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秀银,等 编  页数:122  

内容概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园课程及其影响的日益重视与关注,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不断深入。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北京作为全国首善之区,拥有一批办园条件优良、文化积淀深厚的名园。多年来,这些园所以“尊重幼儿个性特点、促进幼儿终身发展”为己任,努力实践《纲要》精神,并结合园所自身的组织文化、历史积淀、办园理念、办园特色,努力开展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有些园所挺好的“八五”“九五”起,就承担着国家级、市级课题研究的任务,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积淀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有些园所立足自身特点,在特殊幼儿随班就读、家园合作、。一3岁早教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的区域依托农村特有的资源,带领教师开展了乡土课程的研究,等等。为了充分挖掘和系统整理这些研究成果,推动区域内园际间的交流与互动,并率先垂范,将全国各地不同地域的园本课程研究引向深入,充分发挥首都幼教的龙头、示范作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处特别组织编写了“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与全国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共享。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概论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特点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第二节 3~6岁幼儿美术教育体系的建构一、幼儿美术教育的总体目标二、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要求三、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价要点四、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原则第三节 幼儿美术教育的途径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二、家庭美术教育三、社会美术教育第四节 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的保障一、制度保障二、师资保障三、物质保障第二章 幼儿绘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一节 各年龄班幼儿绘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一、3~4岁幼儿绘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二、4~5岁幼儿绘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5~6岁幼儿绘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二节 各年龄班幼儿绘画活动案例案例一:彩条的舞蹈(小班绘画)案例二:美丽花朵(中班线描画)案例三:落叶(大班线描画)案例四:一根线(大班线描画)案例五:美丽的烟花(中班油水分离画)案例六:蝴蝶(大班对称印画)案例七:手型创意画(中班)案例八:“热闹的运动会”(大班绘画)第三章 幼儿泥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一节 各年龄班幼儿泥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一、3~4岁幼儿泥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二、4~5岁幼儿泥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5~6岁幼儿泥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二节 各年龄班幼儿泥_T活动案例案例一:紫葡萄(小班泥工)案例二: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泥工)第四章 幼儿纸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一节 幼儿折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一、3~4岁幼儿折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二、4~5岁幼儿折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5~6岁幼儿折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二节 幼儿撕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一、3~4岁幼儿撕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二、4~5岁幼儿撕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5~6岁幼儿撕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三节 各年龄班幼儿纸工活动案例案例一:《甜甜的西瓜》(小班剪纸)案例二:有趣的剪纸(中班)案例三:连环画《小红伞》(大班剪纸)案例四:好吃的面条(小班撕纸)案例五:可爱的金鱼(中班撕纸)案例六:青蛙妈妈(中班撕纸)案例七:蚂蚁(大班撕纸)案例八:冰激凌(小班折纸)案例九:小猴爬山(中班折纸)案例十:小燕子(大班折纸)第五章 幼儿手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一节 幼儿废旧材料制作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一、废旧材料的概念二、废旧材料的分类三、培养幼儿学习废旧材料制作的有效方法四、幼儿废旧材料制作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第二节 各年龄班幼儿废旧材料制作活动案例案例一:纸盒制作楼房(大班美术活动)案例二:小小设计师(中班手工活动)案例三:风铃(小班手工制作活动)附录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环保教育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美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儿童线描画技法的指导需要“独具慧眼”

章节摘录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  第一,美术教育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表达和宣泄情感的机会。幼儿美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鲁斯和伊莱恩认为,美术是儿童作为情绪的一种表现。当情绪激动、思想纷乱时,儿童常发现创作一幅情绪强烈的主题画往往比用语言描述它更容易,更令人满足。儿童以这种方式进行自我内向交流,避免了为让别人明白而解释细节的麻烦。  第二,美术教育顺应幼儿个性的自然发展,促进其自我成长。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幼儿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教师应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利用现有的课程,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尊重每位幼儿的这项权利,并给予其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增进自我了解,加强自我肯定,从而促进其自我成长。  第三,美术教育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提升幼儿审美情趣。幼儿看待事物有其独特的视角,美术活动能引导幼儿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和表现美。教师支持、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使幼儿的审美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先天直觉性,虽然这种直觉感受还很幼稚、肤浅,但是却已蕴藏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幼儿的心灵,如:利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向幼儿进行美的启蒙,并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美的感受得以深化,演化为自身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表现。并通过各种不同的美术活动,使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这个创作的过程对幼儿来说是快乐无穷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