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和泰学术评传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启龙,邓小咏  页数:342  
Tag标签:无  

前言

  钢和泰,可以说是中国学术界熟悉而又陌生、同时又多少有些神秘的名字。谈到钢和泰,人们津津乐道的往往会是他与中国近现代众多学术名流的交谊,还会谈及他如何之博学,学术地位如何之高,出身和经历如何离奇而神秘,大多是人云亦云,所知不过是一鳞半爪;偶尔也会有人论及他在中外学术文化交流中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可也只是泛泛而谈,情感抒发有余而论据颇为不足。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在于,有关钢和泰生平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比如书信),是国内学者难以见到的,就连钢和泰的著作,也少见有人仔细研读,甚至没有条件见到。  笔者长期注重搜集整理有关钢和泰及钢和泰研究的文献资料,尤其是2003—2004年度我们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搜寻、查检了钢和泰已经发表的绝大部分著作和论文,并且有幸阅读了哈佛燕京学社收藏钢和泰书信中的重要信函,对钢和泰神秘的人生及其艰难、精彩而辉煌的研究生涯有了相对而言较为全面的了解。回国后,经过对相关材料的再度整理、研读,萌发了撰写《钢和泰学术评传》的想法。我们知道,目前自己手里掌握的材料仍然有限,自己的识见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为钢和泰撰写评传,显然无法全面地反映其生平与学术,不过,想到总得有人着手进行有关钢和泰的系统研究,于是不揣浅陋,勉力完成此书,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借此引起学界对这位俄罗斯学者、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的注意,更深入地梳理其学术思想。至于文中欠妥之处,还祈方家赐正,以期日后逐步完善。

内容概要

钢和泰(Alexander von Stall—Holstein,1877-1937),著名东方学家、汉学家、梵语学者。生于俄属爱沙尼亚,获德国哈勒-威登伯格大学博士学位,后游学英法各国。历任彼得格勒大学助理梵文教授。北京大学梵文与宗教学讲师、教授、漓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讲师、哈佛大学教授。他在北京创办申印研究所,并长期担任所长,网时多年在其寓所主持研习多语种佛教文献的家庭式研讨班。此外,他还是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中研院”史语所特约研究员、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他与当时国内外学术界交往密切,汉学家如高本汉,伯希和,戴密微等人,国内学者如陈寅恪、胡适、赵元任、王云五、汤用彤、吴宓等人,均与其有深厚交谊。    本书是第一部钢和泰评传。作者博采哈佛燕京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钢和泰往来书信及相关著述,首次再现了这位东方学大师的生平经历和学术思想风貌。

作者简介

王启龙,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理事兼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藏学(历史、宗教与语言文献研究)、语言学。曾为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研究院、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已有学术著作多部,学术论文50余篇,译著译文若干。与王尧先生主编《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与丁邦新先生合作主编《李方桂全集》(13卷),独立主编藏学泽丛两套。主要专著有《八思巴生平与对勘研究》(1999简体;2003繁体)、《中国藏学史(1949年前)》(2003)、《现代汉语形容词计量研究》(2003)、《钢和泰学术年谱简编》(2008)等。曾获宝钢教育奖、第三届全国离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宗教学)、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四届金国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书籍目录

前言上篇 钢和泰生平考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二章 游学之路  第三章 初进北京  第四章 哈佛一年  第五章 再回北京中篇 钢和泰与中国近现代学术  第六章 钢和泰之梦  第七章 钢和泰与中国学术界  第八章 钢和泰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  第九章 钢和泰的佛教文献研究  第十章 钢和泰对中国藏学的贡献下篇 钢和泰与哈佛大学  第十一章 受聘哈佛  第十二章 钢和泰及其中印研究所  第十三章 群星璀璨——钢和泰的研究助手  第十四章 哈佛燕京学社赴华留学生  第十五章 永远的遗憾——世界级学者的陨落附录  一 1930年2月19日钢和泰向蔡斯提交的年度工作报告  二 1931年2月18日钢和泰向蔡斯提交的年度工作报告  三 1932年2月18日钢和泰向蔡斯提交的年度工作报告  四 1933年2月25日钢和泰向蔡斯提交的年度工作报告  五 1934年2月27日钢和泰向蔡斯提交的年度工作报告  六 1935年2月27日钢和泰向叶理绥提交的年度工作报告  七 1936年2月27日钢和泰向叶理绥提交的年度工作报告主要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上篇 钢和泰生平考  第二章 游学之路  说起来,出身名门的钢和泰男爵,根本不需要为衣食担忧,根本不需要为工作发愁。他完全可以过一种衣食无忧、自由自在的典型贵族贤达的安逸舒适的生活。可是他好像根本没有想过这样去度过一生。他天生闲不下来,天生对学问情有独钟,即是一个做学问的天才。  于是,就在1901年,刚刚获得博士学位、年仅25岁的他,并没有回到爱沙尼亚的领地过体面的贵族生活,而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急不可耐地去接受人生中的一次次挑战,准备自己闯出一番事业,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这样的话,他就必须有自己的活动平台,有自己的活动空间,而这种平台或空间的获得是有条件的,即必须通过种种资格考试,获得某种职位。  在获得博士学位不久,他就到俄国,在圣彼得堡轻松通过了称之为“Russian M.Litt.Examination”的专门考试。据说这是圣彼得堡帝国大学的教师资格考试,一般人很难通过这一考试。他之所以参加这次考试,是因为博士论文的成功加上优秀的古典学问基础及天赋,使得他在导师们的眼中成为一个天生注定的学者。为此,他到俄国后,鼎鼎大名的彻尔巴斯基和奥登堡就鼓励他考试,以便今后在帝国大学任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钢和泰学术评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学术评传内容翔实而精湛,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朋友、学者钢和泰的一个真实面貌,也让我们了解了当时学术界的不少情况,具有学术史的意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