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卡罗尔·C. 古尔德  页数:205  译者:王虎学  
Tag标签:无  

前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筹划和准备,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式推出这套“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现就译丛的编译旨趣、编译原则和工作分担问题作一简要说明。对于“马克思学”这个术语,国内外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我们认为,如果不过分纠缠于吕贝尔创制Marxologie这个法文词的特定含义,而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学就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学术性研究。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的研究成果通常是马克思传记。比较有代表性且已译成中文出版的有弗·梅林的《马克思传》(1918年)、东德学者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著的《马克思传》(1968年)、苏联学者彼·费多谢耶夫等著的《马克思传》(1973年)、苏联学者斯捷潘诺娃的《马克思传略》(1978年)、英国马克思学家戴维·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等。关于著作版本的研究成果有几种形式:一是马克思著作年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MarX-Engels-tLenin Institute)院长阿多拉茨基主编的《马克思年表》(1934年)、。吕贝尔的《没有神话的马克思》(1975年)等;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题注”以及MEGA2资料卷对马克思著作(含手稿)和书信的写作时间、版本情况、文本写作过程和手稿修改等情况的介绍;三是马克思文献学专家发表的有关马克思著作版本考证的研究论文。

内容概要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的核心论证是马克思对于个人主义主题与社群主义主题的独特综合。我将这种综合称为“关系中的个人”,而“关系中的个人”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从规范的意义来说,马克思的解释赋予了强调平等性和社会相关性的自由以解释特权,在那里,对于个人的平等自由的承认也引起了对于正义的含蓄的解释。尽管马克思将这些规范看作是在一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或许马克思对这个历史给予了一种过于狭窄的“西方的”解释),但我同样将马克思归于强调人的自我改变(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的创造性潜能的人道主义传统。然而,马克思又不同于传统的人道主义进路,他强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基本的自由和政治权利)于个人和共同体兴盛的必要性。随后我指出,这些不同的能动性条件可以根据一个被扩展的人权(尽管马克思本人批判权利)观念而得到具体说明。简言之,马克思十分坚定地信奉个人的平等自由。当然,个人被理解为需要某种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发展和免于一切压迫和剥削形式的自由。

作者简介

卡罗尔·C·古尔德(Carol C.Gould):194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耶鲁大学博士,现为美国费城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哲学系哲学和政治学教授、全球伦理学和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哲学》杂志主编、国际法哲学和社会哲学协会(IVR)美国分会前任主席、哲学和公共事务协会执行理事。
著作有《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78)、《反思民主》(剑桥大学出版社,1988)、《全球化民主和人权》(剑桥大学出版社,2004)。主编了包括《女人与哲学》、《超越统治》、《信息网》、《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性别》等在内的七本书,并在社会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女权主义理论和应用伦理学方面发表论文60多篇。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社会本体论:个人、关系和共同体的发展  一、历史发展三阶段中的社会关系  二、关系中的个人本体论第二章 劳动本体论:对象化、技术和时问辩证法  一、对象化与异化  二、劳动和时间的创造第三章 走向因果劳动理论: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中的行动与创造  一、能动性的因果性  二、作为一种内在关系的因果性  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因果性表现为一种外在关系  第四章  自由本体论:支配、抽象自由和社会个人的出现 一、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概念 二、作为活动前提与结果的自由 三、社会发展阶段中的自由辩证法第五章 正义本体论:社会互动、异化与交互性的理想 一、社会关系、异化与交互性的形式 二、正义的含义及其与自由的关系参考书目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马克思学可分为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学和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学两大派别。恩格斯和列宁为后来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学奠定了基本解读框架。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把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看作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认为马克思既是革命家又是科学家。列宁认为,经济学说是马克思理论的核心内容,而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构成了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把唯物主义贯彻和推广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资本论》使唯物史观由假设变为被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马克思的思想有三个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科学社会主义;虽然马克思没有留下“大写的逻辑”,但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等等。

后记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初版于1978年)是当代美国著名女哲学家卡罗尔·C·古尔德研究马克思的一部力作,堪称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系统地解读《大纲》(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重要文献。麦克莱伦在《马克思传》(初版于1972年)中曾指出:《大纲》是“一块巨大的没有被开垦的土地:因为现在还几乎没有探索者,甚至他们还没有穿过它的外围”。马尔科维奇也认为,《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是“在《大纲》的基础上重新建构马克思哲学的第一次尝试”,在此意义上,本书无疑具有填补《大纲》研究空白的重大意义。《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可以被看作是20世纪西方哲学“回归绝对主义”运动的产物和回响。根据俞吾金教授的分析:哲学史就是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相互交替的历史:当黑格尔的泛逻辑主义达到绝对主义的顶点时,尼采等开启了相对主义的历史先河,随后,一股强劲的新绝对主义思潮在西方哲学研究中迅速崛起,如海德格 尔的“基础本体论”、蒯因的“本体论承诺”,等等。这股思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也有所波及和反响,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卢卡奇的晚年巨著《社会存在本体论》,古尔德的《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完成的。可见,“古尔德对本世纪哲学运动的脉搏,即向绝对主义的回归还是把握得十分准确的”。

编辑推荐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中的个性和共同体》: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丛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方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阶段和新特点,以期为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和理论参照,为创建和发展中国马克思哲学提供新的研究视野和理论空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很好的书,聚焦马克思1857-1858手稿,建构一种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有点遗憾的是虎学兄漏译了几个句子,另倘若把社会本体论译为社会存在论更好,鄙人觉得.继续读,才读三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