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抢险技术

出版时间:2003-7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绍华 编  页数:238  字数:353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根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同水利部人教司有关学科专家共同审定的“防洪抢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全书共分7章,主要介绍防洪抢险技术的基本概念、我国防洪抢险的形势,并介绍了各种情况的洪水发生时,针对不同水利工程出现的险情,采取相应的防洪抢险的技术措施,最后介绍了有关防洪的法律法规等知识。    为了适应开放式远程教育的需要,教材中设置了“学习指导”、“习题”、“旁白”等助学内容。

书籍目录

第1章 洪灾及防洪系统  1.1 概述  1.2 洪灾危害  1.3 防汛系统  1.4 防汛抢险物料及储运  1.5 汛情的收集、传递和处理第2章 防洪工程  2.1 概述  2.2 提防工程  2.3 水库工程  2.4 水闸  2.5 分洪工程第3章 险情的检查和整治技术  3.1 险情的观察与检查  3.2 险情整治及加固技术第4章 堤防抢险技术  4.1 准备工作  4.2 查险方法  4.3 险情与抢护第5章 建筑物抢险技术    5.1 河工建筑物  5.2 水工建筑物抢险第6章 堵口技术和蓄滞洪区抢险  6.1 堵口前的技术准备  6.2 堵口方法  6.3 蓄滞洪区防洪抢险第7章 防洪抢险新技术  7.1 防汛新技术  7.2 险情探测、监视新技术  7.3 险情抢护新技术附录 中国洪灾1840-1992附录 有关重要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管涌和流土都可能引起堤身坍塌、蛰陷、裂缝、脱坡,甚至决口等重大险情。对堤防而言,管涌是最常见的多发性险情,据荆江大堤建国后13个丰水年险情统计,共发生管涌险情160处,其中1954年达68处,汉江荆洲辖区堤防建国以来36年资料统计,管涌险情369处,其中1983年大水发生管涌93处。1985年8月20日,辽河支流小柳河陈家乡堤段,在背水坡脚3~7m范围内发生管涌,23日翻沙孔增至20余个,长50余m,因未能及时妥善处理,24日决口,口门从10m很快发展到70余m。  管涌一般发生在背水坡脚附近或较远的潭坑、池塘或稻田中。管涌孔径小的如蚁穴,大的数十cm;少则出现一两个,多则出现管涌群。一般粉细沙层,颗粒细小均匀,且无黏性,在很小的渗透压力作用下,粉细颗粒即易被渗水带走形成管涌。发生管涌和流土时,不论距堤远近,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迅速抢护。牛皮包又称鼓泡,常发生在黏土与草皮固结的地表土层,它是由于渗压水尚未顶破地表而形成,发现牛皮包亦应抓紧处理,不能忽视。  2.原因分析  堤基为强透水的沙层,或透水地基表层虽有黏性土覆盖,但由于天然或人为的因素,土层被破坏,在水位升高时,渗透坡降变陡,渗透流速及压力加大,当渗透坡降大于堤身堤基土体允许的渗透坡降时,即发生渗透破坏,形成管涌;或者背水黏土覆盖层下面承受很大的渗水压力,在薄弱处冲破土层,渗水就会将下面地层中的粉细沙颗粒带走而发生管涌。  根据各地险情分析,对下列情况应特别注意管涌的发生。  (1)历史上溃口的堤段,由于原黏性土覆盖层遭到破坏,堤口的堤段复堤后,防洪人员在检查管涌险情时,应特别注意堤所处的渊潭。  (2)历年加培堤防在堤内取土,破坏或削弱了黏土覆盖。  (3)大堤建涵闸,闸后开挖渠道或水流冲刷破坏了覆盖层。  (4)人为破坏因素有:地质勘探人员对地质钻孔的处理不符合要求;当地群众在堤防的防洪部位挖水井、机井或鱼池等。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防洪抢险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