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力丹  页数:164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这部“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是一部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内,皋牢百代,卢牟六合,贯穴古今,笼罩中外,密切联系新闻传播工作的实际,广泛吸收新闻传播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挹遐揽,取精用宏,供新世纪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院系教学使用的系列教材。20世纪初以来的100年,是世界新闻传播事业飞速发展的100年。这10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继报纸、期刊、通讯社之后,广播、电视、网络和多种新媒体相继问世,新闻传播的媒介日趋多元化,新闻传播的手段日趋现代化,“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新闻传播事业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则变得越来越大。这100年,也是中国新闻事业飞速发展的100年。其中最近的30年,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发展得尤为迅猛。据20世纪末的统计数字,截至20世纪的最后一年,即1999年,全国已有公开发行的报纸2100种,通讯社2家,广播电台1200座,有线和无线电视台3000多座。其中,报纸年出版总数达到195亿份,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8.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9%,电视受众超过9亿人。与此同时,全国各类新闻从业人员的总数也已超过55万人。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势头更为迅猛。报纸、期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数量在宏观调控下,虽无大变化,但软硬件的实力,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据2008年的最新统计数字,全国报纸的期发数已达1.07亿份,稳居世界第一位。全世界发行量最高的100家报纸中,中国占了25家(大陆24家,台湾1家)。电视受众超过了12亿,覆盖率达到了97.1%。宽带网的上网人数超过了2.23亿。手机的拥有量超过了5.39亿,手机短信的发送量超过3500亿条。手机的功能已进入3G时代,由一般的通话,发展到手机短信、手机报和手机电视。与此同时,新闻传播业的产值也大大提高,超过了544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民经济的第四大主导产业。中国在以上统计数据中的后几项数字,都已稳居世界的前列。这样大的发展规模,这样快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和中国新闻事业史上都是空前的。回顾既往,盱衡未来,新闻传播事业在21世纪还将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新闻传播,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以及各项决策,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业绩和精神风貌,以及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必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相配合,这100年来,为中国的新闻战线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中国新闻教育,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中国的新闻教育起始于20世纪初,迄今有近9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的30年,虽然先后在个别院校中设立了新闻系或新闻专科,但规模都不大,设备也不够完善,在校学生的人数,最多的时候不超过400人,30年间累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还不到3000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培养人才,新闻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止,全国的新闻教育机构也还只有14家。当时全国只有343家报社、78座广播电台和13家电视台,革命老区来的新闻工作骨干,正当盛年,足以支撑大局,新闻系和新闻专业的学生统招统分,基本上能够满足中央和省市以上新闻单位梯队建设方面的需要。“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新闻事业进入低谷,新闻人才的培养也被迫中辍。拨乱反正之后,新闻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新闻工作的人才却出现了断层,明显供不应求,因而极大地推动了新闻教育的发展。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历经四个国际(国际工人协会、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共产国际、第四共产国际),分支流派很多;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过无数的争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派别所阐述的关于新闻和其他传播活动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从研究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较难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加以研究,即使以我党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序列来研究,不同时期的情境和文化氛围形成的思想认识,差异仍然过大。  作为让当代大学本科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材,应当简略而相对明确,不宜把国际共运历史上无数的争论展现开来。因而,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以及后来对中国共产党产生重大影响的列宁的新闻观作为前一部分的重点阐述对象,随后即过渡到中国毛泽东以来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新闻观,以正面阐释为主,只在必要的地方对重大失误做点到为止的说明。

作者简介

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76-1978年为《光明日报》编辑。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1-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精神交往论》、《舆论学》、《世界新闻传播史》等书。

书籍目录

绪章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一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新闻活动 一、马克思的家庭和早期新闻活动 二、恩格斯的家庭和早期新闻活动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研究与政治活动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活动第二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交往”观念 一、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二、“精神交往” 三、从“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第三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交往革命 一、电报:“物化的知识力量” 二、交往革命:“用时间消灭空间” 三、马克思预见未来是信息社会第四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新闻和新闻政策 一、“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 二、对“新闻”的思考 三、关于报刊的思考 四、关于新闻政策的思考 五、党报思想第五章 列宁的生平和党报活动 一、列宁的家庭和他早期的政治宣传活动 二、列宁的政治活动及学术研究 三、列宁的党报党刊活动 四、影响列宁党报思想的国内外环境第六章 列宁论出版物的党性和党内思想交流 一、列宁提出“出版物党性”的背景 二、“党性”的内涵 三、“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内涵 四、通过党章 保障党内少数意见流通的合法权利 五、“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 六、“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 七、列宁倡导的党内“争论专刊”制度第七章 列宁论社会主义新闻政策与苏维埃传媒 一、列宁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思想 二、列宁关于新闻出版自由“摆脱资本”的论述与实践 三、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实行的新闻出版政策 四、列宁关于苏维埃报刊的基本思想:始终以生产建设为中心 五、共产主义劳动公社背景下列宁论苏维埃报刊的任务 六、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的新闻观 七、列宁论广播、电影第八章 毛泽东的党报理论 一、毛泽东早期新闻观的视角——“傍着活事件来讨论” 二、毛泽东党报理论的形成和内容 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党报理论的发展和失误第九章 毛泽东的新闻观、宣传观和舆论观 一、毛泽东论新闻、新闻业和新闻政策 二、毛泽东论宣传 三、毛泽东论“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第十章 刘少奇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闻工作 一、“桥梁”、“导线”:党的传媒作用的比喻 二、记者的一项任务:考察党的政策 三、党的媒体如何正确把握党的政策 四、关于新闻的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和坚持立场 五、关于改进社会主义新闻业的系统思考 六、刘少奇新闻观的现实意义第十一章 邓小平务实的新闻和宣传观 一、早期的宣传观:贯彻毛泽东的宣传思想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观:传媒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 三、新时期务实的宣传思想第十二章 江泽民的新闻观 一、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的新闻观 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第十三章 胡锦涛论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一、“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二、“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四、“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 五、“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外宣舆论力量” 六、改革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 七、自主创新地发展信息产业

章节摘录

插图:去研究事件的本质,它便失去了作为新闻载体的属性。报纸的这种工作特点是生活规定的,就此马克思写道:“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总是常变常新,永远也不会老成持重。……今天它所报道的事实或所发表的见解中的错误之处,明天它自己就会推翻。”①因此,报纸报道新闻,只能在循环往复的有机运动中逐步使新闻完善,使事实完整地展现出来。2.处于变动中的报刊阶级性和党派性从政治角度分析报刊的活动和报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19世纪中后叶,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的大众媒介,正处于从政党报刊时期向商业报刊时期的转变过程中,一方面许多报刊仍存在党派属性,另一方面商业报刊逐渐取代政党报刊而占据大众媒介的主导地位。这种情形决定了他们需要经常在政治利益和商业利益的交织中考察具体报刊的党派倾向。鉴于报刊与现实运动,特别是与政治变动有着天然的职业上的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俄国流亡者巴枯宁要求报刊放弃政治的主张是荒谬的。应该怎样提出问题?恩格斯写道:“问题只在于怎样干预政治和干预到什么程度。这要根据情况而定,而不是按照规定办事。”②这里涉及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报刊与政治有联系;其次,报刊与政治不是同一回事,有联系,又有一定距离,因而存在怎样干预政治和干预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最后,报刊与政治的关系要根据具体情形而定,不存在先验的“规定”。一般来说,某个阶级的报刊当然替某个阶级说话,后者的政治代表也要维护前者的利益。但是,实际情形没有这样简单。马克思在他的名著《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1848-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中,以法国资产阶级与代表它的报纸为例,详尽地论证了法国的阶级斗争如何造成法国资产阶级和它思想上的代表——报刊的疏远以至对立。这是由于这个阶级的思想代表与这个阶级的实务人士之间在素质、知识结构和利益等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差异。报刊和政府的关系,各国的情形也不相同。在西欧,当时的政府对报刊的干涉相对多些;但在美国,政府对报刊的干涉就远不及欧洲。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现在一提“马克思主义”,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空话套话又来了。确实,我们有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套话连篇,没有实在内容,让人厌烦。但是,若不去理会那些烦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空话和套话,而是静下心来读几页马克思的原著,你就会发现,马克思的文童还真是有思想、有文采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系统详细的阐述,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者的个人生活也有比较详细的描写。总体来说,还是可以。
  •   马克思新闻教学专业教材,权威
  •   书不错,快递也不错
  •   坦率讲,马恩思想虽然庞杂,但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内容并不多,真正在今天仍有指导价值的也不多
  •   买来作为本科生教材的。还是信赖陈老师的书。
  •   如题目所说,不解释。唯一想说的是它是一本好书
  •   陈力丹总能把东西讲的简明扼要!
  •   还不错,新闻系的同学可以购买
  •   比想象中薄,可以当教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