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献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锦贵 编  页数:199  
Tag标签:无  

前言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北京大学历来重视素质教育,从五四时期蔡元培校长呼吁“以美育代宗教”,到21世纪初季羡林先生提倡“通才教育”,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支持态度可谓一以贯之。  近些年来,为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采取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富有成效的措施。比如创办“元培实验班”,招收天分突出的新生,在低年级进行文理打通式的教学,到高年级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专业,旨在为造就未来的高层次学术人才培养苗子;比如建立主、辅修制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本专业学习之外,有机会修习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的课程,并在修满学分后拿到第二学位;比如建立通选课制度,开设多种多样的宽口径课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通选课;比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教育,由知名教授给本科生讲授“邓小平理论”等课程;比如加强艺术教育和体育,首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以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宗旨的体育教学;比如支持学生创建各种各样的社团,让社团影响社团,让学生影响学生,活跃校园文化,使同学们在交流、切磋中取长补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比如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让同学们在考察调研和自愿服务中提高思想、增长才干;比如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以及文化节等,让同学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等等。

内容概要

  《经典文献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经典文献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既有关于素质教育、北京大学通选课制度、高校图书馆作用等方面的比较系统的介绍,又突出了信息素质教育、经典文献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经典文献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好教材,从文献学的专业角度丰富大学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大学的素质教育有启发、指导和推动作用。

书籍目录

序前言引论:时代的呼唤一、20世纪末大学教育的人文危机二、人文危机的历史根源三、呼唤“通才”的特定背景第一章 素质研究篇一、国内外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概况二、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三、信息素质四、21世纪的我国素质教育第二章 经典文献篇一、读书传统与书籍常用术语二、经典相关知识三、经典举要:《史记》解析第三章 导读书目篇一、综合素质教育推荐书目二、心理素质教育推荐书目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篇一、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职能与定位二、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三、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四、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五、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六、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七、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素质第五章 加强社会实践自觉性一、信息时代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二、疏解压力的社会空间三、疏解压力的个人空间四、勇敢而理性地面对艰难困苦附录 北京大学素质教育通选课调研报告(摘录)

章节摘录

  1.首创以人物为中心的巨著  中国史学领域里素有声名远播的“三大史体”: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但凡历史悠久国家的早期文献大都采用编年体形式,世界其他国家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整个中国先秦时期,可以说是编年体文献称霸史坛的时期。  先秦时期流行编年体固然有许多原因,缺乏人类的主体意识应该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因为那个时候生产力低下,大致是“人”屈从于“神”的时代,因而“人”在编年体文献里并不占据重要地位;后来出现纪传体固然有许多原因,而人类主体意识的确立也同样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鬼神的影响明显下降。孔子就有一句名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4]也就是说,人世间的事情还没有搞明白,又怎么能去奢谈鬼神之事呢?可见,“人事”的觉醒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到了战国时代,经过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等各个领域惊心动魄的大洗礼,“人”的社会作用进一步凸现出来。意识形态领域的这一重大变化,为把“人”塑造成历史学领域中的主体角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史记》是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时代呼唤的产物。在它以前,还没有真正意义的纪传体文献,《史记》的出现真正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  2.首创耳目一新的编排形式  《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将三千年历史冶于一炉。司马迁不仅编著了贯通古今的第一部通史,还构建起由“五种体例”打造而成的纪传体基本框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典文献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