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游记卷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清华大学  作者:傅璇琮 编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诗歌、戏曲、小说,为四个重要门类。散文应尤有特色,一是起源早,其发轫之作《尚书》,即早于《诗经》近千年,先秦时代的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同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诗骚文体创作,共同开启中国文学的历史走向;二是范围广,不但包括世传习称的诸子、史传、碑文、墓志,还包括笔记、序跋、书信、日记,及各种赋体、骈文之作。因此,中国传统的古文,被认为是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字载体,曾有“中国古代散文美学”的学术构想。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近30年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有很大进展,有丰富成果。但学术界也有指出,在当前古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格局中,“散文研究却是最薄弱的一环”(见王水照先生为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所作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这确值得注意。除了研究专著不多外,散文作品本身的整理、选注,面向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也并不充分,故未能引人注目。中国古典散文浩如烟海,佳作如林。今人各种选本则多仅按时代撷取名篇,所选篇目往往集中在一些读者熟悉的名家名作上,入选作品数量有限,常令爱好古典散文的读者有不足之憾。又因绝大多数选本没有今译,仅靠注释读通原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故我与学界友人合作,由我筹备,编纂这套《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期望为广大读者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欣赏古典散文提供一套较为完备的读本。

内容概要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讴歌大自然,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的共同的“永恒主题”。在我国,游记散文这一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以讴歌祖国的河山为主题的文学样式,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关于我国游记散文的起源,钱钟书先生有一段较为清晰的叙述:“尝试论之,诗文之及山水者,始则陈其形势产品,如京都之赋,或喻心性德行,如山川之颂,未尝玩物审美。继乃山水依傍田园,若茑萝之施松柏,其趣明而未融,谢灵运《山居赋》所谓‘仲长愿言’,‘应璩作书’,‘铜陵卓氏’,‘金谷石子’皆‘徒形域之荟蔚,惜事异于栖盘’即指此也。终则附庸蔚成大国,殆在东晋乎?袁崧《宜都记》一节足供标识:‘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词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游目赏心之致,前人抒写未曾。六法中山水一门于晋宋间应运突起,正亦斯情之流露,操术异而发兴同者。”(《管锥编·全后汉文》卷八九)这里是说,东晋以前,自然景物的题材不是文学作品主要描写的对象,即使有的作品中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只是处于附庸地位,与欣赏大自然的作品不同。比如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上林赋》,其中写了山水、动物、植物,也只是叙述了山水的形势及物产而已。同一时代的董仲舒作《山川颂》,用山水来比喻品德,把大自然山水人格化,成为君子品德的寄托,也不是出于对大自然美的欣赏。至于东汉人仲长统“欲使居有良田广宅,在高山流水之畔”的愿望,三国时魏人应璩的“托崇岫以为宅,因茂林以为荫”,“铜陵卓氏”在山川附近开采铜矿,晋代石崇建金谷园,等等,或是借山水点缀衬托田园,或是从经济利益考虑,都不是从欣赏自然出发,也与隐居山水情趣不同。而游记文学的创立大概肇始于东晋,袁崧的《宜都记》就是一篇山水游记。那么,游记文学何以肇始于东晋六朝呢?简单地说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那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整个社会长期处于无休止的战乱、饥荒、疾疫之中,阶级之间的、民族之间的、统治集团之间的杀戮充斥于这一历史时期,这一严酷的社会现实,引起文人们的不满、厌恶以至恐惧,从而采取了无可奈何的退避之术——归隐山林,以全身远祸。这样他们就把自然山水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抒情的凭借、吟咏的题材;二是这一时期的大动荡表现在意识形态与文化心理上,是儒学的统治地位的动摇,荒唐的谶纬之学,烦琐、迂腐的两汉经学的垮台,异端思想的出现,老庄思想成为时髦,玄谈之风大盛,以及人们对自然认识的觉醒,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自然山水的那神秘庄严的面纱渐渐被揭去,因此自然山水成为人们游赏的对象,也成了文人们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同时,由于这一时期人的思想相对解放,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对自然的审美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从而能艺术地表现山水主题,不仅能绘声绘色地描摹自然山水之美,而且已经开始借山水表达自己的情感了。东晋六朝的游记文学作品,由于种种原因,传下来的极少,本书选录了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和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宋元思书》三篇书信体的山水游记。鲍照写山水荦荦大气,远眺近览,不拘泥地点方位,凭借想象,超越时空,气势恢宏。他写道:“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此段写得雄奇壮丽,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情怀。而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则文辞清秀,风格恬淡安逸。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又是一种清丽细致的风格,我们从这篇小文中,不仅能看到作者对秀丽景色的欣赏,同时也可窥见作者避世退隐的淡泊情怀,以及对世俗官场利禄之徒的蔑视。这三篇游记的不同风格反映了三位作者不同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他们三人融入作品中的不同个性。此外,在六朝时期,还有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这两部描写山川风物的著名作品。应该说这两部名著只是记述地理人文的“学术著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游记,但它们描写山川风物的文字绘声绘色,十分生动,对后世的游记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中国的游记文学脉络是肇始于东晋六朝,成熟于唐宋,大盛于明清。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篇章,而我国的游记文学发展到此,也开始步入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游记文学作品,从思想内容上说,大多表现的是壮志难酬、遭际不遇的愤激和无可奈何的超脱。这里我们要提到的两位作家是元结与柳宗元。元结写了不少短小精致的山水铭文题记。这些作品与前人不同之处就是元结的作品将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具有较高的现实性。他的《右溪记》记述了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风景秀丽的无名小溪,过去“无人赏爱”,经作者整治后重放光彩的经过。全文语言质朴,风格清峻,写景叙事之中寄托感慨,读来令人回味。柳宗元是唐代游记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不朽作品也是我国游记文学成熟的标志。他的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是写景、抒情、哲理、象征有机的组合,开创了游记以山水抒写情怀的传统,对后世影响巨大。他对大自然的观察至微,对大自然的体会至细已经到了“入妙”的地步。例如在《袁家渴记》中,柳宗元描绘风中的袁家渴:“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他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万物以性格和情感,将大风中的自然万物的千姿百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思。同时,他也被这大自然的气象所感染,为之震撼、惊叹、陶醉,自语对这美景也“无以穷其状”了。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反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朱光潜语)。倏忽风过,子厚亦有几多感悟,所谓深入所见于物亦深,大概说的就是柳子厚吧!    有宋一代,游记文学更趋成熟,此时的游记文学有最显著的两大特点:一是体裁的扩大。出现了日记体游记,即出现了陆游乾道五年(1169)任夔州(今四川省)通判,次年闰六月从山阴出发,十月至任所,写道路经过的《入蜀记》和范成大淳熙四年(1177)由四川制置史任所回朝,自成都至平江,一路写下的《吴船录》这两部日记体游记。二是宋人将“理趣”融入游记,以“山水说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就是“山水说理”的名篇。从而把游记的思想内容提高了一步。    我们说游记文学大盛于明清,是基于以下几点说的。一是描绘的地域范围更加扩大,东北、新疆、西藏、台湾等地都有所涉及。这是和国家的统一,交通的进一步发达分不开的。二是题材更加广泛,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有对边疆风土人情的记述,有即景抒情、睹物怀旧的小品、有诙谐有趣的拟人化的山水游记,还有对游地沿革的考证的“学术游记”……另外,作者群也更加壮大,各骋其能,创作更加繁荣,真是异彩纷呈。有明一代游记首推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此书是作者从22岁起进行旅行考察,直到56岁病逝,足迹遍及现在的华北、华东、东南沿海,云贵地区,历尽艰险的心血结晶。作者将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所记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对山脉、河流、地质、生物等方面作了详尽记载,而且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也作了如实的描述,写下了篇幅很大(现存六十多万字)的旅游日记。这笔宝贵财富经后人整理,编为《徐霞客游记》。这部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名著,由于它文笔优美,又是一部文学名著。明代初年,宋濂的《游钟山记》借记述游山,婉转道出了对山川的钟情,对纷繁世事的厌倦,文笔朴素简洁,自然流畅。乔宇的《恒山游记》又别具一格,乔宇身为朝廷重臣,游恒山又负有使命,所以他的这篇游记不似寻常游记“轻松”,全文始终贯穿神灵、国家、君臣之思,虽也不乏景物描写,但让人读来仍感沉重。明代正德六年状元、著名学者杨慎的《游点苍山记》是他遭事谪戍云南永昌时所作,这篇游记是记述点苍山景致较为完整的游记之一。“公安三袁”中的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游记《满井游记》、《虎丘》等“忠实地贯彻”他的文学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作游记清新活泼,颇具特色。晚明小品中,堪称代表的是张岱,他的诗文取公安、竟陵两派之长,描写自然风景的小品如《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写得清丽活泼,富有诗情画意。有些回忆往事的小品,又多寄托故国之思,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    有清一代,游记各体皆备,风格多姿多彩。顾炎武的《五台山记》实际上是一篇“考据调查报告”,结尾处总结斥佛不力的教训,表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朱彝尊的《游晋祠记》讲述晋祠沿革,睹塞外胜景,引发对故乡的情思,让人读来感慨不已。吴桭臣的《宁古塔纪略》描述了北国的风土人情。郁永河的《采硫日记》记录了台湾的海岸、地理、火山、矿藏、风俗,等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湾各族人民为开发宝岛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洪亮吉的《游天台山记》是有清一代最著名的骈文游记。而龚自珍的《己亥重过扬州记》,则写扬州的由盛至衰,折射出整个世运的衰微,表现了作者一种对时代的敏感和对国家的热切关注与忧虑。    上面我们对我国的游记文学做了一个极简略的叙述。我们在编选此书时力图使选入的作品能够反映那个时代游记文学的基本面貌,同时也照顾到地区及作家。由于水平所限,在编选、注释、翻译之中,如有错误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教,不胜感激。    马第伯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游记卷马第伯马第伯,东汉初人,其事及生卒年不详。建武三十二年(56)二月,光武帝刘秀登泰山封禅,马第伯作为随从参加封禅的全过程,并写下了《封禅仪记》这篇游记。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即古书上所谓的“封泰山而禅梁甫”。本文选自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这里选录了马第伯自述自己先行登山探路情况的一段。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马第伯  封禅仪记(节选)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吴均  与宋元思书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峡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洛阳大市王维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元结  右溪记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钴潭记  小石城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白居易  冷泉亭记柳开  游天平山记苏舜钦  沧浪亭记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苏轼  石钟山记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沈括  雁荡山朱熹  百丈山记范成大  吴船录·峨眉光相陆游  入蜀记·过小孤山大孤山元好问  济南行记李孝光  大龙湫记麻革  游龙山记宋濂  游钟山记刘基  松风阁记薛瑄  游龙门记乔宇  恒山游记杨慎  游点苍山记袁宏道  晚游六桥待月记  满井游记  虎丘记徐弘祖  游雁宕山日记  粤西游日记(节选)  游黄山天都莲花二峰记  游黄山日记(节选)张岱  西湖七月半  湖心亭看雪  白洋潮郑日奎  游钓台记顾炎武  五台山记施闰章  游九华山记朱彝尊  游晋祠记吴臣  宁古塔纪略郁永河  采硫日记袁枚  游桂林诸山记姚鼐  登泰山记  游媚笔泉记洪亮吉  游天台山记恽敬  游庐山记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说京师翠微山

章节摘录

东面的平原低地,无边无际。傍晚的秋野,寒风卷起蓬草飞扬,古树参天入云。旋风四起,思念窝巢的鸟儿们,成群地飞回树林。我久久地凝神伫立,直到风声听不见,群鸟看不见。北面池塘湖泊暗流,相互勾通相连。是苎蒿积聚、菰芦繁生之所在。栖息在湖泊中的水鸟、鱼类,聪明的吞食着愚笨的,强大的捕食着弱小的,吵闹纷扰之声充斥湖泊之中。西面曲折的长江长流向前,渐渐远去,与天相合。滔滔的江水,永无尽头,永不枯竭!从古至今,江上船只往来不绝。滚滚的长江波涛引发我无尽情思,深潭巨壑激起我满怀愁绪。天空的云雾飘散到四面八方,但终究是天地的灰尘。而这水流的注入汇集到大海之中,是不可测量的。大概只有神灵才知道这水流的注集,长泻不测的奥秘吧!向西南眺望庐山,又格外使人惊异。庐山山脚直入江潮,峰顶上接霄汉。庐山上面常常积聚着彩霞,好像通体披着光彩绚丽的锦帛。夕阳照耀,山中水泽的雾气混然一片,晚霞放出的光芒色彩把天空染成绛红色。山峰左右的青色雾霭,把紫霄峰团团围绕。庐山山顶笼罩在夕阳的金色光彩中,半山以下已成为深青色。确实,这神奇的庐山可以作为神仙的居处,天帝都城的郊野,并可以控制镇抚湘江、汉水流域。此外,细流疾流汇成巨川;山溪汩汩喷射;水流激荡,像发怒一样互相撞击;水流往复,激荡冲刷;这些水流都争先恐后奔腾向前,所到之处不论东西南北,不论芦荻茂盛的水滩,野猪出没的河洲,燕子栖落的支流,水流迥漩之地。将四方之水断长补短合在一起,水域可达方圆数百里。这水流可以滔天蔽日,可以侵吞百川万壑。即使在雾霭都不流动的平和天气,这水流也像华贵的鼎中之水沸腾四溢。这水荡涤而过,弱草不留,它受到了丘陇的阻碍显得蹙迫。一旦泛滥,波浪突然崩碎飞散,如闪电疾箭。波浪起伏,一忽儿团聚,一忽儿崩碎,这水流可以冲飞水中小洲,冲倒山岭。浪花可以飞溅山顶,奔流可以将山谷冲刷一空。可以把持衣石冲碎,弯曲的河岸被击为碎末。仰望火星,俯听水涛,令人惊心动魄,呼吸紧促!

编辑推荐

《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游记卷》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游记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封面、封底淡雅端庄,纸质柔软光滑,排版清楚干净。每篇游记之前都有作者简介,游记之后有注释及总译。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古典游记,宜在四周寂静之时阅读。此时内心不染纤尘,因此更能徜徉于游记之中,与山川水泽相亲相爱,与麦田杨柳呼息与共。“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身不在彼,而意已知彼。2005年,曾在陌生人的博客中看到一篇文章,她写跟随唐诗旅行,写得大气磅礴,令人读罢几欲遁行于风光盛景之中。时隔数年,再读这本《游记卷》,那股子情肠登时又被激起。想象清流触石、洄悬击注的景色,心神都随之摇曳澎湃。然而一生负累实多。有时力不逮,有时时不假。真要放下一切去游山玩水,只怕也是痴人说梦话了。好在有书在手,总能得慰一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书中所写景地,不曾身临其境过,最好一天只读三两则,然后掩卷细细品味。读的时候,要读出声音来,这样才能体会游记的音韵之美。自然,这只是我的阅读经验,或者并不适合其它读者。
  •   纸张和装订都不错
    选取的古代游记都是名家名作,行文优美,让人身临其境;
    有注释、有翻译,帮助了解作者们游玩和行文时的意境。
    对我们了解山水、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颇具意义。
  •   收录了古代游记的精华作品,值得多读!
    美中不足的是,注释有点儿少!
  •   古人的游记,今人有不及。
  •   书的内容还不错,文章很美。
  •   装祯字体印刷精美,古朴又不失现代风情,集历代名家传世珍品所成,闲来读之令人心旷神怡,收获不浅,值得珍藏研学呀。
  •   帮爸爸买的书,纸质很好。
  •   很好,可惜没买全
  •   内容全面,装帧精美,绝对划算。
  •   包装精美,内容典雅。强烈建议购买。
  •   经典大全
  •   好书呀!!有利于增长我们的国学知识啊。。。
  •   美中不足是注解不全面。
  •   还没有仔细看,但是大概翻了一下很喜欢。
  •   印刷古朴,选文经典,且是专题,内容丰富,注解到位。
    值得推荐。
    夜下灯前,细品或者诵读,都是陶人性情的好文。
  •   推荐购买,质量优,价格优惠,书里注释也详尽,不过翻译了一下,觉得没什么必要,古文不熟的可以考虑哦。。
  •   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做研究的朋友看来会比较费力.全看译文就少了文言的乐趣.
  •   是正版的书,有的地方不能拿进去,一拿进去门警器就会响。
  •   书的内容不错,但让人很失望的是,书的印刷存在严重的问题,好多页都出现残缺的问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