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经典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文学经典》编写组 编  页数:456  字数:506000  

内容概要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中国文学经典》是文秘专业文学课教材。教材对中国历代文学作品进行介绍、点评和评析,包括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上下两编。上编分为“诗”、“文”、“词”、“曲”、“稗”五章;下编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章。两编均以自己最有成就、最有代表性的几种文学体裁为线索,进行系统性的分割、排列与梳理。每部经典介绍都有一个简明扼要的背景说明,大体反映了各自文体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在作品文本部分,由于篇幅的限制,长篇作品则采用节选的方式,节选的部分短小、精彩,能充分体现原著最主要的特色。作品介绍部分特别重视对作者的介绍,除介绍作家的文学道路和成就地位外,还强调作家的个性特点和感情生活,以便给学生留下较为独特和深刻的印象。作品点评部分,改变了文学作品所惯用的密不透风的“注释”方式,以适应快速阅读和网上学习的特点。  与普通高校教材相比,本教材最大的优势是便于学生自学。教材采用“合一型”的编排方式,既把文学史知识与作品原文结合在一起,又把“导学”内容与教学内容(包括作品点评)结合在一起,还在每一章的前面提出“学习要求”,而将“思考题”或“练习题”的内容放在网上辅导或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册)中。这样的安排,既节省了篇幅,又內容丰富,体系完整,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书籍目录

上编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
 第一讲 诗
  1.《诗经?静女》、《诗经?蒹葭》
  2.屈原《涉江》、《湘夫人》
  3.《汉乐府?陌上桑》
  4.《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5.曹操《短歌行》
  6.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7.王维《山居秋暝》
  8.王昌龄《出塞》(其一)
  9.李白《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杜甫《新婚别》、《秋兴八首》(其一)
  11.白居易《长恨歌》
  12.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3.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4.苏轼《定惠院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
  15.黄庭坚《寄黄几复》
  16.陆游《书愤》
 第二讲 文
  1.《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下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

章节摘录

  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言。《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欧阳修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国家盛衰决于人事的道理。当然,作者作此序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欧阳修从王朝更迭的原因写起,落笔惊警有力。首先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既明确提出了“人事”的重要性,又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随后,作者概述了庄宗临危受命的情景。“晋王三矢”这个故事正史均未收入,但在当时社会有相当的影响,具有生动而典型的意义,欧阳修把它进行艺术处理后纳入文中。继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这是文章的重点。“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又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犹如从万丈高空跌落下来,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对比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描述景象,而是总结历史教训。开头的“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虽然否定了天命之说,但还没有正面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当描述完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作者方才开始从正面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在文章最后指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这其中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的过程。欧阳修在这里实际是在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谨记历史教训,意味十分深长。这样的一种写作意图就使得这篇史论所阐发的事理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普遍性。  《伶官传序》在形式上是序言,在本质上是史论。史论一般都要以论带史,以史证论。其行文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例。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但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作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既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也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是一个既正反对立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脉络贯通,气韵生动。  在语言上,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也没有堆砌的词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体现出古文运动持续推进过程中在语体层面的一贯倾向。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犹如格言,发人深省。从全文来看,文章在句式上呈现出鲜明的骈散结合的特质。欧阳修是著名的古文家,原则上是反对骈文的;但他没有陷入机械或偏执,而是很善于运骈人散、以散破骈,使句式多彩而富有表现力。沈德潜评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文学经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