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共乐  页数:289  

内容概要

这本《早期丝绸之路探微》由杨共乐著,本书主要想改变以往中国学者多侧重中国古代文献、西方学者又多偏重西方文献来研究“丝绸之路”的单一研究方法,凭借作者既熟悉古代汉语,又学过希腊语、拉丁语和埃及象形文字等语言优势,既学习古代中国史,又研究古代外国史这一学术优势,充分利用中西方的文献资料和考古成果,用中国文献和西方或印度文献相互印证的双重证明法,分三个层面来思考和研究早期的“丝绸之路”。

书籍目录

一、交往篇
罗马的扩张以及对东方国家的了解与接触
汉魏时期中国对西方世界认识的加深
罗马人对丝之来源的认识与再认识
古代罗马与中国的交往
两汉与马其顿之间的关系
二、质疑篇
古典希腊难有中国丝
“赛里斯(Seres)遣使罗马”说质疑
Seres国为“丝国”说质疑
中国境内哪有罗马城——西汉骊轩城与罗马战俘无关
三、重新思考篇
甘英出使大秦线路及其意义新探
关于“Lithinos Pyrgos”之谜
“丝绸西销导致罗马帝国经济衰落说”源流辨析
对《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若干问题的重新思考
四、考据篇
大月氏西迁时间考
东西大夏同族承继考
张骞所访大夏考
吐火罗(Tochari)与大月氏非同源考
《那先比丘经》中的“大秦国”和“阿荔散”考
《普曜经》中的“大秦书”考
拉丁铭文中的“丝绸”材料考释
洛阳出土东罗马金币铭文考析
五、材料篇
拉丁、希腊及基督教学者记录的丝绸世界
附录一 古代中国的一个罗马城市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三 推荐意见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这支马其顿商队是已知的第一批由陆路到达中国的罗马人。正是由于这次活动,才使罗马人对远东的中国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罗马在向东发展陆上交通的同时,又以埃及为据点在印度洋上重新开通了向东航行的海道,并在原先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更大的突破。在罗马人之前,从地中海世界出发有两条航线通往东方。一条傍岸近海行驶,从红海出曼德海峡,沿阿拉伯半岛北上,过阿曼湾,再沿伊朗高原南岸直抵印度河口,然后南下马拉巴尔海岸(印度西海岸)到达斯里兰卡;另一条出曼德海峡,横越阿拉伯海,直达印度南部海岸。在托勒密王朝后期,埃及商船沿近海航行去印度的船只约有20艘。罗马人统治埃及后,奥古斯都企图直接控制埃及以东的海上航线,于公元前24年派大将迦鲁斯率1万大军东征阿拉伯半岛,结果大败而归。不过,奥古斯都在位期间,罗马与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并未因这次失利而受到影响。据斯特拉波记载:每年从埃及扬帆驶出曼德海峡,沿近海东航的船舶就达120艘。 大约在48年左右,一位名叫希帕鲁斯(Hippalus)的希腊航海家,在长期航海实践的基础上发现了印度洋上的季风。夏季(4月至10月),罗马的船队可以乘西南方吹来的海风东行平安地从亚丁航海到印度,而冬季(11月至次年3月)乘反方向风即东北风西行又可顺利地从印度返回阿拉伯半岛。希帕鲁斯于是借助这种著名的“贸易风”建立了一条直航印度的航线。以后另一些人按照他的办法又发现了几条通往中部和南部印度的航线。罗马至印度的航程随着季风的发现而进一步缩短;跨印度洋航行也随着季风的发现而成为现实。更为重要的是,季风的发现使罗马的船只可以直接从红海边的贝勒尼斯或密奥斯·霍尔莫斯驶向印度,从而避开了受阿拉伯人控制的阿拉伯海岸,使罗马的船只更为安全。 老普林尼是古代罗马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1世纪收集东部材料最多的作家。他在综合分析前人和当时人具体信息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从埃及到印度的航程与航道。第一航道由埃及的港口出发,经红海到达亚丁,再从亚丁乘西风越过阿曼湾直航巴塔拉;第二航道从亚丁直航孟买以南的斯吉鲁斯;第三航道则建立于公元前后,来自埃及的罗马船只可以直接从南阿拉伯港口驶人南印度的穆吉里斯(Muziris,今克朗格诺尔)。 在克劳狄和尼禄时代,一些罗马人到达了今天的斯里兰卡和孟加拉湾。当地的使节也来到了罗马。这些内容保存在普林尼的《自然史》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内容偏向研究和学术,适合增长知识。
  •   本书的“质疑篇”和“重新思考篇”是主要看点。
  •   资料详尽 读之趣味无穷
  •   给孩子买的,太深了点,知识性强,还是大人读好些
  •   很专业,应该称赞,鼓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