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复合 编  页数:830  字数:156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建筑学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编纂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丛书中的第六辑。其中收载了2008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的125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邻边界地区城市及建筑之研究与保护;近代城市及建筑发展之考察研究;近代建筑类型与样式研究:近代历史地段考察研究与保护;工业遗产考察研究与保护利用;近代建筑考察研究;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近代建筑综合研究;近代建筑理论及史学研究;近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及建筑业界研究诸方面。反映了近两年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    本书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吸取近代建筑历史经验、从事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对政府相关领导、文物保护部门和开发单位保护与再利用近代建筑、开发历史地段也有参考价值。本书既可作为建筑历史研究资料、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历史理论教学辅助教材,也对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城市变迁有参考意义。

书籍目录

前  言空间文化资源的评价及其继承——写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国际合作20年之际.邻边界地区城市及建筑之研究与保护 文化、地域与近代建筑——云南近代建筑研究的文化视野 论云南地区的基督教堂及其建筑文化 20世纪初昆明城市更新的探究 昆明近代公共建筑的发展特征研究 昆明近代居住建筑形态特征初探 近代喜洲白族民居门楼上的装饰符号 昆明工业遗产的历史、现状及其保护 昆明历史建筑保护策略新思路——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模式与建议 藏区边境城镇空间的历史特色研究 吉林省延边图们江边近代朝鲜族村落的形成和住宅的现状 哈尔滨城市边缘建筑文化特质解析 哈尔滨“新艺术运动”建筑形态特征溯源 哈尔滨道外边缘建筑文化构成与建筑形态解析 哈尔滨道外近代建筑的文化整合浅析 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哈尔滨道外区中西合璧式近代建筑的窗形态母 题 多元文化,多彩呈现——浅谈哈尔滨近代城市建筑的色彩 近代建筑色彩的独特性研究——以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为例 圣尼古拉教堂广场的空间艺术解析 哈尔滨通江街区段宗教建筑考察研究 哈尔滨的两座墓地教堂 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楼研究 哈尔滨中东铁路技工学校建筑考察 哈尔滨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研究 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建筑保护研究近代城市及建筑发展之考察研究 长沙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 鞍山近代城市与建筑历史研究 西安近代建筑发展历史述略.符英  两江拱一城——芜湖市城市发展变迁及其特征剖析 近代厦门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其外来影响 多元社会结构对近代沈阳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南阳近代建筑的初步考察与研究 近代建筑类型与样式研究 岭南近代基督教堂建筑艺术 山西近代学校建筑的地域性研究 近代川西地区天主教堂建筑的立面造型分析 北京近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评述 北京民国时期的剧场建筑 民国时期沈阳的影剧院建筑 从异质文明的冲突融合看沈阳早期近代银行建筑 营口近代炉银类建筑概述 青岛近代教堂建筑探析 近代青岛的地域性建筑——里院建筑 近代青岛百年特色老街——劈柴院 武汉近代Art Deco建筑解读 从中国银行看ArtDeco风格  对上海20世纪30年代建筑产生的影响近代历史地段考察研究与保护 长城沿线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更新——以辽宁绥中小河口村为例 冀南伯延镇近代民居初探 现代城市进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汉口“一元片”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设计为例 激发活力的传统商业街保护与利用研究——广州黄埔村黄埔直街商业开发潜力分析 植根过去,立足当今,着眼未来——浅谈营口市西大街历史地段的建设性保护规划原则 从营口辽河西大街改造设计浅谈历史街区的保护 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可持续操作模式初探——以广西东兴市中山路为例 从浙兴街区看上海近代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温州近代街道建筑风貌保护——解放北路沿街建筑立面的维护利用 红岩村保护的坎坷之路 历史街区的保护策略之思考 商业开发模式下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的思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问题探究工业遗产考察研究与保护利用 民国时期古都西安产业空间转型研究 西安的近代工业建筑 ……近代建筑考察研究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近代建筑综合研究近代建筑理论及史学研究近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及建筑业界研究

章节摘录

  文化、地域与近代建筑——云南近代建筑研究的文化视野  一、建筑的文化视野  1.建筑文化特征  文化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方式,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包容了物质的和精神的多层次内容。识别文化,物质的与精神的层面同等重要。物质是精神的表现,是精神的物化,更是在精神的指导中才得以形成。物质的层面也是我们识别或说是认知一个文化现象的开始。而精神则常常是依附于物质的形态而存在,借物质而得以表达,精神对于物质具有控制性的作用特征。  作为人类文化之构成部分的建筑文化同样具有这一属性。作为物质的文化,建筑文化所具有的真实的、具体的、可见的实物的存在是其最有力的表现;作为精神的文化,建筑文化不仅具有物质的存在,更有其多层次的、内容丰富的含义系统,是建筑文化整体构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于建筑文化物质的层面,从总体上来看,它是一个联系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延续性的特征,构成建筑文化的物质性要素:诸如结构、技术、空间、装饰等,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得以持续、沿用,或是经过调整、变形后以其他方式出现,如此,保证了某一文化体系中建筑形态之间的联系,使其具有可识别性。但于某一具体的建筑形态构成而言,产生与演化,变形与异化,都是不断发生的现象,也是极为常见的。某一具体的形态会在某一特定的时空内产生、存在,进而转化或是消亡,因此,就物质形态的可识别性特征而言,它的变化是明显的,容易识别的。任一形式都有其生命存在的时空限定,是短暂的,但整体的是关联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系列是研究中国近代建筑的好书,每一本都有收藏。
  •   想看看近代的建筑保护和研究现状是可以看看这本书论文的方向很全面呢
  •   应急之用,例会常开常如此而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