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望月清司  页数:518  译者:韩立新  
Tag标签:无  

前言

“日本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研究可分为“文献学研究和文本解读”、“针对社会现实的实践性研究”这样两个方面的话,由于远离苏联意识形态的控制,日本对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学研究和文本解读相对自由,更接近马克思恩格斯本人著作的原貌,其成果毫不逊色于掌握着原始手稿解释权的“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在针对社会现实的实践性研究上,由于日本属于东方,它对马克思理论的吸收和应用明显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正是因为“日本马克思主义”具备这样两个特点,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个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等级别的范畴。在这里,我想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特点,以及我国译介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现状和意义作些说明,争取尽快在我国确立起一个日本马克思主义范畴。

内容概要

作为一个事实,马克思曾经在《大纲》的《各种形式》中对共同体如何向市民社会过渡作过专门的讨论,这对于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思考这一问题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件幸事。日本马克思主义(参见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他们认真地研究了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思考了东方社会如何过渡到市民社会这样的问题,他们有关“共同体的三种形式”、“资本的原始积累”、“个体所有制”等问题的讨论其实都缘于这一问题意识。由于日本与中国的类似性,他们的思考对于我国的具体实践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望月清司 译者:韩立新

书籍目录

翻译凡例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历史理论——关于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的译者解说中文版序言序 马克思历史理论和“唯物史观”——内在研究和重构的方法第一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认识的形成 第一节 马克思历史理论和“市民社会”  一、“市民社会”与“资本主义”的问题  二、黑格尔的-普鲁士的“市民社会”像 第二节 马克思“市民社会”认识的形成  一、《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认识  二、《巴黎手稿》中“市民社会”一词消失的意义第二章 异化和社会交往 第一节 异化理论中的经济学  一、《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视野和辐射范围  二、“异化劳动”的第一规定“自然的异化”的含义——劳动过程异化与自然  三、“异化劳动”的第二规定“劳动者的自我异化”的含义——“私人所有”析出的逻辑 第二节 社会交往的理论和历史认识  一、《穆勒评注》中社会交往视座的设定——从“类”到“社会”  二、《穆勒评注》中的异化理论和“社会”认识  三、《穆勒评注》和《经济学哲学(第三)手稿》中的分工和市民社会理论第三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逻辑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现代视角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 )》研究的问题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 )》的版本  三、《神圣家族》和“圣麦克斯”中的准备工作——人论、所有论、社会论 第二节 人一社会理论的影响范围  一、“现实的个人”和“饮食的人们”  二、第一章 《费尔巴哈》中的“异化”问题——分工理论的过渡 第三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理论  一、两种分工论——普遍交往论和废除分工论  二、两种历史理论(Ⅰ)——所有形态史论的构成——恩格斯  三、两种历史理论(Ⅱ)——分工展开史论和市民社会论——马克思  四、两种史论的位相与交错第四章 “社会联系”视角和市民社会 第一节 马克思的“共同体”和“社会”  一、《关于费尔巴哈(第十条)提纲》中的“人的社会”  二、马克思的共同体和社会 第二节 “社会联系”和市民社会  一、“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二、《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联系” ……第五章 “依赖关系”的世界史像第六章 《资本家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分析第七章 马克思的古代和中世纪的世界像结语 马克思历史理论和现代后记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所谓“同业公会”(die Korporation)并不是自在自为的、封闭的、“神秘的[中世纪的]行会”(guild),而是通过“国家自上而下的监督”将市民社会的私人活动提升为普遍性活动的“朋友团体”。但是说到底,这仍然是黑格尔的理念表象,现实中所存在的即使不是纯粹的中世纪行会,也是在本质上排他的、无损于行会(guild)传统的“对内平等,对外垄断”(韦伯)的组织。普鲁士曾公开宣布要废除行会对城市营业的垄断,提倡“营业的自由”(die Gewer befreiheit),这一布告的发布仅仅比《法哲学》早10年,而符滕堡是到1828年,萨克森和巴登直到1861年和1862年才承认营业的自由。由于颁布了“营业自由”的几道法令,行会(Zunft)的强制失效了,但行会(Zunft)本身并没有解散。最近的研究出现了限制夸大营业自由令影响的倾向。③后来这种工业解放法令——直接目的在于增加国库的收入(1810年11月2日颁发了“关于引入普通营业税的法令”)——之所以不断涌现是为了对付自立的手工业者(其典型形式是不雇工匠的作坊师傅)零散的家族式经营。传统秩序的严重混乱、公开的弱肉强食、产业革命前夕来自“工场”的巨大挑战,结果导致大多数手工业者如同雪崩般地落入无产者的行列。也许正是这一景象映入了黑格尔的眼帘,他才构想了救济市民社会的“偶然性”,并由国家支援并赋予权威的“同业公会”。假如能将黑格尔本人也对象化于这一历史之中,我们倒想看看使他倾心于斯图亚特《政治经济学原理探究》(1767年!)的那一共鸣。《政治经济学原理探究》发表于1767年即英国产业革命爆发的那一年。

后记

翻译本书与译者的其他翻译不同,是一个“蓄谋已久”的事件。早在日本留学期间,我就曾接触过这部著作,但是由于当时自己的学术兴趣在环境伦理学和生态马克思主义上,加之该书晦涩难懂又极厚无比,读了几页之后就放弃了。后来对该书感兴趣并开始翻译以后,我曾询问过我的日本同学和师友,请他们谈谈对该书的感想,才知道有我这种经历的人决不只我一个。很多人都是慕名而读,最后都因其艰涩和厚重而中途放弃了。在我看到的几篇有关本书的书评中,包括像花崎皋平这样的大家以及望月的老师小林良正在内,也都称没有通读完本书,说评价本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等等。随着对本书翻译的进展,我知道他们的这些说法绝不是谦辞。去年在日本访学期间,我曾经去望月退休前所在的专修大学作报告,在晚上的“恳亲会”上,望月的弟子曾向我敬酒,说能翻译他们导师的著作本身就值得尊敬,言外之意是说本书太难了,即使在日本也没有几个人能读懂,何况是翻译了。殊不知我哪里是“能”,而是“敢”而已,即明知自己的“非力”而不得已为之罢了。

编辑推荐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国人对日本大多持情绪化的轻视态度,实则日本人有许多值得国人学习深思的地方!这部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作,可以见到日人做学问的态度、精神与功力!值得一读!
  •   日本人做学问还是很细致的。
  •   扎实而详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