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传播导论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曹进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曹进  页数:2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网络语言传播导论》在客观记录和理性阐释网络语言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梳理,明确了网络语言的产生、性质、特点、功能与传播规律,厘清了网络语言传播中彼此缠绕的诸多问题,挖掘了网络语言在各种网络通信方式中不同的表现形态与意义滥觞以及使用原则,尝试归纳网络语言的传播规律。

作者简介

曹进,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语言符号学、语用学与语言技术。

书籍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一、网络语言的肇始 二、网络语言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节理论维度 一、传播与语言相辅共生 二、现代传播从语言开始 三、网络语言的“混血”表征与遵循原则 四、传播符号——网络语言的生命源 五、模仿——网络语言的复制机 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网络语言的助力器 七、亚公共领域——网络语言的舞台 第三节研究设计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的内容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网络语言使用人群调查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四、调查结论 第五节语料库构建方案 一、自建语料库的缘由 二、网络语言语料库建设 三、主要用途与样本选取原则 四、语料来源 五、语料库技术说明 第二章传播的网络语言维度 第一节传播的网络语言维度 第二节网络语言 一、网络语言的性质 二、网络语言的产生 三、网络语言的定义 四、网络语言的特征 五、网络语言分类 本章小结 第三章网络语言的居所 第一节网络语言之“家” 第二节万维网中的网络语言 一、万维网语言 二、超文本与超链接的褒抑 第三节邮件中的网络语言 一、邮件特点 二、邮件的网络语言表征 第四节BBS中的网络语言 一、BBS——网络语言的“飞地” 二、BBS中的网络语言 三、BBS的言语特征 第五节聊天室的网络语言 一、聊天室——网络语言的“稻田” 二、即时通讯——网络语言的交换机 第六节虚拟社区中的网络语言 第七节博客中的网络语言 一、博客中的网络语言 二、微博中的网络语言 本章小结 第四章传播符号:网络语言的细胞源 第一节符号——传播的细胞 第二节网语符号解析 一、网语符号的嬗变 二、网语符号能指与所指对立统一 第三节非语言符号——传播助力器 一、非语言传播符号——“表现性”符号 二、非语言传播符号——无声胜有声 三、非语言传播符号的功能 四、社会语境与技术语境 第四节破解网名之谜 一、网名类型依据 二、网名符号学理 三、符号能指与所指的离散与统一 四、绝对任意性与相对理据性并存 第五节网络传播符号的膨胀与消失 一、传播符号的膨胀 二、传播符号的流失 本章小结 第五章模因——网络语言动力阀 第一节模仿——传播的基因 第二节模因论与网络语言 一、强势模因与网络语言 二、强势模因的理据分析 第三节模因:网语传播的加速器 一、模因与网络语汇 二、网语模因的生命周期与选择标准 三、网语模因的两种传播方式 第四节“被时代”模因的理据阐释 一、“被时代”的由来 二、“被时代”的语汇特征 三、“被××”成为强势模因 第五节网语模因“感染”自然语言 一、语料提取原则 二、语料内容构成 三、网语模因至平面媒体的传播方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网语传播模式与网语言语行为 第一节网络语言——人类传播的新介质 第二节人际传播——网络语言的孵化机 一、网络人际传播 二、网络语言与网络人际传播 第三节群体传播:网络语言搅拌机 一、网络群体传播 二、网络语言与网络群体传播 三、群体传播的网语特征 第四节亚公共领域中的网络语言 一、亚公共领域 二、网络语言是“亚公共领域”的媒介语言 三、网络语言是网民意见表达的管道 第五节网络言语传播行为失范与规范 一、网络言语传播行为失范及其缘由 二、言语失范行为之表征 三、言语传播行为失范之危害 四、言语行为规制手段与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 第一节研究发现 第二节启示:表意文字的网络再生 一、网络语言的本质 二、网络——语言之“家” 三、符号——网络语言启动器 四、模因——网络语言复制器 五、传播——网络语言放大器 第三节研究限制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样本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谐音符号 谐音符号是借用原有符号的语音外壳进行意义的传播。谐音“利用相同或相似的发音,拼写出不同形式的单词,它利用视觉和声音上的错觉,人为地赋予语音另外一个意义”。它通过数字谐音、方言谐音、英语谐音以及输入文字时敲的别字谐音等手段来实现对语言符号的改造、变造,以达到交际目的。有时不懂的符号,念出声来,凭听觉方可达其意。例如,“稻糠亩”(.com),不拼读出来,实在难解其意。海德格尔将说和听置于“同时性”,他说:“说本就是一种听。说乃是须从我们所说的语言的听,所以,说并非同时是一种听,而是首先就是一种听。”语言是一个言说系统与听觉符号系统的统一体。因为语言是说出来的,是一个运动系统,他人要理解对方的意义,就要依赖听觉符号系统。“网络数字谐音词语是以数字为书写符号对普通的词语进行谐音化处理的特殊词语。”网络语言符号的谐音表义有其深层的驱动因素,即简约性特征。网络语言是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屏幕与键盘得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网络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不如一般的语言,谐音表义正是实现其简约性的重要方式。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主要体现于“形”的改变上,它是选用最为简洁的“形”来最大程度地传递丰富的“义”。谐音符号利用语言符号的发音功能,让原本的语言符号出现语音变异,实现简化、多义的功能。 (四)意义转换符号 用现有的旧符号产生新的意义来传播新信息的情况是对旧符号改造的常用方法之一。意义转换符号是网民采用反讽、汉语词义曲解、旧字/词新意、数字借代词方式实现符号意义的转换,符号的外在形式没有产生变化,但其内涵意义被改变了。网络语言经常对旧的符号进行引申、仿造甚至曲解,造出新的涵义。例如:“黄昏恋(晚上去锻炼身体)。”更有甚者,网民通过原有词语符号的不断组合,利用原本存在的语素进行新的组合搭配,由于能指以此种方式的不断组合,就篡改了所指的意义,笑人笑己,达到讥讽、冷幽默的效果,例如: 知道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最近总是失眠,16小时就醒一次; 请不要叫我宅女,请叫我居里夫人。 网民们动用了足够的智慧来进行这种“语言游戏”,根据网络术语、虚拟社会现象、真实社会现象的发生情况,对原有符号进行充分解构后,衍生出新的意义。有时候,一个文字符号可以代表两个语言符号的语音组合,网民挖掘出的部分生僻字就是利用符号的“合音”手段,呈现新的意义,例如“耍”是“不”与“要”的组合,“晏”是“只”与“要”的组合,念快了,就会发生合音。可见,网民创造新字、新词并使其产生新意的做法,并不是武则天式的造字,而是对旧有或“死亡”符号的重新调用和组合。所谓废掉或“死去”的文字符号并没有真正“死亡”,而是处于一种“假寐”的状态,只要提供合适的“土壤”,它们就会“苏醒”,再次爆发出生命活力。

编辑推荐

《网络语言传播导论》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网络语言传播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