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坛研究

出版时间:2012-3-2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行霈,丁放  页数:33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盛唐诗歌一直是唐代文学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而且是古代文学研究中成绩卓著的领域之一。仅以20世纪后半叶和本世纪为例,程千帆先生由微观见宏观的研究方法,使我们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袁行霈,男,1936年生,江苏武进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教师,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淡江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学者,并在美国和欧洲多所著名大学讲学。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陶渊明研究》、《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之交叉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学概论》、《唐诗风神及其它》、《愈庐集》、《学问的气象》、《论诗绝句一百首》、《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袁行霈卷》等,另有《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主编之一)、《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主编)等。其中三部著作泽为英文或日文、韩文。曾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个人)、国家图书奖、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特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暨人民教师奖章、北大蔡元培奖等。  丁放,男,1957年10月生,安徽省淮北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1993至1994年度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1985年起在安徽教育学院(后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论文与著作获得安徽省社科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两项,著有《中国诗学通论》(袁行霈、孟二冬、丁放著)、《唐宋词概说》(丁放、余恕诚著)、《金元词学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国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唐玄宗与盛唐诗坛——以其崇尚道家与道教为中心 第一节 崇尚道家思想与迷信道教方术 第二节 唐玄宗的道教诗歌及其与道士的诗歌来往 第三节 唐玄宗召李白进宫的道教背景 第四节 唐玄宗的道教活动对诗坛的影响 第五节 盛唐道教诗的新特点 第二章 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 第一节 生卒年问题 第二节 入道与造观风波 第三节 身世浮沉 第四节 玉真公主与盛唐诗坛 第三章 姚崇、宋璟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 姚、宋的政治品格与行政才干 第二节 姚、宋的文学才能 第三节 姚、宋时期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姚、宋与盛唐诗坛的关系 第四章 张说、张九龄与开元诗风 第一节 开元政坛与文坛的双重领袖 第二节 识拔文士之功 第三节 诗歌渊源与创作倾向 第四节 开元其他诗人的创作 第五章 李林甫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 不学无术 第二节 排斥文士 第三节 诗人的境遇与创作 第六章 杨氏兄妹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 杨国忠卑劣的人格 第二节 盛唐诗人愤怒的呼声 第三节 盛唐诗人对杨贵妃的态度 第七章 宫廷中的诗人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 唐玄宗及其亲属的创作 第二节 朝廷重臣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 中下层文士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宫廷中的诗人对诗坛的影响 第五节 进士考试对诗体式定型的推动 第六节 政治开明与诗歌繁荣 第八章 盛唐地方官吏中的诗人 第一节 诗人外贬与诗风变化 第二节 基层文官诗歌的主导倾向 第三节 军幕诗人的独特气质 第四节 地方官诗人的创作实绩 第九章 布衣诗人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 隐逸诗人的创作特点 第二节 诗仙李白的矛盾心态 第三节 执著奋进的诗圣杜甫 第十章 盛唐诗人与“安史之乱” 第一节 “安史之乱”中诗人的众生相 第二节 李白与“安史之乱” 第三节 王维、郑虔与“安史之乱” 第四节 高适、岑参与“安史之乱” 第十一章 杜甫与“安史之乱” 第一节 陷贼与自脱 第二节 疏救房琯与放还鄜州 第三节 秦州与蜀中的创作 第四节 出川后的创作 附录李白《古风》(其一)再探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唐诗篇名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晋书,阮孚传》:“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垂拱即垂衣拱手,《书•成武》:“敦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衣语出《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唐玄宗的这些诗歌,与其提倡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是颇为一致的。第二类是歌咏道教始祖或道家仙人。前者如《过老子庙》:“仙居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流沙丹灶没,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诗中对老子充满怀念之情,诗中的语气也十分奇特,主要写老子遗迹的破败衰落,并未将其神化。《经河上公庙》:“昔闻有耆叟,河上独遗荣。迹与尘器隔,心将道德并。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贞。玄玄妙门启,肃肃祠宇清。冥漠无先后,那能纪姓名。”这首诗强调河上公的遗弃荣华、不为天地所累、宠辱所惊。第三类也是最多的一类,是唐玄宗送多位著名道士还山所赋,其内容带有显著的道教色彩。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唐玄宗与上清道士司马承祯、李含光和薛季昌的关系。 司马承侦是唐朝数代皇帝都很重视的道士,据《旧唐书,司马承祯传》: 武则天曾召其进京,并“降手敕以赞美之”。睿宗景云二年(711),引入宫中,问以阴阳术数之事,承祯答以无为之旨。唐玄宗与玉真公主皆以承祯为师。开元中,唐玄宗曾多次召其入宫,后来在王屋山为其建阳台观居住,以其地近京师,易于召见。玄宗《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当是在王屋山向承祯问道并送其还天台时所作。诗云: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全唐诗》卷3) 此诗形象饱满,韵味深远,口吻亲切,态度平等,简直就像朋友之间的赠答。玄宗对司马承祯幽栖林泉的修行生活深为赞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归山后的思念之情。“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既写出他们相互间隔的现实,也表达了在神仙世界中共同得到永生的愿望,是很有气象与文采的佳句,与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尾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编辑推荐

以往的盛唐诗歌研究着眼于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或作家个人研究如李白研究、杜甫研究,《盛唐诗坛研究》将盛唐诗人分为三派,以诗歌和政治的关系为切入点,描述盛唐诗坛带有全局性的现象,富有新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盛唐诗坛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还没读,看了目录,还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