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蓝调里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第一版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麦拉•弗莱曼(Myra Friedman)  页数:423  译者:高晓莹  
Tag标签:无  

前言

已经装箱打包的回忆,纪念那美好的旧日时光1992年秋天,我揣着从学校社团借的Janis Joplin录音带,坐上指南客运从淡江大学到台北车站的黄牌车。星期六上体育课真是沉闷不已,一下课我就迫不及待地坐上客运,回到秋老虎散步的台北城。翰江三星的录音带不知是哪位学长捐的。那时正是卡式录音带转换成CD的时代,许多学生一领到打工的钱,就逐步把录音带的收藏换成CD。是故,社团里有好几大箱的录音带可以出借给社员。这些录音带大部分都是一般唱片行没有卖的,也许拜版权意识模糊之赐,只要知道管道,价钱倒是不贵。把卡带塞进爱华随身听,一路晃回城里去。车程四五十分钟,自动翻面了两次。初听这音乐我不免皱了一下眉头。拿出卡带盒看看是何方神圣。封面是好几格延续的漫画,但是因为从唱片的大小缩成卡带的大小,情节实在看不清楚。专辑名称是Cheap Thrills。这是什么意思?

内容概要

这本受到高度期待、瞩目与喝彩的经典传记,是珍妮丝·乔普林的闰中好友与工作助手麦拉·弗莱曼(Myra Friedman)用充满情感、却又不失观察与理智批判的笔触写就的。作者运用戏剧化的观察力,深入剖析才华洋溢的珍妮丝·乔普林,和那个塑造她成为摇滚女王、拥有显赫名声的混乱时代。作者从珍妮丝反叛性格的青少年时期谈起,深入剖析她的忧郁重重的内心挣扎,并翔实记述了她如烟火爆发、昙花一现般的演艺事业与殒落生命,掩卷之际,不难理解为何“看她的演唱会就像往脊椎里打进一剂春药”。即使没有听过珍妮丝·乔普林的音乐,也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仿佛用尽生命力量的歌唱与嘶吼。

作者简介

麦拉·弗莱曼(Myra Friedman)撰写过的文章广及音乐、艺术、当代艺术和社会运动等等。曾是音乐人的她,也曾投身音乐工业,并在六十年代末期,直到珍妮丝·乔普林1970年10月死亡为止,担任这位明星的公关人员。她所著的珍妮丝·乔普林传记,被视为摇滚乐界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最优秀的著作之一。这本划时代的作品在1973年首次出版时,荣获美国有声版权协会(ASCAP,American Society of Composers,Authors and Publishers)的迪姆斯·泰勒(Deems Taylor)奖,并获得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提名。

书籍目录

译者序致谢导言第一部 德州之花第二部 新生的圣地    第三部 余日几何,计日以俟第四部 荡妇?巨星?——珍妮丝的最后夏天跋后记:他们在哪里?我记忆中的珍妮丝唱片目录附录:使用权遭拒

章节摘录

第一部 德州之花1位于美国德州东南端的亚瑟港(PortArthur),是一个炼油业发达的城镇。它与路易斯安那州之间隔着色宾湖(SabineLake);东北缘则有从西北方约12哩的波蒙特而来的内区河(NechesRiver)。沿10号州际公路向东走,入夜后路上漆黑一片,只有偶遇的汽车旅馆灯火,划破这片黑暗。73号公路就更糟了:暗夜中,除了些许射向亚瑟港郊外巨大炼油设施的车辆微光之外,别无他物。近一点观察,未来太空城市的假象,很快就因钢铁构筑成的现实而破灭。说穿了,炼油厂不过是一堆整人玩具、吓死人的设备、高塔、起重机和一堆白胖圆桶的结合罢了。空气中处处是汽油的味道。放眼望去,化工厂占据了有内陆运河及船运的内区河两岸。从墨西哥湾往上,水道直切到市区,和一度曾是亚瑟港主要街道的波克特街(ProcterStreet)平行。商业早已往东区鼎沸去了,荒废的波克特街,一到晚上,闲晃鬼混的水手便充斥街头,白天时更连些许生气都谈不上。自从1901年,12哩远处的鲁卡斯油井喷油之后,几十年来,造就亚瑟港的是石油,到今天改变它的也是石油;然而传说中的石油大亨并不住在这里。倒是有几个百万富翁和有钱的专业人士在镇上,至少还表现出一些南方乡绅特有的风雅。向东扩散的住宅区里,一排一排整齐的石板屋,表现出庄重朴实的精神。这个地区原本是沼泽地,建筑设计也因而受限。街道优雅地蜿蜒而行,整个镇上盖满了浓密的绿意。枝叶遮挡住恶毒的日头,树下则是能躲开烈日暴晒的庇荫。郊区的风光十分宜人,还带有几分雅致。但这片平如台地的土地上.空气又湿又黏,仿佛为这里的酷热、平淡及无趣而哀嚎。虽然高中的课业成绩一直很好,珍妮丝哀愁的16岁,完全配不上她显现出的潜能。学校里的老师不太关心她的成绩,反而在意她的特殊行为;学校的课她已经不再每节都去。既然学校的气氛令人难受,再加上不上全部的课也能够顺利毕业,她的出席次数自然就少了。她去当服务生打工,也在当地的一家戏院当了一段时间的售票员。晚上她偶尔会去“帕汐”(Pasea’s)咖啡屋,那里是亚瑟港当地的嬉皮集散地,室内的墙上还挂着几张珍妮丝的画作。此时她已经卖掉了几张画,也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项慰藉。她开始唱歌了。在民谣风潮兴起前,赶得上流行的人都听爵士乐。那是上流人士才听爵士乐,没品味的市井小民只听摇滚乐的旧日时光。珍妮丝和朋友是听爵士乐的这拨人——听的是吉姆·兰顿精挑细选的“前卫爵士”选辑。民谣歌曲渐成气候时,他们也开始改听民谣。从格兰特·林昂斯那里,珍妮丝听到“铅肚皮”①的唱片,不过大家最喜欢的还是金斯顿三重唱②,而珍妮丝喜欢的是欧黛塔。

后记

克里斯·克里斯托弗森听到《我和鲍比·麦基》这首歌时,在录音室崩溃了。“全速布基”乐队的伙伴茫然地站着,义斯、菲尔、库克和保罗·罗斯乔德受到这样超现实的惊愕打击,身体不住地摇晃着,无法接受真相;即使是库克也是如此。事件过去不久时,约翰·库克不断对文斯说:他觉得哪里怪怪的,为什么她会在那里,我玄到她房间接她,然后就……!二十一年过去了,乐队的吉他手约翰·提尔回忆起那天下午的情景依然无法自已,好像是上礼拜才刚发生的一样。他还记得那天的事,可是就像是被人重重一击;你知道那个意思你还活着,但那不表示你没有被人重击过。可怜的“阳光”,当时一接到噩耗,沮丧地在口袋里塞着红胶囊,疯狂地开车到洛杉饥,我们在电话中交谈时,她还是语无伦次地啜泣着。琳达·G、艾米特、阿尔伯特、库克、纽沃斯、“阳光”、琼娜、林黛尔和其他一些人聚在一起,想要团结起来。接着乔普林的家人飞到洛杉矶,举行了非公开的葬礼。约翰·西蒙住在纽约州。他除r表演、写歌之外,并参与音乐剧的创作。他娶了歌手兼女演员西西·萝芙哈特(C,C,Love—heart)。“阳光”(派特·尼可斯)的故事是重新做人的最佳范例。我认识的一位作家曾形容她是年轻版的珍妮丝。她已经戒毒成功二十一年了。住在加州圣塔克劳斯地区,担任“艺术家连锁”(UnitedArtistCable)人力资源部的主管已经十二年了。她彻底摆脱迷幻药的束缚后,在加州大学念书拿到学士学位。琳达·渥尔重住在东岸。简·温纳是《滚石》杂志的总编辑和发行人,他的事业非常成功,并且对当代杂志发行有重要影响。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德州小镇亚瑟港到旧金山的海特一艾什伯利,从温馨的小咖啡馆到热力十足的演唱会,从熠熠星光的环球巨星到陨落好莱坞旅馆的悲惨结局…这是一个才华洋溢,却又深受其才华之苦的不朽女星如何以她的生命拥抱摇滚乐,试图从所处年代和公众形象中寻找自我的炽热故事。在作者流畅而简约的笔触下,我们看到珍妮丝是如何由丑小鸭蜕变为一个引领时代的女性、无法无天的叛逆分子、蔑视传统的异议者和一个不折不扣的歌唱者;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她已成为战胜逆境的胜利的象征。 这是目前最好的摇滚书之一……《活埋蓝调里》无疑是部杰作,也是最能传神地忠实于珍妮丝真实面貌的作品——甚至,对于明星心态的研究,作者的成就实无人能及……我认为本书超越了诺曼·梅勒所写的过于形而上的《玛丽莲》。   ——《滚石》 字里行间充满同情与智慧,有时穿插了最严厉的批评,《活埋蓝调里》是一本诚实描写偶像乔普林的书……也是最好的摇滚书。   ——《时代》 文字精彩、壮观、直接冲击情绪……关于珍妮丝的事,本书几乎无一遗漏……见书如闻其人,更确切地说,仿佛耳边就听见她的笑声。   ——《纽约日报》

编辑推荐

这是目前最好的摇滚书之一……《活埋蓝调里》无疑是部杰作,也是最能传神地忠实于珍妮丝真实面貌的作品——甚至,对于明星心态的研究,作者的成就实无人能及……我认为《活埋蓝调里》超越了诺曼·梅勒所写的过于形而上的《玛丽莲》。 从德州小镇亚瑟港到旧金山的海特一艾什伯利,从温馨的小咖啡馆到热力十足的演唱会,从熠熠星光的环球巨星到陨落好莱坞旅馆的悲惨结局…这是一个才华洋溢,却又深受其才华之苦的不朽女星如何以她的生命拥抱摇滚乐,试图从所处年代和公众形象中寻找自我的炽热故事。在作者流畅而简约的笔触下,我们看到珍妮丝是如何由丑小鸭蜕变为一个引领时代的女性、无法无天的叛逆分子、蔑视传统的异议者和一个不折不扣的歌唱者;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她已成为战胜逆境的胜利的象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活埋蓝调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还没有看,应该非常不错
  •   i ***e blue color and blues...
  •   这本书把27岁就因吸毒死去的美国摇滚明星珍妮丝写“活”了。与一般的明星传记不同,此书写得很客观,目的不是为珍妮丝歌功颂德,也不是刻意拔高她的形象,而是还原一个“本真”的人。作者是摇滚女王的朋友,占有无比翔实的材料,因此写出来的文字比较真实。珍妮丝的童年、少年以及读大学期间,都是不被身边的同学、朋友和老师认可的。她为此变得行为出格,是出了名的“问题少女”。这样的生活经历让她无时无刻不在怀疑和否定自己。她认为自己很丑,不被别人喜欢,因此总是千方百计把能够接触到的男人弄上床,如果得到拒绝,她就耿耿入怀;即使在她如日中天的时候,她仍然是怀疑自己的。从普通人到摇滚女王的过程,也是她的性格扭曲、变形的过程。获得“成功”后,她不再是以前的她,处处以名人标榜自己,用今天的话说是“耍大牌”。这样导致她的朋友越来越少,她也越来越离不开毒品和性。她装作不在乎,而实际上她很在乎,也很清楚自己的状况。她的一个朋友问她:“你现在这么红了,那你30岁做什么?”她说:“我永远看不到30岁!”一个天才就这样看着自己渐渐滑向深渊,可悲的是,她拿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
  •   国外的传记真是不一样,很清晰彻底的,看了书,基本上就可以了解歌手本人八九不离十了。而且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收集素材,太详尽了。如此详尽和透彻,以至于对自己的人生,多少也有参考意义!哈哈,喜欢。
  •   书的质量挺好,写的也挺好
  •   不知道情况如何,不过邮局运得有点慢
  •   《活埋蓝调里》可谓期待过高,失望越深。抱着了解蓝调的心理买着这本书,读起来感觉很一般。没有带给我内心的共鸣,感动。
  •   1970年2月,珍尼丝刚在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大放异彩,照亮了美国摇滚一片天,3个月后她和她的同性情人琳达来到里约热内卢参加嘉年华会,她们住在伊马尼潘海滩上,白天在阳台上做爱,晚上来到海滩与游客聊天暴粗口,日子过的风月无边。几天后,珍尼丝偶遇一个大帅哥,2人又开始一段异性恋,腻腻歪歪的好不腼腆。有那么一天晚上,珍尼丝喝醉酒,躺在海滩上吹风,过来一个剃头匠,扒下她的衣服,把她的腋毛和阴毛全部剃光,包括腋窝里的息肉球球,呵呵,珍尼丝很难堪,醒来后哭得天昏地暗,很可惜啊,那年她就死了,磕药磕死了自己。
  •   书市断断续续看完的。不管怎么样喜欢她的音乐。尽管有些遗憾她走的那么早。
  •   如果你还不认识她,读读这本书,你会认识这位传奇人物,如果你喜欢她,读读这本书,你会更了解她。
  •   如果你真的被她吸引 想要了解更多 这是不错的 推荐!
  •   拿到手包装破了不过还好反正我拿书都先把封腰和皮儿拆了的。
  •   有点深,不是普通的人物传记
  •   每次都巨慢 这就算了 买的书都是又脏又破 边上全磨破了!!再也不在这里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