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法三十年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怀德 主编  页数:237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的公法①大约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如夏代的《政典》、西周的《周礼》,均包含大量的行政法规范,特别是《周礼》,被认为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行政法规大全”②。之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其公法均有相当发展,云梦《秦简》、汉《九章律》、隋《开皇律》中都有数量不小的公法规范,至于《唐六典》、《大明会典》、《清会典》,则更被认为是“调整封建国家各机关活动规则的行政法典”③。  中国的公法学,则发展、发达较晚,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梁启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表的《自由书》(1899)、《各国宪法异同论》(1899)、《立宪法议》(1900)、《中国国会制度私议》(1910)、《宪政浅说》(1910)、《宪法之三大精神》(1912)等被视为中国早期的公法学论著。④继梁启超之后,中国涉足公法学研究的学者逐步多了起来,相应著述也逐步丰富起来,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1910)、白鹏飞的《行政法总论》(1923)、王世杰的《比较宪法》(1927,1936年第三版时改为与钱端升合著)、张知本的《宪法论》(1933)、管欧的《行政法各论》(1936)、马君硕的《中国行政法总论》(1947)、刘静文的《宪法中政府制度的比较》(1948)等。⑤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考察司法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及其发展。从1982年通过民事诉讼审理行政案件始,经行政诉讼法制定和实施、主要的立法性司法解释(包括证据问题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大量的批复、指导性案例,直至近几年出现以宪法为据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皆应予以梳理和归纳。以中国司法在宪政结构中的特殊地位为背景,展现司法在推动宪法与行政法的演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揭示司法推动力的渊源及其面临的阻碍,探讨司法审查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行政诉讼法》制定前行政诉讼的理论与实践  一、无法可依的行政诉讼  二、依附于民事诉讼的行政诉讼  三、相对独立的行政诉讼制度第二章  《行政诉讼法》的制定与实施准备  一、《行政诉讼法》制定的基础  二、《行政诉讼法》的制定过程  三、《行政诉讼法》制定过程中的争论  四、《行政诉讼法》的宣传与实施准备  五、结语第三章  行政诉讼制度的初步发展(1989年至2000年)  一、市场经济、依法治国背景下的行政诉讼  二、重要法律、法规对行政诉讼的影响  三、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  四、行政诉讼个案研究  五、十年行政诉讼小结第四章  新世纪的行政诉讼制度(2000年至今)  一、新世纪行政诉讼的时代背景  二、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  三、行政诉讼的实践  四、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建议与展望

章节摘录

  五、十年行政诉讼小结  1989年4月4日颁布的《行政诉讼法》以法律的形式向“圣躬独裁”、“官贵民贱”、“民不与官斗”等封建传统意识挑战,把民主思想和平等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制度,以法律手段促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向着法治社会的要求转变。十年来,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法院和我国第一代行政庭法官的努力下,我国的行政诉讼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迎接挑战,有必要对既有的行政诉讼实践进行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发现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一)主要成就  1989年至1999年间,我国的行政诉讼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受理并审理了大量行政案件  《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初,不少人担心行政诉讼在中国这块缺乏民主与法治传统的土壤上难以生存。但事实表明,《行政诉讼法》实施的最初十年,行政案件由少到多,持续增长。这期间,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557877件,共审结553223件。其中,1998年受理案件98463件,是1989年9934件的近十倍。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也不断拓宽,案件类型从原来的几种扩展到五十余种,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的各类执法行为。从案件处理的结果看,基本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原告胜诉率约占结案数的40%。此外,各级法院还一共受理了1731917件非诉行政案件,其中绝大多数已经得到顺利执行。

编辑推荐

  《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是行政诉讼制度的回顾史。《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汇集整理了行政诉讼制度三十年来发展历程的若干资料,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批复等文件,以及富有代表性的案件,反映了行政行为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并重点考察了法律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度的完善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公法三十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这套书写得很详细,同时也很有深度
  •   一句话评论:学术价值不大,只能作为论文的参考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