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何为?

出版时间:2010-0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马蒂厄·德福勒姆  页数:274  字数:390000  译者:张倩,刘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世界各地一些成名社会学家的成长经历(包括成长背景、求学、思考、研究等),有助于读者朋友了解真正的社会学研究是怎样做的、国外社会学系是怎样训练学生的、如何在学术研究中体现社会学与社会的血肉联系,培养自己的“社会学的想象力”。

作者简介

译者:张倩 刘阳 编者:(美国)马蒂厄·德福勒姆(Mathieu Deflem)

书籍目录

导论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学家第一部分 在不同的国界之间穿梭 第1章 未完成的工作:一个欧洲社会学家的学术生涯 第2章 成为全球的 第3章 在两个社会之间:边缘性、比较、社会学 第4章 城市的政治性:从中西部郊区到世界上最大城市的旅行(及返回?) 第5章 在宏大范畴的阴影中进行发掘第二部分 社会学工作的演进 第6章 社会学——激情和职业 第7章 社会学家的塑造和重塑 第8章 巧获的社会学之路 第9章 致力于一个更加民主和公正的社会——一位韩国社会学家的经历 第10章 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第三部分  自我形成(转型)   第11章 从社会主义到社会学 第12章 我的社会学实践与交替身份 第13章 社会学之旅 第14章 探索中国发展的奥妙 第15章 有社会学护照就能旅行人名译名对照表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三、西游:离开地方在研究所的八年,使我暴露在强力人格面前——同学、具有公共精神知识分子的系领导、杰出的访问学者,以及研究所董事会里一些头脑强健的政客。我学会了做经验研究,学会了一些政治,也学会了在他人面前坚持自己的观点。一旦能在研究所里幸存下来,就不会在任何别的地方感到受威胁,因为研究所的环境在学术界是少有的。我在1960年代晚期也结了婚,并有了生养第一个孩子的体验。但是我对维也纳的不满也在与日俱增,在这里,社会与对社会权势的政治攫取紧密联系在一起,非常令人不快。显然,要想在我的祖国获得一个职位(在研究所是暂时的),光有科学上的信誉是不够的。我需要使用和增加我的社会和政治关系,“等待”相关的决策者和科学官员(为他们做事,引起他们注意),加入统治性的派系,希望长期的忠诚能换来回报。这是一个裙带关系体系,基于派系成员资格和非正式关系。当局已经意识到这些实践问题,当时已经开始试图削弱它们——但当改革者们开始妥协,或者开始提出“增量改革”(improved upon,德国对“妥协式改革”的委婉说法)来服务各种利益时,旧方式似乎胜出了。我痛恨这个体系,部分原因是我坚信,在科学领域,事情应该有所不同,部分也是因为我分享了抨击这些实践的学生运动所秉持的价值观。60年代运动的部分理念很明显是荒唐的,比如认为配偶间的忠贞是一种占有形式,应该由公开的婚外性行为来加以冲击。但另一些并不荒唐。维也纳的很多经验和它扭曲的做事方法,暗示了一种简单的替代选择:直接的方式。天主教的符咒暗示的替代选择是俗世的诚实,它的流言文化应代之以对谣言和吵闹的拒绝,它的权术则应该代之以坦率和直接。巨大的权术性派系关系网,其实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卷入其中,除非你想从政。我当时主要的“政治”成就是,当时机来临可以选择卷入还是不卷入维也纳式(及奥地利式)职业生涯时,我选择不玩了。我退出了。当我离开奥地利时——最初是为了一年的访问,后来是为了善(g00d)——我并无多少遗憾。湖滨地区表明了小镇社会关系和小镇生活的限度。维也纳,奥地利的政治和社会中心,则使人意识到更大和更有力的限度——被误导的制度体系和不正常的生活方式的限度。

后记

经过漫长的拖延,这本书的翻译工作终于结束了。之所以接受这项工作,主要原因是觉得这本书会对社会学学习者有用。学术总该有传统,学生们在传统中浸润,然后才成长为独立的学者,正所谓“先因后创”,不济也可以“守先待后”。不幸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社会学的学术传统中断了。我自己和很多同龄人就是在没有传统的条件下开始学习社会学的,既无可“因”,更无可“守”,不仅没有一个传统给我们指示思考的方向和研究的路径,连学术研究的基本训练也难以保证。当然现在情况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恐怕整体上,说已经能给学生必要的学术训练、熏陶真正的学术意识,恐怕还为时尚早,不然最近学界也不会出现对学界“新父”的抨击(参见应星老师《且看今日学界“新父”之朽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本书还是有意义的。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世界各地(当然主要是美国和欧洲)一些成名社会学家自身的成长经历,包括了个人经历、求学、思考、研究等方面。对本书的目标读者而言,有用的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真正的社会学研究是怎么做的。这当然不是指怎样收集数据、怎样撰写论文这样一些程序性的、技术性的方面,而是指做一个研究的精神经历。比如第五章卡琳-塞蒂娜的全球城市研究,既可以看到选择城市作为研究尺度的原因,也可以看到她在全球城市中发现的挑战传统社会结构分析假设的经验事实,最后她让我们看到全球城市概念的确立对形成新的全球化理解的意义。当然,这样的信息有些学术文献里也会有,但不会有这里那么鲜活、直白和集中。其次,西方“发达”的社会学系是怎么训练学生的。包括本科生的课程是怎么设置的、研究生课是怎么上的,助教经历在研究生培养中有什么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内外是怎么交流的,导师是怎么指导学生写论文的,等等。

编辑推荐

《社会学家何为?》:培文书系·社会科学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学家何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还凑合的一本
  •   当当买书很满意
  •   快递速度倒是超快,但我一直在怀疑,这是正版书籍吗!印刷质量影响阅读心情啊!
  •   没什么东西,西方成长和中国社会现实也不同,没有帮助
  •   英文直译是《全球社会学家》,说实话中文翻译有点不切题。“何为”显然既牵涉到价值取向也牵涉到现实进路,但是本书的立意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絮絮叨叨的个人史自然有其意义,有多大的意义则很大程度上是如何说、由谁说所决定的。我想表达的意思并非是位高权重者的话更有价值,很大程度上是位高权重反而损害了这种价值。具体怎么样,大家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看目录。说实话,北大出版社这次有点坑人,这样的书连起到吸引本科生对社会学感兴趣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培养社会学的想象力了。建议大家图书馆先翻翻再考虑买不买吧。
  •   大家不要买了!费钱,翻译的不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