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理查德·T.费罗恩  页数:421  译者:王秋石  
Tag标签:无  

前言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时期。那一时期严重的经济问题,使得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即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行为)的重要性开始凸显。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开发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它可以系统分析诸如就业和产出等总体经济变量的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里,凯恩斯的追随者不断完善和发展他的理论。虽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一开始就受到多方质疑,其中最有名的要算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批判,但是,当人们思考宏观经济问题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仍然是正统的理论。然而,20世纪60年代末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受到重大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货币主义的兴趣日益增长,其实,货币主义是弗里德曼和其他学者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宏观理论。同期,一种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也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到了8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措施受到所谓供给学派经济学家的不断攻击,这期间,也形成了宏观经济研究两大新的分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970年之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部分源于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理论和相应的政策建议的不满意。然而,过去的三十年里,在宏观经济理论发展过程中,除了出现各种争议的观点外,受到一致认同的理论观点正在不断增加。人们在对预期的处理和对劳动市场制度的理解,对不同市场结构中宏观经济含义的解释,开放经济的建模以及对经济增长最终来源的解释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本书试图涵盖宏观经济学最新的发展,做到既能条理分明地阐述不同宏观经济学家提出的各种理论与政策问题,而又不掩盖他们之间的基本分歧点;同时,也分析和比较了主要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并讨论了它们之间重要的共性和分歧;此外,本书还试图阐述宏观经济学家集中在一些已知问题上的相互矛盾的观点,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基本理论模型差异。

内容概要

本书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理论问题时,非常注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化,为那些感兴趣于思想史的读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理论发展脉络。本书同时还介绍了开放中的宏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近年来的宏观经济学发展非常强调的与微观经济学相统一的方法论基础,也在本书中进行了介绍。要深入了解宏观经济学派的发展和主要特征,本书很值得一读。本书适于经济类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MBA学生使用。

作者简介

理查德·T.弗罗恩(RichardTFroyen),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经济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和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客座教授,美联储客座经济学家,曾在各种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多篇宏观经济学和货币政策方面的论文。弗罗恩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货币政策和利率期限结构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与度量 第1章 导论 第2章 宏观经济变量的度量第二部分 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革命 第3章 古典宏观经济学(I):均衡产出与就业 第4章 古典宏观经济学(II):货币、价格与利息 第5章 长期经济增长:国家财富的源泉 第6章 凯恩斯主义体系(I):总需求的作用 第7章 凯恩斯主义体系(II):货币、利息与收入 第8章 凯恩斯主义体系(III):IS-LM模型中的政策效应 第9章 凯恩斯主义体系(IV):总供给和总需求第三部分 凯恩斯之后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10章 货币主义“反革命” 第11章 产出、通货膨胀和失业:替代性观点 第12章 新古典经济学  第13章 实际经济周期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4章 宏观经济模型:总结第四部分 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第15章 汇率与国际货币体系 第16章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第五部分 经济政策  第17章 货币供给和银行体系 第18章 货币政策  第19章 财政稳定政策  第20章 经济增长政策 第六部分 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21章 消费和投资  第22章 货币需求词汇表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2.8产出周期性变化指标本书大部分章节关注于短期或者周期性的产出和就业变化——大概是1-4年期间的波动。在这些短期内,产出和就业的波动主要源于实际产出围绕着潜在产出的变动,潜在产出(potential out-put)被定义为经济中资源利用率较高时所能生产的实际产出水平。这种产出短期变动是劳动力和资本利用率的变化所致。在长期,潜在产出是指可利用的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成为产出增长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我们已经讨论了现实实际产出(GDP)的度量方法,尚待解释的是潜在实际产出的度量方法和现实GDP与潜在GDP的偏离。在度量潜在产出时产生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可持续的高水平的资源配置?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编制出了潜在产出的官方估计值,简单地估计产出水平对应于4%的失业率。随后,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断定,部分是基于60年代的经验,4%的失业率是一个非常低的失业率,以至于没有通货膨胀压力就难以为继。在80年代,范围在5.5%一6%之间的失业率通常被作为高就业率水平的基准。但是近年来很难确定一个合适的基准失业率。例如,到2000年,在没有任何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时,失业率下降至4%以下。幸运的是,我们现有的目标是大致地说明过去几十年来产出的周期性变动,基准的高就业率水平和潜在产出的精确指标就不那么重要了。在研究我们期望失业率降到多低这样的政策问题时,恰当的基准失业率才是重要的。

后记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时就知道弗罗恩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影响很大。回国后,便向北京大学出版社推荐了这部教材。他们出版了本书的影印版并邀请我组织翻译成中文。不好意思,拖了很长时间,今天终于脱稿,如释重负。本书由王秋石担任主译,李胜兰、李国民、喻国平和王志铭担任副主译。参加初稿翻译的除了上述五位主译之外,还有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余红斌、胡玲玲、潘烽、杨超、刘伟明、王军辉、解栋栋、欧阳士鹏、闵建利和周才云,他们相互校对了一遍,然后我又邀请了硕士生吴兴民、张恺、寇达奇、付奎、周珊、周婧、李平、王海萍、谢周勇、郑蓉蓉、陈宁、湛江、杨希、叶玲、郑仟审读并校对了一遍,喻国平和王志铭再校对了一遍,最后,王秋石、李胜兰和李国民终审定稿。由于翻译人手多,再加上译者的水平有限,错译难免,幸亏有北大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可供大家参考。

编辑推荐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8版)》:经济学精选教材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宏观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适合学习研究好好体味,慢慢拜读中~
  •   非经济学专业的人读有点难。
  •   正版,书不错,内容很好,适合当教材
  •   考博时要用的指定教材,价格合理,快递给力!
  •   事实就是如此
  •   书写的还不错有的地方介绍还挺到位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