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叙事学

出版时间:2005-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丁  页数:276  译者:伍晓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当代叙事学》的范围涉及近年有关(文学中的以及非文学中的)各种叙事理论的方方面面,显示这些理论如何已经改变了我们对不仅是虚构作品,而且是诸如传记与历史写作这样的非虚构作品的理解。华莱士·马丁通过对同样几部作品的反复分析比较和评价这些理论。这些例子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幸福》、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弗朗西斯·麦康伯夫妇的短促幸福生活》和《哈克贝历·芬历险记》以及基于传统民间故主题“失而复得的情人的礼物”的一系列故事。  马丁首先描述了1960年以前英美文学批评中有影响的小说理论,然后综览了其后一代的理论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叙事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和跨学科的研究课题。本书的主要章节刻画了从对情节的结构分析到对叙事话语、读者反应以及解释问题的详尽研究这一转变。马丁在其与传统文学批评和其他可能的阅读方法这一更大语境的联系之中审视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以及符号学的理论。本书结束于对下述问题的考虑:叙事本身如何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突破被用于分析它们的理论以及批评家们与哲学家们在试图定义“叙述”和“虚构”时所遭遇的种种困难。依据主题划分的一组书目为近年对叙事理论的研究著作提供了一个有选择的指导。《当代叙事学》将会受到研究小说、虚构作品和批评理论的学者的欢迎。

作者简介

  华莱士·马丁,美国托利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ledo)英语文学教授。他大学毕业于奥伯林学院(Oberlin College),是斯坦福大学的硕士、伦敦大学的博士。

书籍目录

前言1.导论小说理论种种:1945-196020世纪早期小说理论种种叙事理论种种:弗莱,布思,法国结构主义最近趋向种种2.从小说到叙事叙事类型种种罗曼司-长篇小说的起源:历史,心理学,生活故事“小说”存在吗?小说作为反对话语关于叙事类型的形式主义和符号学理论总结3.从现实主义到成规现实主义的特点视为成规的现实主义历史中的叙事成规自传与精神分析中的叙事成规与现实4.叙事结构:诸基本问题“开放形式”及其先河生活、文学和神话中的结尾与开端叙事序列的结构分析结构分析的正用和滥用5.叙事结构:各种方法的比较叙事理论种种托马舍夫斯基与巴尔特理论中的功能的与主题的综合功能和母题人物构成指示性标志,信息提供者,静态母题叙事的时间性Syuzhet,主题,叙述6.视点面面观美英文学批评中的视点叙述的语法叙事表现的结构:焦点叙述的语言与意识形态7.从作者到读者:交流与解释交流模式读者种种阅读8.参考框架:元虚构,虚构,叙事穿越理论边界:误读模式种种反讽,滑稽模仿,元虚构虚构是什么?叙事是什么?附录参考书目索引译后记再版后记

编辑推荐

  其它版本请见:《当代叙事学(英文影印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叙事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1.导论
      小说理论:探讨小说起源(多数英美学家认为小说起源于18世纪)——提到小说现实性——现代小说家排除掉对情节的讨论。
      
      布斯(小说是修辞的,必然包含着从隐含作者向读者的交流),法国结构主义;罗兰巴特,普罗普,普罗普,巴赫金,现在趋向于与文化民俗心理学等模式综合。
      
      2.从小说到叙事
      弗莱将历史和传记排除于“诸种虚构作品”的行列。
      写作对于叙事的的影响:从传统情节走向无情节(依赖写作);对叙事加以解释或评论。
      小说作为反对话语,实质是小说的虚构与社会现实的变迁不一致所致。
      
      3从现实主义到成规
      现实主义的特点,视为成规的现实主义,历史中的叙事成规,自传与精神分析中的叙事,成规与现实。
      
      4叙事结构:诸基本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支撑着小说叙事的结构与组织、历史、传纪、新闻以及我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榜样意识的结构是一只的,那么这些结构是如何形成的问题会令人有兴趣:
      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是故事;
      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因悲伤而死,是情节。
      发现神话的固定模式——普罗普功能,
      
      5叙事结构:各种方法的比较
      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区别了“故事”和“话语”叙事即是“叙事性的话语”,涉及作者(叙事的声音)与读者的关系。】
      两个问题:1是否我们能重构出一个基本的事件序列,相对于它,一个叙事可被说成是“表现”?2叙事的“本质”的假定?
      根据这两问题,叙事学家发展了4种不同理论:
      (1) 如果1问是肯定,那么其理论将为前一章所讨论的那些理论相像
      (2) 先在【故事中】发生的一切里面重构出一个瞬时的描述,然后在确定叙事者如何改变它的。则可以了解故事线索的安排及视点,也是热奈特和一些俄国形式主义者的方法。
      (3) 认为叙事与戏剧电影基本相似,差别只在于表现方法的理论家,通常都从对行为、人物和背景的讨论开始,因为将视点和叙述话语视为技术手段,用以在叙述中把上述成分传达给读者。如里蒙凯南
      (4) 一些理论家仅仅讨论为叙述所特有成分——视点,与读者相关的叙述者的话语
      
      巴尔特这样构筑理论:先把种种最小单位组合成分子结构,然后再将这些结构在更高层次上综合起来。不仅仅局限于行动元了。并让人们注意到指示性标志(比如心理状态)在功能上的重要性。P119
      
      叙事的时间性P120,与热奈特的时间性一致。
      6视点面面观
      叙述者种种:从文本和技巧出发的,包括隐含读者,作者叙述,隐含读者与叙述者,嵌入叙事,声音(一些批判家用“声音”指称叙述行为本身)。
      热奈特本身理论
      巴赫金:小说是一种杂交形式,目的在于使不同的语言接触。一个人的意识生成过程就是选择性地吸收他人语言的过程。
      
      7从作者到读者:交流与解释
      根据巴赫金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到叙事作品里有两种对话,故事层面的,和叙事层面的作者与人物的隐含对话,或同情他们,或给他们反讽。
      
      8参考框架:元虚构,虚构,叙事
      ——————————————————————————————
      
      其间从叙事的意义扩大到叙事结构再到读者接受论,大体是这样的趋向
      写到了普、巴的功能理论,叙事时间,叙事视点,但结构不好,如果时间被归为结构,为何要另起一章写视点,它们地位平等。书很深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