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改革与创新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骏德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重大的新闻理论问题与新闻实践问题。本书就有关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创新的这部分问题作了研究与回答。    纵向方面,对中国当代新闻报道改革历程与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回顾,并概述了新闻观念的更新;横向方面,论述了新闻采访的改革与创新、新闻写作的改革与创新、各类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创新、新闻评论的改革与创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创新。此外,还对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中崛起与发展的深度报道、精确新闻、民生新闻作了阐述与分析。

作者简介

张骏德,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东森”讲座教授,上海建桥学院文化传播系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
  1964年7月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五年制)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复旦大学新闻系采访写作教研室副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专业主任等职,目前兼任上海广播电视学会学术理事等职。
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211”工程、教育部与省市级社科项目。主编、合著与专著的作品有《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原理与技法》、《新闻写作创新与技巧》、《报纸评论》、《新闻评论学》、《摄影基础知识与技能》、《新闻心理学》、《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报刊发行学概论》、《学苑心迹》等十余种;撰写学术论文200多篇。

书籍目录

导论——中国当代新闻报道改革历程与发展趋势第一章 新闻采访改革与创新 第一节 新时期记者必备的新闻敏感能力  一、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大力培养新闻敏感能力    三、新闻敏感怎么得来 第二节 采访谈话是一种特殊艺术    一、采访谈话的职业特点    二、提问的两种类型    三、采访谈话应讲究艺术技巧 第三节 采访中的全局观念    一、全局观念在采访中的重要作用    二、善于把新闻事实放在全局中考察 第四节 记者是“记”的“者”也  一、笔记的重要性   二、如何做采访笔记   三、心记的方法   四、笔记的三种方法   五、下工夫整理笔记 第五节 如何深入采访    一、寻找特点    二、抓准问题    三、学会“透视” 第六节  采访中的心理感应规律   一、记者访问满足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访问的   二、“首因效应”与“晕轮效应”   三、“自己人效应”与“异己人效应”   四、情绪对采访谈话的影响第二章 新闻写作改革与创新 第一节 新闻导语的变化与创新    一、新闻导语的变化——三代导语    二、新闻导语的类型    三、怎样写好新闻导语 第二节 增强新闻背景意识开掘新闻资讯内涵    一、新闻背景的内涵与功能    二、新闻背景写作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新闻散文式问题探讨   一、提倡散文式新闻的意义   二、散文式新闻的特点   三、散文式新闻的写作技法 第四节 新闻语言的特点与革新   一、新闻语言的特点   二、新闻语言的表达与改革要求   三、倡导清新活泼的新闻文风第三章 各种类型新闻报道改革与创新 第一节 经济新闻的革新    一、经济新闻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形势    二、聚焦经济报道的栏目构成    三、多用深度报道反映重大经济问题 第二节 社会新闻的革新   一、为“社会新闻”正名   二、拓展社会新闻的报道面   三、社会新闻的特点与改进报道的措施 第三节 科技新闻的革新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改革与创新第五章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创新第六章 深度报道第七章 精确新闻第八章 民生新闻附录一 上海市电台、电视台及其广播电视新闻栏目评析附录二 对上海区县广播电视丰硕成果的一次检阅附录三 坚持弘扬“主旋律”大力倡导和谐文化——2006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终评会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新闻采访改革与创新  第一节 新时期记者必备的新闻敏感能力  大凡有经验的记者,都有这方面的体会:每次成功的采访,总要首先发现新闻线索和新闻事实。这种迅速准确地发现和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俗称发现新闻的能力,新闻学上称为“新闻敏感”,这是新闻记者(广义理解,还应包括新闻编辑、新闻通讯员、新闻摄影师、新闻摄像师、新闻播音员、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一、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新闻敏感正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它并不神秘玄虚,而是很具体实在的。它是一种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记者迅速、正确地判断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事件)对于读者的利害关系及其宣传价值如何的一种能力。  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能力,已是老生常谈了。革命导师有过许多这方面的教导。  在《列宁全集》中,有许多篇列宁对报刊工作者的谈话,都对新闻工作者提出过类似的要求,而列宁也正是这方面的典范。有一次,列宁在火车上听到一位老太太说:“在从前,穷人随便拣块劈柴也要挨顿毒打。现在呢,要是你在林子里遇见一个士兵,他还会帮你背柴哩。我们再用不着害怕带枪的人了。”列宁敏锐地感到,这个事例具有政治意义,这是一个很好的对比,是对红军最好、最通俗的褒奖。列宁就用这个事例来宣传:旧士兵是维护地主资本家的利益的,革命士兵是维护穷人利益的。列宁还要求新闻工作者:“少唱些政治高调,多注意些极平凡的但是生动的、来自生活的、被生活检验过的共产主义建设事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闻报道改革与创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很不多,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