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

出版时间:2010-12-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哈里·沙利文  页数:258  译者:李维  
Tag标签:无  

前言

哈里·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系美国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沙利文1892年2月2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诺威奇,1949年1月14日卒于法国巴黎。沙利文祖籍爱尔兰,从小处于罗马天主教的环境之中。1908年在科内尔读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尔后于1917年在芝加哥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但沙利文把这所学校称作“文凭制造所”。他在这两所学校获取的学识只能算是边缘性的,其盛年展现的精湛才能,主要靠自学获得。1918-1922年间,沙利文曾在陆军医疗队任军医,同时供职于处理退伍军人问题的联邦政府机构。他在军队中的生活经历构成了他的生活基础。这段经历使他获得了多方面的临床工作机会,并被政府正式承认为神经精神病学家。嗣后,受聘于谢泼德·布拉特医院,还曾服务于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若干研究所。沙利文开始形成他自己的理论,主要受两位朋友的激励:其一是C.汤普逊,两人于1923年结识;其二是E萨皮尔,两人于1926年相遇。前者使他正式接触到精神分析;后者使他获得了对人际相互作用以及环境与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信念的有力支持。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讨论人际关系、人格发展以及人际需要,强调了焦虑的张力和作用,是心理学、精神病学的重要文献之一,至今仍然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哈里·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1892-1949),美国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书籍目录

中文版译序英文版编者前言引言第一部分  导论性概念 第一章  发展性研究的含义 第二章  定义 第三章  公设第二部分  发展的新纪元 第四章  婴儿期:人之初 第五章  婴儿期:动力机制的概念(第一部分) 第六章  婴儿期:动力机制的概念(第二部分) 第七章  婴儿期:人际情境 第八章  婴儿:作为一个人 第九章  学习:经验的组织 第十章  自我系统的起始 第十一章  从婴儿期向童年期过渡:作为学习的言语习得 第十二章  童年期 第十三章  恶意、憎恨和隔离技术 第十四章  从童年期到少年时代 第十五章  少年时代 第十六章  前青年期 第十七章  青年早期 第十八章  青年晚期第三部分  不适当的和不合宜的人际关系模式 第十九章  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类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 第二十章  睡眠、梦和神话 第二十一章  精神疾病的后期表现:类偏执狂和偏执狂第四部分  面向大众的精神病学 第二十二章  面向大众的精神病学 

章节摘录

但是,我正在谈论的精神病学试图解释严重的精神疾病,而且,一般说来,它对生活具有某种用处。如何传递这种特殊的精神病学理论,多年来一直令我困扰和迷惑,我最终作出这样的决定,即唯一的方法是采取发展的路线。换言之,如果我们仔细地考虑,当一个人到达成年期时他会变成什么模样,也许有助于我们了解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和生活中的困难。这种教学具有极大的难度,但它却激励着一批颇具天赋的研究人员,包括我在华盛顿地区和纽约地区的几位杰出的同事,他们在我试图讲授的那种精神病学方面,对某种核心的理论框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在了解了我试图说的东西之前,你们必须放弃这样的观念,即这是你们早就知道的某种东西,只不过由我给予了特别的构思和阐述而已。我们实际上遇到了人类行为中最为困难的一个问题——不是以独特的个体的“我”(individual“me”)为基础(这种个体的“我”也许是一个人最有价值的财产),而是以人的共同的人性(common humanity)为基础,来组织有关自己和他人的思想。简言之,我将通过检验一个接一个假设来推进我的工作,选择那些目前可得的最好的理论构想,来解释有机体如何从出生时的动物状态变成一个人——与动物十分不同的某种东西。也就是说,一种具有天赋的动物(这种具有天赋的动物始终存在着,但无法被界定,因为它处于不断的转化之中)是如何从生命的早期起,在他人的影响下,而且为了与他人以某种社会组织的形式共同生活的目的而产生这种转化的。不论存在着何种社会结构,出生在这种社会结构中的每个人都将以某些方式适应于该社会结构的生活。如果此人十分幸运,那么他将充分地适应该社会结构的生活;如果此人极其幸运,他几乎可以凭直觉知道(你们也许会说,这意味着无须经过清晰的构思)很多有关生活本身的事情,致使他能够适应一个十分不同的社会结构;而且,他能够相当迅速地(但不是立即地)学会如何成功地生活在这一新的社会结构之中。这种转化或迁移对那些被精神病医生视作病人的人来说,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他们无法像普通人那样适当地生活于要求他们生活的那种社会结构之中。让我们来重复一下,没有一种单一的解释可以适应于传递某些策略,它们有助于改善一个人自身的生活和他人的生活。我认为,如果说存在着有效的策略的话,那么这种策略只能是仔细地追踪出生后可能发生的东西。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探究精神病学时,事情并不简单——甚至很不简单。由于我们有6个、7个,甚至更多的渠道来与我们周围的事件进行接触,我们对这些渠道的功能的各种结合的经验也会变得相当复杂。由于人类生活并不仅仅涉及物理一化学(physico-chemical)世界中的事件,而且也涉及文化领域内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价值观、偏见、信仰等等,因此,这个领域的实际复杂性,从数学角度而言,具有压倒一切的势态。我期望提出的最佳方案是可依靠的参照框架(dependableframes of reference),以此作为探索这一复杂领域的指南;我还期望提出的信念是(多年来我一直具有这种信念),人类的巨大能力,在遇到适当的机会时,就会产生意义。我想说的是(我并不担心言过其实),在我看来,许多精神病学家并未拥有良好的理论框架来思考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包括它们的根源,它们的表现,或它们的某些改善。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大多数精神病学家对人们毫无帮助。我所要强调的是,需要一种真正的科学方法来对付日益增长的无效的、歪曲的、不幸的、失败的、开始引起精神病学家注意的生活。当我谈到一种科学的方法时,我指的是远远脱离经验主义(empiricism)的某种东西——某种精确的东西,某种能够阐述的东西,某种具有不断变化的可能性的东西。就我所知,人们在成为人的过程中所从事的大多数方式,可能完全不同于我们曾经听到过的任何东西。换言之,人类有机体具有如此非凡的适应能力,不仅稀奇古怪的社会规则和章程能为青年一代所接受(只要它们恰当地反复地灌输给青年一代),而且它们也能够成为生活的自然方式和适当方式,甚至超越研究的范围。换言之,在学会言语之前,每个人(甚至那些处于低能层面中的人)也都学会了与父亲或母亲进行交往的关系模式,或者与某个抚育他的人进行交往的关系模式。这些关系是后来发展的坚实根基,后来的生活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就我对特定社会中生活基础所作的描述,我认为,这些基础有时是倾斜的,致使个人的继后发展明显地脱离常规的发展,也就是说,从纯粹的统计意义上讲,脱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对此,我们把它认作心理神经症(psychoneu-rosis)或精神疾病的结果。为使这些关于心理神经症和精神疾病的思考方式得以成立,为了发展有用的技术以便更好地治疗这些“失常”(warped)的人,你们的思想必须透过表面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困难的是,在这种“揭示本质”的活动中,你们会发现大多数人的生活与你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你们的生活和他们的生活之间的这种同一性混淆了下列事实:尽管这种生活表面看来相似,但对你们和他们来说,其含义根本不同。因此,你们不该忽视他们生活中在你们看来似乎相当自然和正常的那些方面。

编辑推荐

《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西方心理学著名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包含有特别的意义。
    目前正在读这本书。比较喜欢人际关系类的书籍。
  •   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理论读物,值得一读
  •   对于精神方面问题,人际问题也许是根源的问题。这书是从出生、童年、少年写。。。但我觉得还应该加上文化方面的原因,童年、少年在不同的文化下又会表现不一样。但作者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察角度。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很棒。
  •   需要耐着性子看,为此我们还特意办了这么个读书小组。
  •   很有意思的题目,好好读一下
  •   专用名词多,适合专业领域人士阅读
  •   书城没有找到才在网上买的~很好的书
  •   很喜欢,是正品
  •   沙利文的书,不错!
  •   心理学专业书籍。
  •   这部著作我非常的喜欢
  •   有些段落没太看懂,不过已大有收获!等再读会再有收获滴!
  •   要学会与多种人打交道
  •   原著当然很好,但翻译和制作的确不太给力。中译者的学养和文采都算不上一流,许多地方读起来都很别扭,居然连《绿野仙踪(Wizard of OZ)》都会翻错。为了省页数,正文用了五号字,而且油墨偏淡,读起来不太舒服。
  •   内容还可以,但字体排版不吸引人,看起来索然无味。
  •   读得非常痛苦的一本书。
    排版不好,字小,读得不舒服。术语太多,我总算见识了一个学理科的人来看心理的别扭,造了很多术语又没有阐明什么新鲜的道理,反而让人云里雾里,也许原文如此,翻译呢?你自己读懂了为什么不意译一下,就这样直来直去的拿过来了,你赶时间赶进度?你忘了中文和英文的行文顺序上的不同了?我看的是中文呀,却是英文的顺序!北大出版社的书,呵呵,看来并不是都值得信赖。
    我也见识了一个“客观的”看待婴儿,看待心理的角度,多么客观的角度啊,看不出更多的感情和热情。
  •   一些地方翻译得生硬,可以从中文看出原来的句子结构。这一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的“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共7本,由这个译者翻译的书居然有5本,但是我感觉翻译质量只能说一般,像心理学研究生翻译的,不像出自专门研究精神分析学的学者翻译的。其中存在一些专业性错误与常识性错误,比如第4页,empathy应该翻译为“共情”,却翻译成“移情”,移情应该是“transference”,这样就与弗洛伊德说的移情混淆了。还有第11页脚注1,《Mead, George Herbert》是一个人的名字,应翻译为“乔治·赫伯特·米德”,但是译者却没注意,直接按英文顺序翻为“米德,乔治·赫伯特”,这个人的名字在书的前一页还出现过(第10页),出现这种错误不应该。还有第21页“人种公设”第5行到第6行的一句话“要比缺乏天赋的人和接近其他生物种类的人之间的差异更不引人注目”,这句话明显生硬翻译,原文估计是“no more attractive than......”,应该译为“并不比缺乏天赋的人和接近其他生物种类的人之间的差异更引人注目”。第22页的“欣快症”,英文是euphoria,从上下文意思来看,应该译为“欣快”而非“欣快症”。
  •   书不错,写的挺好,值得一看
  •   书寄来很快,服务也很好,内容不错!是我一直想找的书,谢谢!
  •   刚订了货,很经典的作者和作品,此次北大出版社再版,不知道有没什么深意。
  •     北大出版社这套书中的《思维与语言》、《人类的学习》、《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及本书的译者都挂着李维的名字。以前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那套心理学书中有几本的译者也是他,但翻译质量有人诟病。
      查得网上的介绍:李维,研究员,1953年出生,先后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学系和联邦德国国家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学的理论与历史,社会心理学历史与流派,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新发展。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青少年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主要论著和译作有:《心理学百科全书》(主编)、《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主编)、《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心理学》、《世纪之交心理科学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世纪之交品德心理研究的基本走向》等。
      郑谊在“评李维主编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一文中称:由李维主编的《心理学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是我国第一部心理学百科全书,400多万字的三大卷本,自1995年8月问世后一版再版,还曾获得过某项“全国”性的大奖。然而,如果不是经过同行专家的鉴定,人们无法想象有着如此漂亮桂冠和外衣的巨著,竟是一部质量低劣……《心理学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 )是以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为蓝本 ,翻译、照录、改写而成 ,但却没有提及原著 ,反而说是一部有“研究新成果”和“诸多新见解”的探索与创新的著作。该书不但是一部不无抄袭剽窃之嫌的辞书 ,且翻译错误百出 ,框架体例混乱 ,编辑质量低下 ,出版界应引以为训。
      
      
      
  •     读起来比较吃力,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如此。不过,沙利文追本溯源,回到生命初始出于维护基本生理需要和生存安全,而对人际关系的依赖,我觉得接受起来比性本能之类的要容易得多了。
      
      沙利文以科学的笔调,客观地描写小婴儿在生命初期的脆弱和无助状态,对照顾的依赖,对无法满足需要或者照顾者的焦虑所引发的极度恐惧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一时把自己带入那个脆弱的婴儿,一时又把自己带入焦虑的照顾者,不觉百感交集。
      
      人类是如此脆弱的物种,成长过程中的创伤不可避免。而也许只是在这一个世纪以来,人类才得以从对生物方面的基本生存安全的关注中脱出身来,关注心灵的健康。
      
      我想,能够有机会去理解这些,能够有机会处理自己的创伤,重新整合过往经验,实在是一件了不得的幸运机缘。还是不要太耿耿于怀过去的伤痛,以及已经及其所能地照顾我却还是给我带来伤痛的父母了吧?
  •   《心理学百科全书》没见过,这套书也刚买回来还没读,所以不知道质量如何。浙江教育版的《心理学史》看过一部分,没觉得翻译有什么大问题。
    听过李维老师的课,印象里他见识很广博,谈吐幽默,随性洒脱。若说他的书有细节不检点我相信,但说他如此不负责任地骗稿费,骗名誉,很难相信。
  •   这本书有台版的可以对照看
  •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hO_lY1nO2EsC&printsec=frontcover&hl=zh-CN&source=gbs_ge_summary_r&cad=0#v=onepage&q&f=false
  •   看的书蛮多的,最近还在做义务心理咨询?
  •   觉得里面概念好多读到前几章就有读不下去的感觉了怎么办!
  •   支持一个,想读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