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审美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一川 编  页数:49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卷的选文标准是这样的:第一,体裁兼收并蓄,理论文字、学术随笔、文艺作品均可,以富于文采、风格或个性化修辞的文章为主,思辨性文章应有独特特色、文采或风格;第二,观点兼容并包,突出当前全球化与多元文化语境中人际平等对话与沟通;第三,本土现代文为主,辅之以古代及外国文章;第四,兼具理性深度、经典性、可读性和感召力,尤其突出个体体验和感召力  (即不是理论说教而是魅力感染);第五,作者个性独特而鲜明;第六,长短文相间,短文为主;第七,2l世纪前经典文章为主,酌选少量新近文章。而从文际关系来看,每章内  (即主题词下)各篇选文之间尽可能构成多元而系统的关系,综合地阐释主题词的内涵;.选文排列应体现内在的逻辑线索。在选文篇幅方面,每篇一般在几千字,尽量少选长文,尽可能多选优美短章,以便广大读者阅读。

书籍目录

导  言第一辑  自然之美 第一章  自然之发现    生命、艺术与死亡(节选)(莎士比亚)      生命、人性、美与死亡(弗朗西斯。培根)    第二沉思:论人的精神本性以及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认识(笛卡尔)    人的主题(李泽厚)      论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对决定着自然景物的被人感觉到的特质的环境进行更全面充分的观察的运动方向。我们的部分动机是想要获得这种完整或真理。我们还知道,在审美经验中,环境复杂性比起其他任何因素为详细鉴别表情特质创造了更多的条件,这种鉴别被赋予极高的审美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追求这一价值,我们才接受所谓“结合的任务”,即注意原先处于我们注意之外的形式和声音,并将它们作为与审美有关的东西加以接受。扩大环境不一定就要扩大空间。那么又怎么来扩大它呢?假定我正在一大片沙泥地面上行走。四下的景色也许就只是荒凉和愉快的旷野,但是如果我知道这地方是片潮水已经退去的潮汐洼地,就会看见自己走的地方每天有一半的时间是海底。这里的粗犷快乐的空旷也许就还掺杂了一点使人不安的神秘。这样,除了扩大空间之外(有时候我们根本无须这样做),我们还可以设法丰富我们经验中的解释要素;与此同时,并不把这种要素当成对眼前景物的理论知识,而只是用它来帮助我们确定经验对我们的审美作用。“统一”在这里有一种纯粹的调节作用,自然不是“给定的整体”,甚至对它的认识也不是这种东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扩大过程都有心理上的极限。复杂一旦达到了某一程度,人们对感觉或情感特质的鉴别就会停滞不前。此外,还有第二种脱离对未曾得到解释的特殊事物的观照的运动。它有时被人们称为自然的“人化”或“精神化”。在这里我只准备指出这一运动的存在及其与我们的问题的关系,因为在美学史上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柯勒律治说过:“艺术是……将自然人化的力量,是将人的思想和感情融入每一个作为他的对象的东西中去的力量。”而黑格尔则认为艺术的目的在于“剥去外部世界的顽固的外部性”。这些对艺术的看法,对于对自然的审美经验同样是适用的。想象活动的目的便是在观者与审美对象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关系,这里统一又成了一种调节概念,它意味着我们不可能让没有理性的外在自然界在精神的镜子上完全反映出来。

编辑推荐

《人与审美》:我们置身于这样的时代——艺术与审美已伞面泛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艺术不再是超脱于生活之上的纯精神享受,而是精神享受同门常生活的物质过程相互渗透。艺术小再仅仅被当作单纯的个性化创造和鉴赏,而是同文化产业、媒体包装、自我炫耀与体验密切相联。因此,我们确信——生活在一个国民需要艺术的年代,但同时更是一个艺术需要国民的年代。甚至,这是艺术需要国民远甚于国民需要艺术的年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与审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很有文学价值
  •   很好的书,厚重啊
  •   这本书是班主任推荐的,内容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