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秦宣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秦宣 编  页数:261  

前言

当代中国青年正生活在21世纪初的时代。这是一个从20世纪走过,经历了屈辱、苦难、战争、革命、牺牲、胜利,走向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才刚刚拉开序幕;这是一个经历了迷茫、选择、困惑、觉醒、探索和认识的曲折过程的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还很长很长;这是一个正经历着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各方面的发展翻天覆地、瞬息万变的时代,此后的变化将更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从20世纪到21世纪,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艰苦奋斗,从小到大,夺取政权,建设新中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水平,继续朝着美好未来勇往直前。

内容概要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社会主义产生160多年来,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书籍目录

导论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和主要内容1.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和对象2.科学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地位3.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和特征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历的三次重大飞跃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曾经取得的辉煌成果和经历的严重挫折3.社会主义现在仍处于发展的初期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1.第一次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基本确立2.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3.近代工人阶级及其运动的形成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2.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天才猜想3.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及其根源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及其基本思想2.两大发现对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意义3.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1.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意义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1.19世纪40-50年代唯物史观的制定和1848年革命经验的总结2.19世纪50-60年代剩余价值学说的完成和“两个必然”的论证3.19世纪70年代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完善4.恩格斯晚年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新探索二、对旧世界的批判1.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经济历史根源的论证2.对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的发现3.对变革资本主义道路的揭示三、对新世界的发现1.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2.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3.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在比较落后国家的胜利一、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1.第二次技术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及发展2.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3.垄断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和资本主义大动乱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的理论1.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2.帝国主义统治薄弱环节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形成3.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俄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条件2.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1.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的认识2.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3.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二、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2.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实施3.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1.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总结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第五章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2.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中国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的胜利1.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成功3.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三、社会主义运动的扩展1.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及对抗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第六章 时代主题的转换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时代主题的转换1.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影响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及其相对稳定发展3.世界经济关系的国际化和世界政治格局的……第七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第八章 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后记

章节摘录

从1924年到1929年,联共(布)党围绕着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建设道路问题展开了全国范围的大争论,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为首的反对派,教条主义地搬用马克思恩格斯从发达资本主义情况出发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某些理论设定,认定如果没有世界革命的援助,苏联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托洛茨基从他的所谓“不断革命论”出发,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必然引起工农两个阶级的“敌对冲突,而这一矛盾冲突,只有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舞台上才能求得解决”。他断言,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如果推迟几十年,苏联就“注定要垮台,或者是纯粹经不住经济矛盾的压力,或者由于军事干涉而消亡”。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则认为落后的技术是苏联建设社会主义不可克服的障碍,并指责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提法是“农民局限性”和“民族狭隘性”的表现。以斯大林和布哈林为代表的党内大多数,坚持和发展了列宁关于苏俄有建设社会主义的足够条件的思想,斯大林在论战中提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斯大林分析了苏联所处的国内和国际矛盾,把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和一国能否获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这两个问题区别开来。他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在一个国家内建成,这就是能够用自身的力量战胜本国的资产阶级,克服国内工农矛盾,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依靠工农联盟,依靠内部积累,建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的同情和支援下,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这是一国可以做到的。而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获得胜利,是指解决国家的外部矛盾,即免除外国武装干涉,从而免除资本主义制度复辟的完全保障问题,这需要几个国家无产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没有世界或至少几个先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在某一国家内的最终胜利是不可能的。

后记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社会主义产生160多年来,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编辑推荐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是新世纪党课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帮老师买的,希望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