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形成机制变革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瑞龙 编  页数:332  

内容概要

  伴随着“民工荒”的出现,中国的农民工工资进入了快速上升的通道。面对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拐点性变化,很多人认为我国的比较优势将很快消失,增长动力将削减。本书通过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正在从传统的生存工资法则转向保留工资约束下的市场议价型工资法则,这种反映市场要求的工资上涨不仅不会影响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优势,而且将促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发地、内生地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改变以往结构性调整缺少支点的困境,从而开启市场导向型的经济结构调整。
  

作者简介

  杨瑞龙,1957年5月生,江苏昆山市人,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在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非均衡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已出版了《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等多本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曾获第八届和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被选拔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获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第1章 总论
 一、生存工资法则向市场议价型工资法则转变
 二、工资上涨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三、市场导向型经济结构调整机制的开启与培育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2章 农民工工资上涨趋势的经济学分析
 一、中国的农民工工资上涨现象引入注目
 二、对农民工工资上涨原因的批判性回顾
 三、农民工工资上涨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四、中国将长期面对农民工工资上涨压力
 五、结论性评语
第3章 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与劳动要素价格变化率分解
 一、引言
 二、关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与劳动要素价格变化率分解的分析框架
 三、劳动报酬变化趋势及增长率分解
 四、对劳动要素价格变化的进一步讨论
 五、劳动边际产出变化成因与劳动要素价格变化趋势
 六、要素收人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七、总结
 附录劳动报酬增长率的分解
第4章 工资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投人产出数据的经验研究
 一、工资上涨带来的成本变化及对价格的影响
 二、工资上涨对出口的影响
 三、工资上涨对技术与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四、简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5章 我国工资水平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一、世界各国产业结构比较
 二、我国工资水平状况及增长趋势
 三、我国低工资水平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四、工资水平上涨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
 五、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6章 劳动力成本提高下的贸易结构转换
 一、引言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空间
 三、劳动力成本与贸易结构转换——来自跨国制造业行业的证据
 四、结论
第7章 劳动报酬上涨背景下的地区间产业转移研究
 一、引言
 二、劳动报酬变动特征分析
 三、劳动力转移趋势分析
 四、制造业各行业产业转移趋势分析
 五、产业转移的空间检验与分析
 六、结论
第8章 劳动争议上升的因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劳资关系的现状
 三、国内外劳动争议及劳动保护状况的研究成果
 四、对中国劳动争议变化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五、劳动争议的区域特征
 六、结论
第9章 “刘易斯转折点悖论”与户籍一土地—财税制度联动改革
 一、导论
 二、农村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城市劳动力短缺
 三、户籍制度改革:误区和实际内涵
 四、户籍一土地制度联动改革的框架和突破点
 五、结论
第10章 产业发展: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中国模式
 一、产业发展的微观理论分析框架
 二、产业发展与结构演化的美国经验
 三、中国产业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取向
数据附录

章节摘录

  供给就像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具有无限弹性。这与农村劳动力的家庭分工决策有关。传统理论假设,由于农业收入极低,农业剩余劳动力到工业部门务工的机会成本近乎为零,所以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纷纷涌向工业部门,这是造成劳动供给曲线具有无限弹性的根本原因。但在今天中国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正在不断上升,并不像传统理论假设的那样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务工地与家庭生活地点的空间分离使农村劳动力难以兼顾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因此家庭效用损失愈发明显。  按贝克尔的家庭劳动分工理论,一个人的劳动供给决策不仅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收益与成本比较,更重要地,还取决于家庭内部劳动分工的需要。即使他参加工作能够赚取工资,但如果家庭需要他留下来分担内部劳动,他也可能会放弃这样的机会,除非工资足以弥补他放弃内部劳动所带来的效用损失。对中国农村来说,可能正面临着这一现实。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留守劳动力比较多,将劳动提供给工业部门不会对家庭内部劳动产生明显影响,但随着劳动力的持续转移,留守劳动力越来越少,照顾老人、子女、房屋等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日益迫切。留守劳动力虽然闲散,但在承担家庭劳动分工方面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离开这种分工,家庭生活质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子女无人管教、老人缺乏呵护、房前屋后荒芜、财产面临失窃危险等等,都是这种影响的典型表现。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工资形成机制变革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为一个论文作准备,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理清自己的思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