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淡如菊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岱年、邓九平主编  页数:432  字数:45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人格”,是现在的名词,传统的名词是人品。人格意识即是人品意识。人格意识是明确认定自己是一个人,具有独立的人格,而独立人格的内涵即具有独立的意识。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可夺”的志即是独立的意志。坚持独立的意志即是坚持人格的尊严。具有独立意志的人,为了坚持人格尊严,可以牺牲生命。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所欲有甚于生者”即人格的尊严;“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人格的屈辱。为了坚持人格的尊严,可以牺牲生命。孔孟学说作为整体已经过时了,但是孔子“匹夫不可夺志”和孟子“所欲有甚于生者”的观点还是应该肯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消除了贵贱等级的区分,人与人之间有真实的平等,坚持人格尊严更是理所当然了。    《人生文丛》系列之一,《人生文丛》是以“五四”时代的文化人为主体的20世纪散文丛书,精选了20世纪中国学者、作家、艺术家的美文佳作,反映一批时代文化巨子的人品和事迹,品位高雅、优美流畅,魅力永恒。一篇篇作家自述宛如让你穿越了一回时空的隧道,前秦后汉,唐宋明清地过了这么一遭,只感叹“文化精英”,妙却言不出。

书籍目录

序序序序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敬悼许地山先生悼夏丐尊先生 我所见于诗人朱湘者 我所钦佩的叶圣陶先生 我与鲁彦 悼靳以 纪念老舍先生 敬悼俞平伯先生 怀念胡风 达夫先生二三事 怀丁玲诗四首 说绀弩红楼一角清风明月 高山流水——我心中的俞平伯先生怀念立波和振铎相处的日子促膝闲话钟书君回看血泪相和流思念胡风和田问追忆李健吾的“快马”,徐志摩诗重读誌感悼念三则阿诗玛,你在哪里?回忆二则忆梁宗岱先生迟暮的怀念他祈求安定与太平——怀念老舍关于萧乾的点滴赵树理在北京胡同里我的难友邵洵美忆吕荧蜡烛成灰——痛悼杨述怀念田家英十年生死两茫茫——追念陈翔鹤同志我和胡适之悼念茅盾岁暮怀小川谈张爱玲其人如玉——忆闺秀派作家凌叔华女士老舍先生一个爱国的作家一棵常绿的树——记朱丹远行的恬淡老人回忆二则“爱”在人间一个钟情的人——曾卓和他的诗对胡风先生形象的一些理解注一个“淡”字——读曾祺《七十书怀》我们叫他端木小记黄大师药眠幽燕诗魂星重逢路翎怀萧三老成凋谢之思紫色的雾——忆念朱自清先生沙田七友记(节录)林斤澜其文其人光点 ——严凤英逝世19周年祭记冯亦代六米斋秋日访冰心漫说林斤澜陆定一大难不死殉道者的渺小与庄严梦和泪听朱光潜先生闲谈天地-沙鸥——怀念恩师蒋兆和先生七月派诗人之花——阿垅的凋谢无尽——丁玲的忆念贾平凹说莫办法李健吾与巴金(节录)然后最后一个“王者师”读牛汉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我所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从他的著作中见到的,我没有与他会过面。当鲁迅先生创造出阿Q的时候,我还没想到到文艺界来作一名小卒,所以就没有访问求教的机会与动机。及至先生住沪,我又不喜到上海去,故又难得相见。四年前的初秋,我到上海,朋友们约我吃饭,也约先生来谈谈。可是,先生的信须由一家书店转递;他第二天派人送来信,说:昨天的信送到的太晚了。我匆匆北返,两年的工夫没能再到上海,与先生见面的机会遂永远失掉!  在一本什么文学史中(书名与著者都想不起来了),有大意是这样的一句话:“鲁迅自成一家,后起摹拟者有老舍等人。”这话说得对,也不对。不对,因为我是读了些英国的文艺之后,才决定也来试试自己的笔,狄更斯是我在那时候最爱读的,下至于乌德豪司与哲扣布也都使我欣喜。这就难怪我一拿笔,便向幽默这边滑下来了。对,因为像阿Q那样的作品,后起的作家们简直没法不受他的影响;即使在文学与思想上不便去模仿,可是至少也要得到一些启示与灵感。它的影响是普遍的。一个后起的作家,尽管说他有他自己的创作的路子,可是他良心上必定承认他欠鲁迅先生一笔债。鲁迅先生的短文与小说才真使新文艺站住了脚,能与旧文艺对抗。这样,有人说我是“鲁迅派”,我当然不愿承认,可是决不肯昧着良心否认阿Q的作者的伟大,与其作品的影响的普遍。  我没见过鲁迅先生,只能就着他的著作去认识他,可是现在手中连一本书也没有!不能引证什么了,凭他所给我的印象来作这篇纪念文字吧。这当然不会精密,容或还有很大的错误,可是一个人的著作能给读者以极强极深的印象,即使其中有不尽妥确之处,是多么不容易呢!看了泰山的人,不一定就认识泰山,但是泰山的高伟是他毕生所不能忘记的,他所看错的几点,并无害于泰山的伟大。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的赞词。学问渊博并不见得必是幸福。有的人,正因其渊博,博览群籍,出经入史,所以他反倒不敢道出自己的意见与主张,而取着述而不作的态度。这种人好像博物院的看守者,只能保守,而无所施展。有的人,因为对某种学问或艺术的精究博览,就慢慢的摆出学者的架子,把自己所知的那些视为研究的至上品,此外别无他物值得探讨,自己的心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假若他也喜欢创作的话,他必是从他所阅览过的作品中,求字字句句有出处,有根据;他“述”而不“创”。他牺牲在研究中,而且牺牲得冤枉。让我们看看鲁迅先生吧。在文艺上,他博通古今中外,可是这些学问并没把他吓住。他写古文古诗写得极好,可并不尊唐或崇汉,把自己放在某派某宗里去,以自尊自限。古体的东西他能作,新的文艺无论在理论上与实践上,他又都站在最前面;他不以对旧物的探索而阻碍对新物的创造。他对什么都有研究的趣味,而永远不被任何东西迷住心。他随时研究,随时判断。他的判断力使他无论对旧学问或新知识都敢说话。他的话,不是学究的掉书袋,而是准确的指示给人们以继续研讨的道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淡如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