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文精神读本·冬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汤一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03出版)  作者:汤一介 编  页数:192  

前言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汤一介    中国传统中,对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特别重视。我国古老的经典《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彖辞”》)意思是说,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已经非常重视用人文精神来进行教化了。所谓人文教化就是用人文精神教化人。那么人文精神从何而来?照《周易》看,它是在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积累了许多宝贵人文精神对人们进行教化的经验,这些无疑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当受到珍视。例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不修养德性,不讲究学习,听到符合道义的话而不能跟着做,有了过错而不知、不改过,这些都是孔子所忧虑的。孔子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我国古代“人文教化”的很好的总结。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什么?我想就是孔子说的要讲道德、讲学问,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义,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一句话:受教育,学知识,首先要学会“做人”。    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注意到,科学技术虽然可以造福人类社会,但也可能严重地危害人类社会。今天,我们可看到,有些科技的利用(甚至它们的发展)并不都能造福人类,例如克隆“人”的问题,生化用作战争的手段,等等。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科技的发展呢?这应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由于金钱和权利的诱惑,当前存在着严重的不顾“道义”,用非常不道德、损人利己的手段“争权夺利”,致使人们失去了“理想”,丧失了“良心”,使人类社会成为无序的、混乱不堪的社会。我想,当前我们必须用“人文精神”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这可能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想,如果从我国历史来看,也许孔子的“仁学”可以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代表。他的“仁学”当然是包含了上面所说的“修德”、“讲学”、“徙义”、“改过”等等。但我想,最根本的是要人有一种“爱人”的精神。    那么我们何处去了解、体会孔子的“爱人”的人文精神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读《论语》。《论语》不仅记载了孔子的言论(他的思想),而且可以从中看到他的为人行事。这里我只想说一点我对孔子“爱人”的人文精神的体会。《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这种“爱人”的思想从何而来?在《中庸》里有孔子的一段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爱”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而爱自己的亲人是出发点,是基础。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还会爱别人吗?有一个调查报告,调查对象是美国13所高中的1005名学生、日本15所高中的1303名学生和中国内地22所高中的12201名学生。在回答“最受你尊敬的人物是谁”这个问题时,美国学生把父亲排在了第一,母亲排在第三;日本学生排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而中国内地学生却没有一个人将父母列入受自己尊敬的人物的前10名。这里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确实有些父母不值得尊敬;另一是众多的中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一点“爱心”。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应让我们深思,看来要对学生进行“仁爱”的人文教育。但“仁”的“爱人”精神不能停止于只爱自己的亲人,郭店楚简中说:“亲而笃之,爱也;爱父,甚继之爱人,仁也。”笃实地(实实在在地)爱自己的父亲,这只是爱;扩大到爱别人,这才叫“仁”。又说:“孝之放,爱天下之民。”对父母的孝心要放大到爱天下的老百姓,才叫“仁”。这就是说,孔子儒家的“仁学”,必须要由“亲亲”(爱自己的亲人)扩大到“仁民”(扩大到对老百姓有“仁爱”之心)。也就是说。做什么都要“推己及人”,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叫“仁”。做到“推己及人”并不容易,必须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为仁”的准则。如果要把“仁爱精神”推广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日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其由人乎?”有的学者把“克己”与“复礼”解释为平行的两个方面,我认为这不是好的解释。所谓“克己复礼日仁”,是说只有在“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1基础上的“复礼”才叫“仁”。    费孝通先生对此有一解释,我认为很有意义,他说:“克己才能复礼,复礼是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条件。扬己和克己也许是东西文化差异的一个关键。”“仁”是人自身内在具有的品德,“礼”是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外在的礼仪制度,它是为了调节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礼之用,和为贵”。要人们遵守礼仪制度。必须出乎人的自觉的“仁爱”之心(内在的真诚的“爱人”之心),这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其由人乎?”对“仁”与“礼”的关系,孔子有非常明确的说法:“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没有“仁爱”之心,“制礼作乐”只是一种形式,甚至可以是为了骗人的.它是虚伪的。所以,孔子认为,有了出自真诚的“仁爱”之心,并把它按照一定的规范实现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这样社会就会和谐安宁了,“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如果我们把《论语》中这种“仁爱”精神,结合现实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阅读文化典籍,使之了解中国文化精神,而且要对孔子儒家思想“仁爱”的内在精神产生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诵读一些古典名著的名篇、名句非常必要,最好能背诵。通过诵读,可以起到“以情化理”的作用,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准则,这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应该对自身文化的来历、形成的过程以及其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和发展的趋势等等能作出认真的思考和反省,我认为这非常重要。而“文化自觉”也许最主要的就是通过阅读或诵读文化经典才能得到。例如我上面举的孔子“仁学”的例子,我们必须读孔子的《论语》以及其他一些儒家典籍才能得到“仁学“的真精神。我想,阅读我们的文化经典以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决不能把它和阅读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经典分割开来。我们知道,今天的中国已不是古代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是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信息网络的世界大环境之中,世界已经连成一片,像是一个地球村。因此,我们也不能不了解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而且对我们自身文化精神的了解也离不开对其他民族和国家文化的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能从“他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文化,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对自身文化的理解,而更加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我们自身文化的不足,使我们能够自觉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以滋养我们自身的文化。因此,在提倡诵读我们自身文化经典的同时,也应该引导青年学生诵读一点其他民族文化的经典。我们可不可以让学生读一点柏拉图的著作,例如柏拉图《理想国》的片断。柏拉图认为:“善的生活里表现出来的特性是:(1)适度;(2)均衡,美,完整;(3)理性与智慧,亦即真理;(4)知识,技术,正确的判断;(5)不伴有痛苦的纯粹快乐,以及适宜的食欲满足感。”这样的思想可能对我们有启发。我们也可以读一点《圣经》,例如耶稣的“登山训诫”(见《马太福音》第五章)。当然还可以选读其他一些西方经典片断,也可以选读一些印度经典(如《奥义书》和佛典)和伊斯兰教《古兰经》的片断等等。有些经典最好读英译本,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一门外语。我们应让我们的青年学生眼界开阔一点,用一句套话就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祖国的繁荣富强要靠青年人的智慧眼光,世界的前途也要靠青年人的智慧眼光。而这些都要求我们的青年学生有“文化自觉”,而“文化自觉”一定要通过对文化经典的掌握,才能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这应是我们做老师的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的不可推却的责任。

内容概要

  中华人文精神读本·冬(青少年版)(第2版)精心挑选数千年来对中国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今天仍然被人们所关心的26个主题,并从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典籍中挑选朗朗上口,思想性和文学性很强的内容呈现给读者。丛书不仅仅是对古代文言进行注释和文意解说,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每个阅读单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并引申出对今天人们的行为有指导性的启示,同时提供了相关的图片。

作者简介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汤霖,是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进士;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佛教史的研究,他的著作《魏晋玄学论稿》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研究魏晋玄学与佛学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汤一介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接触很早,并且有着比较深入的思考。2011年4月,汤一介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3月14日,汤一介教授主编的《中国儒学史》获“北京市第1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立志有恒 精彩人生第一步中国古代的“士”1. 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壮志凌云2. 志行万里徐霞客行万里路3. 志当存高远   张载的抱负4. 功亏一篑郑成功功败垂成5. 百仞之高,始于路下李贺锦囊积诗6. 跬步千里李时珍持之以恒编巨著第二单元孝新尊师 教养之恩不可忘古代的“束脩”1. 孝为德本王祥卧冰求鱼2. 孝子有深爱王裒尽孝3. 及时行孝子路百里负米4. 师法大宝汉明帝尊师5. 师道尊严张良纳履拜师6. 孙期为师程门立雪第三单元谦虚谨慎 虚怀若谷知不足第四单元 悔过知耻 难能可贵羞耻心第五单元 义利之辨 道德利益慎选择第六单元正气浩然 维护正义守气节

章节摘录

版权页:正文:中国古代的“士”就是古代的读书人,大致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知识分子”。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士的起源很早。春秋以前的士,大概都是指有职务的人。当时,在王室中有一批掌管祭祀、礼仪、占卜、记事等活动的文职官员,称“作册”、“巫”、“卜”、“祝”、“史”等。他们掌握文化知识,具有文人的特征,可以说是士的最初源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士摆脱了等级制度的束缚,获得了较多的人身自由,逐渐成为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非常活跃的阶层。中国古代的“士”阶层兴起了。古代士人勤学苦读,通过层层选拔进入统治阶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中央或地方担任了重要职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国家的繁荣、政治的清明做出了贡献。古代的士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范仲淹说:“先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对他们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文精神,它有四个侧面要同时顾及:一个是自我问题,一个是群体问题,一个是自然问题,还有一个是天道问题。    ——杜维明(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    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孔子讲:“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要讲道德、讲学问,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义,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人文精神,一句话,学会“做人”。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弘扬传统文化应当落实到提高人的素质上,让传统文化的营养像春雨一样沁入人的心田。    ——袁行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主编)    中国的振兴,正在国内外造成强烈的震撼。身历祖国由积弱转趋盛强的中国人,不会忘记反躬省察自己的文化传统,希望以其精华贡献于世界。    ——叶圣陶(中国著名教育家)

编辑推荐

《中华人文精神读本•冬(青少年版)(第2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人文精神,它有四个侧面要同时顾及:一个是自我问题,一个是群体问题,一个是自然问题,还有一个是天道问题。——杜维明(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  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孔子讲:“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要讲道德、学问,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义,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人文精神,一句话,学会“做人”。——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弘扬传统文化应当落实到提高人的素质上,让传统文化的营养像春雨一样沁入人的心田。——袁行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主编)中国的振兴,正在国内外造成强烈的震撼。身历祖国由积弱转趋盛强的中国人,不会忘记反躬省察自己的文化传统,希望以其精华贡献于世界。——叶圣陶(中国著名教育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故道大,天大,地大,入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人文精神读本·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