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上下)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法布尔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许多人不喜欢科学,并不是真的不喜欢科学,而是被科学的某个“子集”吓坏了。相当多一些人因为数学、物理成绩不够好,而害怕科学,进而不喜欢科学、远离科学。而事实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非常聪明,智商并不低,他们在那个“子集”外的其他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是那个“子集”败坏了科学的声誉!    那个子集通常指数理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三角、立体几何等数学,以及力学、物理学、化学等离开了数学很难搞明白的一部分自然科学。    在近代科学发展史中,有两大科学传统:数理(类)科学传统和博物(类)科学传统。两大传统都为科学的发展、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博物学大致对应于西方的“自然吏”(natural history),但中国学问中的“博物学”要比“自然史”广一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博物学是指,对大自然宏观层面的观察、记录、分类等,包括天文、地质、动物、植物、气象、农业、医药等学科的一部分知识。在中国古代,博物类学问相对于数理类学问要发达得多。。就整介人类历史而言,博物类著作也远比数理类著作多得多,从业者也多。奇怪的是,通常的科学通史没有反映这一点。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数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多个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奖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等。  《昆虫记》不同于一般科学作品或百科全书,它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全书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利用自身的学识,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融合,引导读者在昆虫的“社会”中思考人类的思想、道德与认知等。该书因其丰富的内容和极高的文学价值而获诺贝尔奖文学奖提名。

书籍目录

上册 蝉 螳螂 蚱蜢 蟋蟀 蝗虫 萤火虫 天牛 花金龟 黄翅飞蝗泥蜂 砂泥蜂 圣金龟子 红蚂蚁下册 食蚜者 绿蝇 麻蝇 腐阎虫和皮蠹 珠皮金龟 胡蜂 蜂蚜蝇 彩带圆网蛛 纳尔包那狼蛛 蜘蛛的迁移 蟹蛛 迷宫蛛 克罗多蛛 蜡衣虫 圣栎胭脂虫

章节摘录

  另一些对牧羊术不甚精通的蚂蚁,则采用自然开采法。我看见一伙蚂蚁排着长队往染料木上爬去,又见另外一伙儿从树上下来,吃饱喝足了,舔着嘴唇,鼓胀的肚子看起来像半透明的珍珠。尽管挤奶工人为数众多并且热情高涨,还是应付不了这么大一群奶牛,于是角质的乳房便会自动排出涨满的乳汁,随随便便让它流淌;下面的树枝、小树桠、树叶得到了这甘露便裹上一层黏液,这是蜜糖。那些不会挤奶的美食家们成群结伙拥向阳光灼熬着的这些焦糖。胡蜂和泥蜂、瓢虫和金匠花金龟,尤其是大苍蝇和小苍蝇,它们身材各异,色彩缤纷。来得最多的是金绿色的腐尸蝇,它吃完腐尸的脓血之后又来舔食糖浆。无数只苍蝇窜来窜去发出嗡嗡的声响,来了一批又一批,无休无止,争先恐后地吮吸、舔食,刮净残留的糖浆。蚜虫是引诱昆虫的糖厂主,它慷慨地把所有那些在三伏天渴坏了的昆虫都邀请到自己的糖厂里。  蚜虫作为供食用的牲畜时功劳就更大了。甜食是奢侈品,而肉类则是必需品,有的昆虫部落就整个儿以它为食。我们来回忆一下那些最著名的部落。  一些像李子树的果实那样裹着一层青绿色粉霜的黑色蚜虫,密布在染料木桠权上,犹如一个鞘套。它们一个挨一个,屁股露在外面,叠成两层:大腹便便的老家伙在外面一层,一群孩子在里面一层。一只夹杂白红黑三色的花虫,以水蛭的步态爬到那群蚜虫身上,它用宽大的后部支撑着,竖起尖尖的头部,突然把头向前一甩,挥舞着扭动着,然后盲目地把头扎向那层蚜虫,那鱼叉般的大颚不管落在什么地方,都能准确地捕捉到猎物;因为猎物遍地都是,肯定在自己身边的任何地方都有,这恶魔瞎着眼也可以逮住它们。花虫伸出叉子用叉子尖叉住蚜虫提起来,马上收进口中,喉塞一伸一缩,像水泵抽水一样把蚜虫吸干,被逮住的蚜虫蹬着腿挣扎一会儿就死了。它猛一甩头,把那皱巴巴的皮扔在一边,马上又转向另一只蚜虫,吸完一只又一只,直到吃得肚满肠圆。这个贪吃的家伙总算吃够了,蜷缩起来,打起瞌睡消化着食物。过一会儿它又重新开始捕食。那么,在大屠杀中那群蚜虫在干什么呢?除了一些被拖出去的之外,其余的谁也不动,被捉走的蚜虫周围的邻居也没有显出不安。生命并不重要得非让蚜虫激动地去捍卫它不可,蚜虫想的只是把吸盘安在一个好地方,又何必因为死亡将至而影响消化呢?周围肩并肩的同伴在消失,一个一个被恶魔抓走,“吮吸者”们却无动于衷,没有一点儿担心的表示。

媒体关注与评论

  《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  《昆虫记》一方面用人性观照虫性,在昆虫身上倾注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又用虫性反观人类生活,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等,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鲁迅 法布尔是无法效仿的观察家。  ——达尔文

编辑推荐

  博物学是指对大自然宏观层面的观察、记录、分类等。  博物学强调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三合一”,强调鉴赏性、体验性。  博物学提倡亲自实践,尊重荒野,要时常感受荒野。  博物学强调与自然共生,尊重大自然,把敬畏自然作为一个前提条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昆虫记(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该书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自然知识,从中得到启发。
  •   博士说:这书很有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博士说自己已买了一套,推荐我也买一套,还指定要买北大版的。我真的买了,觉得没有错。内容不说了,只说点其他吧,包装好漂亮,书中还有不少彩色照片或图画插页、黑白图画或照片插图,更增添了趣味;字体大小也适中,读来不废神。
  •   老师让学生买昆虫记,好多昆虫记,最终选择了它。
  •   包装很好,印刷也很好,内容还没有仔细阅读,但是捧着书的感觉非常好,作为生物系的毕业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惭愧,所以一直梦寐以求
  •   给弟弟买的书,书送的很快,打开以后看了内容自己感觉挺好的,是一杯好书!
  •   这一套书很不错 孩子看 特别适合 也有兴趣
  •   书是不错,但对于二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缺乏趣味性,孩子不爱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