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詹建红 编  页数:379  字数:507000  

内容概要

《刑事诉讼法》由詹建红主编。
《刑事诉讼法》在培养高等院校学生和其他法学入门者学习刑事诉讼法兴趣的基础上,指导学习者达到如下效果:理解刑事诉讼的特点和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重点、难点;了解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价值等基本理论范畴;掌握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系;理解刑事诉讼管辖、回避、辩护、代理、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等基本制度的内容;掌握刑事证据的概念、种类与分类。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的基本内容;理解立案的条件、侦查行为及侦查制度的立法完善;掌握审查起诉的内容、各类不起诉的适用条件和提起自诉的程序要求;掌握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具体环节、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和法庭审判特点;理解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启动的规范性要求、审判原则、审理方式;了解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理解执行变更的基本内容;掌握四种特别程序的适用条件和基本程序规则。

作者简介

詹建红,男,1969年10月出生。湖北红安人。曾先后就读于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从事过检察官、公务员、法官等职业,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法学家》和《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数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等转载,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等科研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刑事诉讼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编 基本理论
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
第一节 刑事诉讼目的
第二节 刑事诉讼价值
第三节 刑事诉讼结构
第四节 刑事诉讼主体
第五节 刑事诉讼职能
第四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
第三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第四节 依靠群众原则
第五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第六节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第七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第八节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第九节 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第十节 审判公开原则
第十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第十二节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第十三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
第十四节 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第十五节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
第二编 基本制度
第五章 管辖
第一节 管辖概述
第二节 立案管辖
第三节 审判管辖
第六章 回避
第一节 回避概述
第二节 回避的适用人员、理由和种类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第七章 辩护与代理
第一节 辩护制度概述
第二节 我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刑事代理
第八章 强制措施
第一节 强制措施概述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第三节 拘留
第四节 逮捕
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
第十章 期间、送达
第一节 期间
第二节 送达
第三编 证据制度
第十一章 证据概述
第一节 证据的内涵
第二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类型
第三节 证据的分类
第十二章 刑事证据的种类
第一节 物证
第二节 书证
第三节 证人证言
第四节 被害人陈述
第五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第六节 鉴定意见
第七节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第八节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第十三章 刑事诉讼证明
第一节 刑事诉讼证明概述
第二节 证明对象
第三节 证明责任
第四节 证明标准
第四编 审前程序
第十四章 立案
第一节 立案概述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第十五章 侦查
第一节 侦查概述
第二节 侦查行为
第三节 侦查终结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第五节 补充侦查
第六节 侦查监督
第十六章 起诉
第一节 起诉概述
第二节 审查起诉
第三节 提起公诉
第四节 不起诉
第五节 自诉
第五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七章 刑事审判概述
第一节 刑事审判的内涵
第二节 刑事审判组织
第三节 刑事审判原则
第四节 刑事审级制度
第十八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概述
第二节 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第三节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第四节 简易程序
第五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第十九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第三节 第二审案件的审判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
第五节 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
第二十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概述
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第二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第三节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第六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二章 执行的一般程序
第一节 执行概述
第二节 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
第三节 其他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十三章 执行的变更与变通
第一节 执行的变更
第二节 执行的变通
第三节 对新罪、漏罪及申诉的处理
第七编 特别程序
第二十四章 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
第一节 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第二节 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第三节 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
第二十五章 其他特别程序
第一节 公诉案件和解程序
第二节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第三节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对于应否将技术侦查限制为秘密的技术手段,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 赞成将秘密性作为技术侦查重要特征的观点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秘密侦查的外延大于技术侦查,技术侦查只能是秘密侦查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己。所谓技术侦查措施,是指侦查机关运用技术装备调查作案人和案件证据的一种秘密侦查措施。另一种观点认为技术侦查就是秘密侦查,两者可以等同使用。所谓秘密侦查即侦查机关采取隐瞒身份、目的、手段的方法,在侦查对象不知晓的情况下,发现犯罪线索,收集犯罪证据,乃至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活动。由于秘密侦查往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科学技术手段,所以又称为技术侦查。 反对将秘密性作为技术侦查特征的观点认为,技术侦查既有秘密进行的,也有公开进行的。而且,从字面含义来看,把技术侦查解释为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也不符合其通常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相互独立,互不隶属。这种观点将技术性侦查措施的种类和秘密性侦查措施的种类进行了不同的归类。前者包括测谎检查、网上查控、通讯工具控制、模拟画像、刑事鉴定、警犬使用、会计资料勘验、脑纹识别;后者包括刑事特情侦查、卧底侦查、秘密逮捕、密搜密取、秘密辨认、跟踪盯梢、守候监视、秘密监听、密录密拍、邮检、便衣侦查。另一种观点认为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是交叉关系。秘密侦查与技术侦查最大的区别在于实施方式上。秘密侦查强调侦查的秘密性,不论其是否有技术含量;而技术侦查强调技术性,只要具有技术性,就可纳入技术侦查的范畴。技术侦查可以采取公开方式也可以采取秘密方式。因此,有些侦查既可纳入秘密侦查也可纳入技术侦查。采取秘密方式实施的技术侦查,如监听、秘密拍照等,既属于技术侦查也属于秘密侦查。采取秘密方式实施的秘密辨认、秘密搜查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措施就只属于秘密侦查,而不应视为技术侦查。同样的,采取公开方式实施的技术侦查,如测谎,就不属于秘密侦查。 从立法结构上看,《刑事诉讼法》认可了技术侦查所具有的秘密性,但采取的是另外一种广义的概念表达,即认为技术侦查在外延上包括学者通常所理解的秘密侦查。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基础与应用:刑事诉讼法》立足于2012年修正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通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时代演进趋势的解读,以分析理解法律规范为基础,适度强调理性思考和批判分析,在系统把握刑事诉讼法基本精神和刑事诉讼制度、程序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刑事诉讼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很不错,非常棒。。。。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