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少康  页数:287  
Tag标签:无  

前言

公元五六世纪,当欧洲的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发展进入黑暗、停滞的中世纪,在东方却出现了一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鲁迅先生称刘勰的《文心雕龙》“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论诗题记》),并与西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这是并不夸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心雕龙》更有许多超过《诗学》的地方。它显然比《诗学》有更为严密的理论体系,更加丰富的具体内容。它既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文章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史、各类文章的发展史,而且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典美学著作。现在,大家把对《文心雕龙》的研究称为“龙学”,这是它当之无愧的。刘勰的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既博采众长,又富于独创性。我们应该对他的家世、生平和思想,他的文学理论体系,他在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贡献,以及他的文学思想的历史渊源,作一个全面、深入、具体的探讨和分析。这是笔者所以要写这样一部书的宗旨。然而,要做这样一件工作,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是有很多困难的。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要对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本身作出一个符合实际的全面论述,是不容易的。因为目前学术界对刘勰的身世和他的文学理论,虽然已经有了相当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在二十世纪出版了大约二百多部专著和将近三千篇研究论文,但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仍颇多分歧,对有些重要的理论概念尚无基本一致的认识。第二,刘勰学识渊博,他的文学思想涉及的面很广,接受历史上的思想资料也特别多,与中国古代许多重要的学术思想、文艺思想有密切关系,要论述刘勰文学理论的历史贡献与思想渊源,就要认真研究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文艺思想、美学思想,而这是非常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者多年教学和研究《文心雕龙》的总结,对刘勰的生平、思想和著作在最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书中全面分析了《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和结构,提出了自己很多独到的观点,特别重视从传统的哲学、政治、宗教、文化、艺术等方面,研究刘勰文学理论的思想的历史渊源,并探讨刘勰的文学理论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之关系。

作者简介

张少康,1935年生,浙江安吉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副会长、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顾问。2002年退休后任香港树仁大学教授至今。主要著作有《文赋集释》、《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文心雕龙新探》、《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卷)、《司空图及其诗论研究》、学术论文选集《古典文艺美学论稿》、《夕秀集》、《文心与书画乐论》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刘勰的家世、生平和思想  第一节  关于刘勰的籍贯和家族谱系  第二节  关于刘勰父亲刘尚及其任越骑校尉和去世的时间  第三节  关于刘勰的生年和人定林寺的时间与原因  第四节  关于刘勰人梁后的仕宦情况  第五节  关于刘勰的卒年  第六节  关于刘勰的思想和著作第二章  刘勰的文学观念和《文心雕龙》的体例  第一节  《文心雕龙》广义的“文”和狭义的“文”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体例和结构第三章  文之枢纽——文学本体论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原道论    ——论文学的本质和起源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征圣、宗经论    ——论文学的经典范本  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正纬、辨骚论    ——论纬书、《楚辞》与经典的异同第四章  论文叙笔——文学文体论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  第二节  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  第三节  原始以表末    ——各类文体的历史溯源  第四节  释名以章义    ——文体名称的理论含义  第五节  选文以定篇    ——典范篇章的选择确立  第六节  敷理以举统    ——每种文体的创作要领  第七节  《文心雕龙》和《昭明文选》文体分类比较第五章  割情析采——文学创作论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神思论    ——论文学的构思与想象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体性论    ——论文学的风格  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风骨论    ——论文学的精神风貌与物质形式美  第四节  《文心雕龙》的通变论    ——论文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  第五节  《文心雕龙》的情采论    ——论文学的内容与形式  第六节  《文心雕龙》的文术论(上)    ——论文学的写作技巧:结构布局和比喻夸张  第七节  《文心雕龙》的文术论(下)    ——论文学的写作技巧:声律、对偶、用典及其他  第八节  《文心雕龙》的隐秀论    ——论文学形象的特征第六章  披文入情——文学批评论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时序论    ——论文学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物色论    ——论文学创作的主观与客观  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才略论    ——论作家的才能和个性  第四节  《文心雕龙》的知音论    ——论文学的欣赏和批评第七章  唯务折衷——文学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文心雕龙》和佛教哲学的方法论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折衷论第八章  《文心雕龙》和中国文化传统  第一节  《文心雕龙》和“天人合一”思想  第二节  《文心雕龙》和古典美学后记

章节摘录

《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是两部性质不同的书,因此它们对文学分类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它重在研究和阐述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及其创作特征;而《昭明文选》则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所以重点在选出各类文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前者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而后者则偏重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两者有相同之处:都需要对文体加以分类。但是也有不同之处:前者以理论为标准,不论作品好坏,只要有理论上的意义,就需要提出来讨论;后者以创作为标准来选出优秀作品,有些文类没有好作品,则可以不选。例如以诗歌来说,《文心雕龙》就讲到诗歌中的离合诗、回文诗、联韵诗等形式,而《昭明文选》则不需要选这些诗,也不会列入诗的分类中。《文心雕龙》在论赋的发展时,曾经特别提到荀子的《赋篇》,荀子的《赋篇》中包括了《礼》、《智》、《云》、《蚕》、《箴》五篇,刘勰认为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钓赋》都是在赋的发展中具有转折意义的著作。但是《昭明文选》中只收了宋玉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四篇,没有收《钓赋》,也没有收荀子的《赋篇》,显然,这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考虑的。萧统在《文选序》中说过:‘: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后。”他也知道荀子《赋篇》、宋玉《钓赋》在赋的发展史上的理论意义,但是它们在艺术水平上确实是比较差的,荀子的《赋篇》诚如许多学者指出的,类似子书作品,①其实,它们仅有赋的形式,其内容是以隐语方法来论说伦理道德和事物知识性的内容,没有美的形象,文辞也过于质朴,当然不符合萧统“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标准,所以《昭明文选》自然是不会选人的。

后记

在看完本书的校样后,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从1960年毕业留在北京大学工作,到今年夏天,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在这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我把全部时间和精力付给了古代文论,记得我在那本自选集《文艺学的民族传统》的自序里说过这么一段话:在回顾我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经历时,我感觉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然而也是十分愉快的过程。中国古代文论实在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它和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弄懂它,必须涉及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历史、艺术、宗教等很多方面,同时又要非常熟悉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也需要有相当的理论修养,能与西方文艺美学理论相参照。要想写出一点有新意的内容真不容易!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不眠的通宵,多少次进出图书馆,多少回撕了再重写!其中甘苦辛酸又有谁知!不过,当自己取得一点进展,有了一点新意时,那种甜蜜的愉快,也足以使人心醉,胜过:任何的美味嘉肴。在现代中国做一个真正的学者,确是艰难而清苦的,如果没有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恐怕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不过,那是十多年前的心态了,现在我感觉到的只是难言的苦涩,学术真的那么高贵吗?值得为它拼搏半个世纪吗?当我快要结束自己学术生涯的时候,我确实有点怀疑了。我看到不少人视学术为仕途和名利的敲门砖,在那里学术早已贬值,学术界也快成江湖了。现在很多学者不像我那么书生气,他们早就懂得一个学者最好兼做点“官”,当个委员、代表什么的,有权还会有钱,做起学问来就会轻松得多了,名气也会大得多,三分货就有八分价。

编辑推荐

《刘勰及其研究》:博雅文学论丛·邃密书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学术,论文用
  •   帮同事订购的
  •   書寫得非常條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