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概论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曹顺庆 编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比较文学概论》是一部简明而体例新颖的比较文学教材。特色如下:  ◆总结了比较文学学科的规律性知识,提炼出学科基本常识中的关键点,辅以比较文学读本,加强学生的文本阅读,让学生从参考例文中学到更实在的知识。  ◆突破了以往相关教材过分理论化的缺陷,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述辅以翔实的文本,简明而不简单,既保持知识性、学术性,又灵活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较文学的知识。  ◆精心设计多个颇具特色的学习模块,并插入数十张与文本相关的图片,使教材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书末附有中外译名对照表和比较文学方面的重要文献列表,巩固知识,方便记忆和查询。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三大研究领域参考例文(一)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节 选) 参考例文(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节 选) 第二章 影响研究第一节 影响的类型第二节 流传学第三节 渊源学第四节 媒介学参考例文(一)巴尔扎克与中国作家参考例文(二)东西文学影响渊源的典型个案——拉封丹《乌龟和两只野鸭》里的部派佛教文学因素第三章 平行研究第一节 类型学第二节 主题学第三节 文体学第四节 比较诗学第五节 文学人类学第六节 跨学科研究参考例文(一)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对比(节 选)参考例文(二)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第四章 变异学研究第一节 变异学学科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文学的他国化研究第三节 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第四节 译介学第五节 形象学第六节 接受学参考例文(一)文学理论的“他国化”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节 选)参考例文(二)比较?学的形象学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三是文学文本变异学研究。该研究关注的是文学文本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可能的变异,因为文学接受的过程存在美学和心理学因素的渗入而可能发生无法实证的变异,所以它属于文学变异的范畴。简单地说,文学文本变异学包括有实际交往的文学文本之间产生的文学接受的研究,还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中文本与读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因为不同文学/文明体系中的文本在表现主题和文学类别上除了某点的类同,存在的更多的是差异,所以该研究“不仅在求同,也在存其异”;此外,不同文学文本与不同读者的接受本身就是一种不同文学的对话,它们为我们认识、总结人类的文学规律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研究路径。四是文化变异学研究。如我们前文所提到,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跨越异质文化的研究,它要面对的必然是“文化模子的歧异以及由此而起的文学的模子的歧异”。而文学因文化模子的不同所产生的变异中,文化过滤的现象最为突出。所谓文化过滤,是指在文学交流和对话过程中,接受者一方因为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影响所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传播者一方的文学信息进行删改、选择和过滤的一种文学现象。文化过滤研究与文学接受研究的关键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关注的是由于文化“模子”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学变异现象,而并非简单的文学主体的接受。另外,文化过滤还同时带来文学误读这样一个极为明显的文学变异现象,该现象是文学在跨越文化圈时在文化过滤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误读现象。至于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怎样关联、二者如何成对发生或者它们所造成的文学变异现象有何内在的规律性等问题,都将是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研究所要着力去探讨的。五是跨文明研究,典型的理论就是文明对话与话语变异的问题。萨义德早就提出了“理论旅行”的观点。当代的理论多是从西方“旅行”到东方,而当西方理论到达中国之后,该理论话语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异:其一是在知识谱系上,中国是全盘照搬西方文论;其二是西方文论自身的变异,即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很多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学者在引进西方文论时,应结合中国本土的理论诉求,在传承自身文化精神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吸收、创新西方文论,推动中国文论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文论“失语症”的现状。

编辑推荐

《比较文学概论》是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比较文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