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许年行  页数:312  

前言

  综观过去30年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与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的研究动态,这一领域的研究发生了一些革命性的变化,通过与不同学科(例如,经济学、心理学、法学、非线性动力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和审计学等)的相互碰撞和融合,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我认为,以下四方面新的研究课题反映了当代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的研究与公司治理的研究相互融合,探讨公司治理是否对公司财务产生影响、为什么影响和如何影响。传统的公司财务都是在一般均衡条件下讨论成本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而忽略了公司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总经理与董事会关系、经理持股、经理薪酬制度等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事实上,近年来的许多案例和研究成果都表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公司治理因素对公司财务政策选择和业绩都具有显著影响。但迄今为止,在公司治理如何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融资方式、股利分配政策、投资决策和业绩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结论;公司治理是否影响公司资产定价,即“公司治理溢价”(Corporate Governance Premium)是否存在等问题也没有得到解答。由此可见,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谜”!  第二,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的研究与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的研究相互融合,探讨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非完全理性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司财务政策、投资决策和资产定价等。传统的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都是在理性投资者或管理者的前提下讨论财务理论和投资理论的,但新的研究发现,不仅投资者存在非理性行为,而且管理者也存在非理性行为。这些发现对传统的财务理论和投资理论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内容概要

本书在借鉴国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从投资者法律保护与股权集中度的关系这个独特的研究视角入手,详细分析和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是否受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构建“均衡对价”的理论模型,探讨股改对价的形成机理,并运用相关理论系统地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制定与影响因素、对价支付方式的选择和股改公司的市场反应展开实证研究,从而沿着“为什么要进行股改-怎样进行股改-股权分置改革的经济后果”的思路,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分析框架。

作者简介

许年行,男,1978年出生,福建泉州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博士后,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公司财务、公司治理、行为金融与资产定价,在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和《管理科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一等资助项目共计四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的改进与主要创新第二章 文献评述 第一节  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股权集中度关系的研究评述 第二节 股权分置改革相关文献的评述 第三节 锚定效应及相关研究评述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分析  第一节 股权分置的由来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带来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演进第四章 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分析 第一节 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博弈问题分析与对价模型构建  第一节 基本博弈过程和对价模型 第二节  非政府干预下的博弈过程和对价模型 第三节 政府干预下的博弈过程和对价模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附录:有关定理和推论的证明第六章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七章 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支付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八章 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反应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九章 主要结论、启示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和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从已完成股改公司对价支付水平的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公司的对价均集中于“10送3”水平,这是为什么呢?无论是“公司特征决定论”,还是“公司治理决定论”,都只是研究股改对价具体受什么因素影响,而无法对此独特现象做出回答。而且,上述研究大都从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角度来探讨对价支付比例的形成机理,而作为股改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与者——保荐机构,到底在股改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对股改对价的制定影响如何,则几乎未受到研究者的注意。对此,沈艺峰等(2006)从保荐结构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人手,借鉴Christie和Schul.tz(1994)、Chen和Ritter(2000)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手法,运用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集中于“10送3”这一“群聚”现象做出全新的解释和说明。其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前25批共计346家股改公司的实证结果表明:(1)用于衡量行业集中度的保荐市场的HeffindahlHirschman指数平均达到1411,说明保荐市场是个行业集中度相当高的市场;(2)无论是从保荐机构是否可以在某个较短的时间段内获得充分的市场份额,还是从新进入的保荐机构是否足以影响现有市场对价水平来看,我国保荐市场都是个市场准入难度较高的行业;(3)保荐机构市场份额与对价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据此,沈艺峰等(2006)认为,上海证券市场的保荐行业一定程度上被寡头所垄断,而“10送3”现象可能是目前上海证券市场保荐机构寡头垄断的结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