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史(近代卷)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耀南  页数:4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儒学史·近代卷》分九章,沿儒西之争之主线而观,以儒学与西学之争或儒西之争为中国近代儒学史之主线,认为中国近代儒学史之源始在明末,而非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儒学史所要求之基本释读框架,在明末几乎已全部具备。并由此展开,从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现实具体问题的角度展开了近代中国儒学历史的发展历程。

书籍目录

导言“中国近代儒学”源始论
 第一节 明末“西洋哲学”之输入
 第二节  明确以“西学”指称欧洲学问
 第三节 “有主”与“无主”之争
 第四节  明末“儒西之争”之主要内容与格式
 第五节 对于“西学”之全面反击
 第六节 “以中化西”之尝试
 第七节  明末实为“中国近代儒学”之源始
第一章 龚自珍的儒学
 第一节 “中西关系”已进入其视野
 第二节 “西学”未进入其视野
 第三节 儒、西关系未成为其中心议题
 第四节 近代儒学之“清道夫”
 第五节 龚自珍思想之评价
第二章 魏源的儒学
第一节 进入其视野之“西学”
第二节 对于儒学之态度
 第三节 儒学方面之成就
 第四节 儒、西关系之处理格式
 第五节 中华文明固有观念之存留
 第六节 魏源思想之评价
第三章 冯桂芬的儒学
第四章 曾国藩的儒学
第五章 郭嵩焘的儒学
第六章 王韬的儒学
第七章 康有为的儒学
第八章 章太炎的儒学
第九章 梁启超的儒学
结语 儒(中)学之“观念西化”及其可能前景

章节摘录

版权页:又强调“不该听别人的话”:“又像一班无聊新党,本来看自国的人,是野蛮人;看自国的学问,是野蛮学问。近来听见德国人颇爱讲支那学,还说中国人民,(是)最自由的人民;中国政事,是最好的政事。回头一想,文明人也看得起我们野蛮人,文明人也看得起我们野蛮学问。大概我们不是野蛮人,中国的学问,不是野蛮学问了。在学校里边,恐怕该添课国学汉文。有这一种转念,原说他好,并不说他不好,但是受教的人,本来胸中像一块白绢,惟有听受施教的话,施教的人却该自己有几分注意,不该听别人的话。何不想一想,本国的学问,本国人自然该学,就像自己家里的习惯,自己必定应该晓得,何必听他人的毁誉?……古人说的,‘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一任他看成野蛮何妨。……日本人治中国学问,这样长久,成效不过如此,何况欧洲人只费短浅的光阴,怎么能够了解?”②又厌恶学日本人的“小家模样”:“可见别国人的支那学,我们不能取来做准,就使是中国人不大深知中国的事,拿别国的事迹来比附,创一种新奇的说,也不能取来做准。强去取来做准,就在事实上生出多少支离,学理上生出多少谬妄,并且捏造事迹。……大凡讲学问施教育的,不可像卖古玩一样,一时许多客人来看,就贵到非常的贵;一时没有客人来看,就贱到半文不值。自国的人,该讲自国的学问,施自国的教育,像水火柴米一个样儿,贵也是要用,贱也(是)就要用,只问要用,不问外人贵贱的品评。……至于别国所有中国所无的学说,在教育一边,本来应该取来补助,断不可学《格致古微》的口吻,说别国的好学说,中国古来都现成有的。要知道凡事不可弃己所长,也不可攘人之善。弃己所长,攘人之善,都是岛国人的陋见,我们泱泱大国,不该学他们小家模样!”①1910年章氏又撰《留学的目的与方法》,痛斥中土学人的“迷信”习性:“照以上的话,求学不过开自己的智,施教不过开别人的智,是最大的坦途了。既然求智,就应该把迷信打破。迷信不是专指宗教一项,但凡不晓得那边的实际,随风逐流,胡乱去相信那边,就叫做迷信。中国十几年前,相信欧洲的学问,没有路去求,求着教士,就觉得教士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后来听到福建严几道的话,渐渐把迷信教士的心破了,又觉得严几道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后来有游学日本的风气,渐渐把迷信严几道的心又破了,又觉得日本的博士学士,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及到日本来了,晓得分科,也知道一个人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看日本全体的学者,依然觉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是一边的迷信破了,一边的迷信又起么?”②又视别国的学问只是“借来的钱”:“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那么就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自己的呢?如果说自己没有,只好向别国去求,别国的学问,或者可以向别国去求,本国的学问,也能向别国去求么?就是别国的学问,得了来,还是借来的钱,必要想法子去求赢利,才得归自己享用。若只是向别国去求呢,中国人没有进境,去问欧洲人,欧洲人没有进境,又去问甚么洲的人呢?……中国就不然,自己本来有自己的学问,只见一天精密一天,就是采取别国,也都能够转进一层。”③

编辑推荐

《中国儒学史:近代卷》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我们为什么要编著一部《中国儒学史》,这是由于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而“儒学”在我国的历史上曾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子斩断。如果我们人为地把中华民族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子斩断,那么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没有希望了。因此,我们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估计在二十一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经济的原因,更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更密切的关系。回顾百多年来中国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文化(“中学”)在与西方文化(“西学”)的搏击中节节败退,“全盘西化”(或“全盘苏化”)占尽上风,甚至“打倒孔家店”成为某些中国知识分子标榜“进步”的口号。可是在这样艰难的“中学”日衰的形势下,中国仍然有一代又一代的学人,一方面坚忍地传承着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以广阔的胸怀融合着“西学”的精华。他们深信“中学”,特别是“儒学”不会断绝,自觉地承担着中国传统文化“存亡继绝”和复兴中国文化的使命。因此,正是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国学者得到了对自身文化传统进行自我反省的机会。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应该发扬什么、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该吸收什么。因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我们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这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能为当今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民族结成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儒学;新的现代儒学该是“反本开新”的儒学。“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反本”必须要对儒学的源头有深刻的了悟,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我们对儒学的来源及其发展了解得越深入,它才会越有对新世纪的强大生命力。“开新”要求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思想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这必须对儒学作出适时的、合乎时代的新解释。“反本”和“开新”是不能分割的,只有深入发掘儒家思想的真精神,我们才可能适时地开拓儒学发展的新局面;只有敢于面对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新问题,才能使儒学的真精神得以发扬和更新,使儒家在二十一世纪“反本开新”中“重新燃起火焰”,以贡献于人类社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儒学史(近代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以人物为主线,梳理近代中国儒学史
  •   听说换快递公司了,热烈祝贺啊!
  •   汤先生的书,国内第一部啊
  •   了解儒学的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