敬的模范教师,也是由凡人扮演的角色,而不是神。神才是没有缺陷的。既然教师不是神,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但是,“尊师”的前提是抹杀个人本身的缺陷和差异,把教师这个角色神圣化。  当“尊师”绝对化地规范了双方“尊”与“从”的地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就被抑制,其结果是老师的差错往往只能由老师来纠正。  读小学的时候,我跟着一位老师把“恬”字读成“刮”字,父亲纠正多次,我均置若罔闻,就因为他不是“老师”而是右派。

媒体关注与评论

  黄全愈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学里最重要的“参与观测法”。他就是通过观察对象矿矿(黄全愈的儿子,现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就读)在美式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中式家庭教育冲突中的种种表现:有趣的故事、苦恼的彷徨、无奈的挣扎、艰辛的成长……来思考美国教育,反思中国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刚平  黄全愈把培养创造力看做教育的核心,很有见地。培养创造力需要开发智力,还需要培养情商。创造力强的学生,既要具备很强的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智力的五因素),还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毅力、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等。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沙洪泽  作者是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4-的留美博士,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当我如饥似渴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已是深夜两点,轻轻合上书,却无论如何也难以入睡。我是一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教师,也是一个9岁孩子的家长,教育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为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我们天天相伴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相比有哪些差距和误区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之中……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中学 李莉

编辑推荐

  美教育的震撼对比与剖析20世纪中国的《爱弥儿》。在美国的校园里,没有观点的对错,只有观点的不同。于是,才有师生间的平等争论。争论,是创造性的开端。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中国的发展,取决于教育这块“短板”!北京101中校长郭涵;北大附中原校长赵钰琳;广西南宁二中校长何伟萍;广东深圳中学校长王占宝;广州市执信中学副校长张水平;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钟明华;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模范数师张思明;啥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沙洪浮;辽亍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晓辉;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李宝贵;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刚平联合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式校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2条)

 
 

  •   作者在文革期间先插队后考上第一届大学生,后赴美攻读教育博士学位,其中多处引用他的儿子在美校园的实际例子来讲述美式教育,抛出的结论非常容易接受。一直想了解中美之间的教育区别,之前读了蒋佩蓉的《下一代的竞争力》,她是麻省理工的招聘官,读完之后只是隔靴搔扰,抓不到主旨。看过这本之后,不能说是全读懂了,只能说感觉上,觉得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太大了,我们追赶的脚步太悴弱,之间的差距只能越来越大。当美国的孩子初中已经煞有介事的进行试验、论证时,中国的孩子还是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困于题海,作那些玩弄文字与IQ的游戏;美国的孩子高中已经接触将来的职业或给出择业的建议以便更有目的、更加主动的学习,而我们的孩子,虽然现在就业已经提前,但是恐怕大一他们才会开始走向社会,实际上,当他们看到现实的残酷与职业的真相时,大学的学校和专业已经既定,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在我工作了九年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现在的职业,但当自己想确定十年后的职业做以后努力的方向时,最可悲的是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或者自己运用现在的能力可以往哪个方向发展,我们是文革受害的下一代,父母文化知识的空白,应试教育的产品,上学时一直以为自己是聪明人,可是到社会摸爬滚打之后才发现做对几道题,学会几个知识点是多么小儿科的事,而做对人,才是中国社会顶顶重要的大事,但前三十年我居然不知道?我认为现在教育的问题除了政策性上层领导有问题之外,非常重要的是社会舆论或孩子间的风气问题。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气氛,当下孩子与浮躁的成年人一样攀比名牌、攀比房子车子,不可能教育出有独立人格的“人”,有无创造性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孩子真正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将来他们想做什么,哪怕是研究热带雨林里的猩猩也好,真正做到以兴趣为职业,就很好了。孩子四岁了,对他的教育方向非常迷茫,是选择现在明显挂羊头卖狗肉的“素质教育”学校,还是选择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是选择离家近的学校让其自己发展?是明知道陷阱既然无人搭救就继续跳,还是给予孩子超前的观念,孩子和我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内心而不会格格不入,迷茫。。。。。。
  •   素质教育本在我国的教学体制中已经被提出了许多年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真正地实施下去,面对这一现象,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人说是因为中国学生人数基数大,客观地阻碍了素质教育地推行,也有人说是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惹的祸,可谓众说纷纭,百家齐放。不过现实中却有这么一小部分人,他们不停留在如此宽泛的议论里,亲身实践,从细节入手,寻根究底,追寻中国的教育复兴之路。

    黄全愈便是这一部分人中杰出的实践者,他以自身丰富的异国经历,结合所知所学的渊博智慧,敏锐地从教与学之间关系的种种细节出发,深刻对比和剖析了中美教育之间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不同,从而为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黄全愈将身边充实的样板事例以及自身深入的理论实践分析汇编成册即《黄全愈教育文集》,我所读到的便是《文集》中的《美式校园——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其中关于素质教育由浅入深地种种分析以及中美教育模式、思想模式的对比,给予大学毕业后将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以极大的启迪。

    我特别对书中的第二个章节——“能不能用左手写字”感受颇深。第二章提到了人类行为的四种分类即“独立行为”、“角色行为”、“无意识行为”和“有意识行为”,并由“能不能用左手写字?”这一问题引出核心内容。相对于后两者,前两者在我眼里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无意识行为”和“有意识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程度而逐步变化交替的,而“独立行为”、“角色行为”却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后天培养、引导和锻炼,从而达到较好的和谐统一。小时候,我便是用左手写字的,最开始父母和老师看到时就一定要予以纠正,本书点出这种强制纠正在无形之中强化了我的“角色行为”——作为孩子和学生的我必须听从长辈和老师的命令,并弱化了“独立行为”——回避了我自身的天性选择。在传统乃至当今中国教育模式中,“独立行为”几乎一直是被压制的。在小学、中学阶段,无论孩子学习好坏,被灌输的均是作为学生的种种行为规范,这些规矩在孩子日常行为的任何细节上都不会放过。从必须右手写字到“站如松,坐如钟”,从操场列队时“快、静、齐”的要求口号到教室中异口同声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些表面的、形式化的整齐划一,“必然是重共性轻个性,重义务轻权利,重服从轻自主,重外在的纪律轻内在的能动性”。“娜拉说:‘我再也不信这一套。我相信在我是妻子和母亲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如果在中国教育模式下有两代甚至更多代的学生集体呐喊“我相信在我是儿子(女儿)和学生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那么便终于突破了这种“压抑个性、抑制人格发展”的角色思想传统的窒酷,这将会是素质教育甚至中国文化进入新阶段的里程碑。
  •   黄全愈博士是幸运的,儿子矿矿的上学成长恰好陪伴他在美国求学做研究的历程,身边活生生的范例;黄全愈先生是睿智的,由儿子跨越中美的教育,深刻洞见东西方教育和文化乃至制度的差异。可贵的是,他没有致力于对比或评判,而是客观地展现差异,中美教育各有优劣,从深层思想和文化上取长补短、弥补差异,我想才是黄全愈先生此书的初衷。比如,创造力不能到大学再培养,社会须从小培植生长创造力的教育土壤,孩子学习的持续兴趣支持成人后学术研究的成果;孩子犯了错不能光道德说教,要靠定法规立界限,让孩子在接受惩罚中自省,明白游戏规则,使道德文明成为一种内化的行为约束。这些观点在90年代末看到震聋发聩,此后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潜移默化为自己的理念与方法,受益深远。感谢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
  •   中国的素质教育如何进行?美国的“素质教育”是否适应中国海不得而知,但是《美式校园——素质教育在美国》至少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美国教育的角度,美国教育在不同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阶段、文化思维等条件下能否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供借鉴,都是我们能从该书中值得观察的。
  •   这是一套超极值得阅读的书.超5分评价.先购买了单本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和他儿子写的我的七个美国老师,后再购买的全套.太值得一读了.看完后你会觉得愤懑,内心压抑,无限感慨.你会想着去改变什么,但又觉得无能为力.我就把其中两本送给了我4岁半女儿幼儿园的老板.老板的6岁儿子也在同一个幼儿园.我希望作者儿子的状况能多少影响一老板从而多少改变一点幼儿园的状态,可几个月过去了,我发现没什么改变.中国的教育是根深蒂固的值入了家长的脑中.想要改变何其难啊.想想女儿未来黑色的学习生涯,我就觉得痛苦,可是也觉得无可奈何.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你能改变什么?
    强烈呼吁教育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好好看看这套书.给予现行的中国教育大的改革.
  •   这本书是我一位特尊敬的老师介绍我看的,拿到书之后我前后花了一星期的时间看完了全书,针对书中作者对自己儿子在美国学校学习生活的案例还看了多遍,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学校对于那些在同年龄段幼儿中智力相对超前幼儿所采取的那种教育方式,让我特别欣赏,也特别羡慕。相较于中国对超前儿童的教育方式,在美国学习的那些孩子无疑是幸福的。
  •   素质教育在美国,那中国是何种教育呢?应试教育?还是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我不做评论!我只说我心中的教育,我经历的教育。从幼时到大学,我在学校所接受的就是应试教育,而我在家庭生活中和信仰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才是真正影响我一生的“素质”教育,也因着这个“素质”被教育,我才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应试”,才能怀着“以知识为美”的喜乐、饥渴之心度过了我的学生生涯,并且还一直影响着我···“不断涉猎、不断积累、不断成长”···共勉
  •   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看看我们周围的教育环境,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所经历的教育,和大家一起讨论现在的教育制度,感触真的很深,想说的很多。
    我是一个80后,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也挤过了独木桥,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教育总有说不清道不出的感觉,究竟是什么自己感到很迷茫!现在我家的宝宝两岁多了,想到孩子的成长、教育、发展感到很无助。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是深受应试教育的毒害了。回想起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经历,感觉就是做题,背资料,老师的答案永远都是正确的,永远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是多么的压抑,多么的枯燥。我们已经深受其害,我不想让我们的下一代再受这样的伤害,但是据我了解,现在学校的应试教育比我们那个时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班学生多,回家作业多,周末都是上奥数什么的补习班,这样哪是在培养小孩子,这就像一个大工厂,源源不断的为社会制造形式上的“全面人才”,这样的教育有用吗?这样教出来的孩子能够适应以后的社会吗?不说什么远的为国家做多大的贡献那么冠冕堂皇话,起码以后的生存发展,体现个人价值都很难。我想改变这样的现状,但是无能为力,学校怎样教学,构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无能为力,我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至少在学校以外我会努力的去创造。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很多观点我非常的赞同,说我们心里之所说,想我们心里之所想。这是一门难道一见的好书,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用心的去看看这书,用行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环境。
  •   结合作者的实践谈中美教育的差异,见解独到,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对于引导中国素质教育的走向,可以有一个参考的作用。就个人而言,我很喜欢这本书,语言简练、直白,案例有趣,观点明确,非常不错。
  •   感觉只是一部教育报告集,内容空洞、好似毫无感触流水账,素质教育美国是怎么做的,根本没有系统阐述,扯东拉西毫无文采。
  •   素质教育在美国
  •   早就想买这本书,细致读过。美国的教育的确令人向往。
  •   还没有看完,是正品,一本了解美国教育的书,值得看。
  •   很喜欢了解美国的基础教育
  •   了解美国教育的书,对于老师和父母都有用吧
  •   很喜欢,从另一个侧面全面了解美国的教育,很有启发的。
  •   其实美国教育也就那样吧
  •   原来是在网上看的,觉得很好,就买来收藏。不过现在再看会发现10年过去了,中国所谓的素质教育竟然还是一样——与好的教育还有十万八千里。依然心痛,只希望等自己的宝宝长大以后,国内的教育体制、环境都有长足的进步。
  •   “素质教育”,这是个有意识的现代教育者极为关心的话题,而又为目前实施教育者所漠视的问题。中国的素质教育何时才能得到正视?何时才能见到成效?试目难待啊!极力推荐给有志于儿童开始的重视素质教育的人们!
  •   本以为这类书都是文绉绉的,买来决心要慢慢啃了。但是越看越喜欢。我是从事幼教的,平时也听说过许多国外学前教育的方法,很是羡慕和向往,。这本书不是写学前教育的,但是书中将中美教育剖析得很完善,很喜欢。还推荐同事看了。大爱
  •   何为素质教育,看完这本书基本有一定的了解。觉得以前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太过于肤浅了。一直以来都只是利用素质教育这个响亮的名号来反抗中国的应试教育!!!但是什么是素质教育,却从来都不曾真正的理解 。。。
  •   原来我确实只知道我国强调素质教育,读了此书后我才清楚地了解到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更强调素质教育,他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有作为得人---一个大工程。
  •   中国教育主要问题,正在看
  •   我觉得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有问题,但是出于某些原因,改革一直缓慢甚至是瞎折腾。教育是强国的根本。。。。
  •   我们的学校无法提供书中的教育模式,作为家长可以学习书中方法,至少知道我们的孩子在现有教育体制下缺少什么,如何进行一点力所能及的弥补吧
  •   中国的教育简直比杀人还残忍
  •   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很感动 相比之下 中国的教育实在是有待提高啊
  •   素质教育一直是咱们为之纠结的问题,扩大视野,看看别国怎么做,思考一下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检讨教育政策的问题,对于加快改革、促进发展,必然大有好处。
  •   看书,后才方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但是同时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为自己的工作,为我们祖国的孩子们的明天担忧起来 。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家长朋友们能看看此种类型的书,让我们教育的孩子真正意思上成为人格完整能自理的自立的人。
  •   无意间看的书却成为他人引用的经典,心里很开心,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本书很值得一看,重在素质教育,与国度无关,而是与教育有关,我们进行骨干教师培训时,国家级专家专门提到这本书,看到周围的人一脸茫然,我却会心一笑,很是小小虚荣自豪了一把。
  •   黄博士的书对现下国内教育有发人深省的意义!推荐!
  •   现在的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
    什么单词、认识多少汉字,等等等,特别怕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一点。
    而本书非常重要,会提示您关注智力的同时,关注孩子的体质和德行
    现在的应试教育非常可怕,学校甚至不敢让孩子弄激烈运动!
    未来孩子自己的生存能力?国家的竞争力?何在?
  •   能引起思考的素质教育书籍。
  •   素质教育指导用书,新教师值得一看,内容像讲故事一样
  •   很全面的讲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内涵,对教育教学具有实际的知道意义
  •   了解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受益匪浅。
  •   这本书,刚开始看,但是我感觉其中的观点很值得家长研究,作为一个妈妈,我很关心孩子的成长,我看到的部分给的建议,感觉非常好!
  •   这是一本很好的教育方面的书,值得一读,不过黄教授这一系列的书只要读一两本就够了,书中重复的地方很多
  •   看这本书能领略到国外的教育
  •   这本书对于我们还在应试教育的阶段来说,这本书对于我们太有意义了。推荐学校的老师们必看。
  •   中外教育借鉴!
  •   教育工作者的鸡汤。理论联系实际!
  •   很好的一本教育的书。
  •   书名就体现出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者和实践者的思想。
  •   中国孩子的家长应该看看
  •   素质从小培养,很好,不要高分低能孩子
  •   对于天赋儿童的培养理念,值得赞赏。对于这些善于学习的孩子,缩短学制,提高成绩,对孩子的人生发展作用有限,但是在青少年培养他们国际化的角度,批判性的思维,沟通能力,才是真正的王道。
  •   把世界带进教室,读了之后才觉得作为一个老师的价值,要多读书,多充实自己
  •   纸质好,给小孩子买的,孩子很喜欢。
  •   我特爱
  •   曾经看过这本书,觉得很好,自己买来常看常学
  •   多多阅读才好
  •   还没看,不过传闻说非常好
  •   他的书好,他爸的书也好!
  •   书很好,待学习
  •   开卷有益。一直从当当买书,很好,很强大!
  •   书本纸质很好!内容也很好!没有什么错别字!是正品!是本好书!
  •   很好,老师推荐的!
  •   第一次在当当购物,感觉非常好:第一是速度超快,头天下午拍的,第二天就到了;第二是送货的小伙子态度很好;第三是价格很实惠,书很满意。以后会常来。
  •   质量几好!!
  •   帮同事购买,不做评价了,发货这次很快,赞一个.....
  •   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做父母的应该尽早些看最好了。
  •   真的很不错的一本书!一直都想买这本书的,自己喜欢,而且周边的人对这本书的评价都非常不错。
  •   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   看过了这本书,呵呵,咋 忘 了?~~~
  •   很现实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   作为现代的老师,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   认真地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很不错~强烈推荐!!
  •   看了以后只有?慕嫉妒恨的份呀。
  •   寻找不同,才能改进,才能提高!
  •   在优惠点就最好了 加油
  •   终于可以读了,有一种打开眼界的作用
  •   当一个宝宝的家长实在有点郁闷,虽然借鉴,但很多时候,当时有用,后面就忘记,然后再循环,哎
  •   看了一半,很有收获!
  •   多看看国外的教学,应当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   满意很满意 非常满意满意很满意 非常满意
  •   买来看看,多少对我们的教育观点有点影响的,能影响自己的就是好书
  •   记忆快多了
  •   值得看的!
  •   非常好的书,值得推荐!我都读了几遍了,还是可以再学习的
  •   稍后评论
  •   值得我们去学习
  •   很多实例,可以借鉴。
  •   值得家长学习
  •   还没开始看,一位校长推荐的,不错。
  •   等看完了回来说
  •   有些案例不错哦
  •   很不错的书,很励志哦,,推荐!我们老师也强力推荐呢
  •   找了很久的书!
  •   速度发货,书不错
  •   帮同学买的 她说很满意
  •   超级喜欢,值得一读
  •   这是帮助别人代买的,她收到了,很喜欢,也是找了很久的书,爱不释手呢
  •   系统 客观
  •   真正拜读呢,质量不错
  •   理论联系实际,满意
  •   刚看了几页,似乎不错
  •   内容不错,很多都从电视上有所了解的了,看书还是理解的深刻点
  •   很多年前借别人的读过,现在想重新再读,所以趁搞活动买来再读。
  •   忘记密码确认晚了,第一次在当当买东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