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操练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秀英 主编  页数:202  

前言

  2007年12月,浙江大学出版社邀请省内外数十所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负责人召开了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教学及教材建设研讨会。会议重点研讨了当前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招生就业、教材使用、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等情况。大家一致认为,教材建设是文秘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配合教学改革进行教材改革已迫在眉睫。会议决定开发一套“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工学结合规划教材”。  针对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秘书职业岗位需求和工作特点,浙江大学出版社确定了新编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工学结合系列教材的基本原则。即:思想性、科学性和方法论相统一;先进性和基础性相统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统一;综合性和针对性相统一;教材内容与秘书职业岗位无缝接轨。同时根据高职秘书人才培养计划,遵循“以够用为度,以适用为则,以实用为标”方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突出项目化、任务驱动的教学特点,体现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融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高职教育教学特色。  本系列教材主编和编写人员都是经过精选的,主要选择富有教学和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高职高专院校秘书专业的教师或秘书专业研究人员来担任。教材内容组合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案例、新材料,体现最新发展动态,具有前瞻性。编写体例新颖,主次分明;概念明确、案例丰富,同时安排了大量的便于教学过程中操作的实训方案,并有配套的习题和教学课件。  为了确保教材的编写质量,浙江大学出版社邀请了当前国内一流的文秘专业教学与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学者对本套文秘专业工学结合改革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审稿。专家们普遍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这套教材能更加完善。相信这是一套学生便于学习训练、教师便于教学指导的好教材。

内容概要

我们常听到一些用人单位抱怨招进来的大学生不会写文章(包括文科大学生)。其实是指写不出符合要求的文章。而我们那些初踏入社会的毕业生,面对上司的要求也会觉得手足无措,不知该从何处下手,确实也写不出一篇既贴近现实又符合上司要求的好文章。分析各种原因大致有两个:其一,我们高职高专类学校有许多学生是从职业高中升上来的,他们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开始专业学习,因而对基础知识缺少系统学习。写作也不例外,学生几乎不学习写作的基础知识,而是直接进入公文写作或其他应用性文章的写作,导致最基本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能力比较薄弱,写出来的东西大多不成形。其二,由普通高中考入的学生,由于高中阶段接触的是纯理论知识,进入高职后直接接触专业课,一时感到比较突兀,两种知识难以对接,所以也导致写不出符合现实需要的文章。    本教材希望能就改变这种状况做一些尝试。所以,我们在编写这本教材时重点考虑的是,尽量将写作的基础知识融入现实中去。本教材收集了大量写作例文,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写作基础理论,全面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技巧。通过反复的读写训练,逐渐悟出一些写作的门道,无论在布局谋篇,还是在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有一个显著的提高。我们认为,本教材基本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教学宗旨,符合高职秘书人才培养“以够用为度,以适用为则,以实用为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目标要求。    本教材理论知识框架以提高秘书基础写作能力为追求,注重实际操作的培养和提高。其中,导入案例丰富,分析点评中肯,在特定的切人角度,为教、学双方提供一个大体的坐标和范例,既适合高职高专写作训练、案例教学之用,也能扩大学生视野,收举一反三之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写作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节 写作的意义 第三节 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第二章 材料  第一节 认识材料 第二节 汰选材料 第三节 使用材料 第四节 综合训练第三章 主题 第一节 认识主题  第二节 把握主题 第三节 综合训练第四章 结构 第一节 认识结构 第二节 安排结构  第三节 综合训练 第五章 语言 第一节 了解语言 第二节 运用语言 第三节 综合训练 第六章 表达方式  第一节 叙述 第二节 说明   第三节 议论 第四节 综合训练第七章 成文操练 第一节 认识成文操练的作用   第二节  确定成文操练的形式 第三节  实施成文操练的环节第八章 文章修改 第一节 文章修改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文章修改的方法 第三节  文章修改的符号 第四节 综合训练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理论知识  第一节 写作的含义和特点  一、写作的含义  写作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的产物。我们今天所说的写作,是指一种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篇章的形式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过程。因此,写作是作者带有一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对客观事物进行创造和再创造,用以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信息等的一种综合性实践劳动。这种劳动过程具有系统性和阶段性,大致可分为信息接收 构思整理一加工成文三个阶段,具体可分为采集、立题、谋篇、选材、成文、修改等环节。写作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不仅仅存在于文学创作领域,还广泛出现于应用写作领域(包括公文写作、经济写作、广告写作、军事写作、法律写作、科技写作等)。  二、写作的特点  写作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而存在,与物质生产活动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实践性  写作的重点在“写”上。只有常写才能把写作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写作不像其他理论课,只要你理解了、记住了就算学会了。有关写作的理论知识固然需要懂,但关键还是要勤写多练。写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勤练笔,但是一般的学生多怕作文课也就是怕写文章,因此,读了十几年书,真正能掌握写作技巧、能熟练写作多种文体的人是少之又少。清人唐彪在他的《读书作文谱》中对这种现象有过专门的论述:“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读书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之功夫,其相去甚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疏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这说明写文章要“内”、“外”结合,要借鉴别人做法,藉人之功,更要不怕艰苦,勤练“内”功。凡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到写作时,都强调“做”,也就说明写作离不开实践。  (二)综合性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影响写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一个人,写任何一篇文章,从素养上说,都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以及天赋秉性等;从能力上看,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现等;从知识点上讲,它接触到了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逻辑学以及写作学等方面的知识。写作活动的实施,就是写作者浑身解数的综合运用。因此要提高写作能力就要做多方面的综合努力,注意各种素养、能力的综合提高。  (三)创造性  文章要有新意,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要千篇一律,平平淡淡,给人一种乏味的感觉。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摘自《季羡林说写作》,中国书店2007年版)。所以,写作时就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反复推理,认真比较,发挥想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古人云:“文有大法无定法。观前人之法而自为之,而自立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无穷矣。”又说:“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刚死法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重视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与前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须与发挥自己独立的创造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写作态度。  除以上几个特点外,还要注意真善美的结合。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对生活的再加工,是人性在文章中的流露。“真”是文章的源泉,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真实来自生活的真实,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善”是文章的精髓,与善相对的是恶,“善”“恶”在文章中体现为正反两方面材料,不管选取哪方面材料,要想引导人们积极向上、陶冶人们的情操,则必须惩恶扬善。“美”是写作的灵魂,是文章的精神境界,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流露,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成功的写作,一定要善于把握真善美,甚至将三者融为一体。如朱自清的《背影》:“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著我,惦记著我的儿子。”作者将家庭日渐衰落这样一种客观真实作为本文的写作背景,在这种“惨淡”的光景中,父亲仍然能够表现出对“我”的爱,这样的真实也同样能在读者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我看见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著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为了表达对儿子的爱,顾不上自己“肥胖的身体”将会给“穿过铁道”“跳下去”“爬上去”带来怎样的“障碍”,当克服一系列的困难,买回桔子时,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内心的善良和他这一连串的善举,将成为作者和读者心中永远的印记。而正是这种印记,成就了人世上所有父亲的伟大之处,父亲的写照为人间真情增添了美的光芒。真善美至此得以完美统一。  第二节 写作的意义  一、写作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工具  写作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增进了解、丰富生活、促进发展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中,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需要把这种认识和实践经验加以总结。社会也需要人们相互交流思想、协作公事,在这过程中文章是很重要的工具。因此,写作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由于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不同,写作对于它的意义也不相同。  (一)对作者而言  写作,对于作者而言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被动而写,另一种是主动而写。被动而写的文章往往没有什么真情实感,比如考试中的作文。主动而写的文章虽然也不能说都充满真情实感,但其中有不少人是在用心写作的。季羡林教授在他的《说写作》中说道,这些人的写作态度是“专心致志,为学是务,勤奋思考,多方探求”,又说他们的写作成果是“自己的看法、自己异于前人的新意,要发前人未发之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是一个人灵魂的寄托。“鲁迅文学奖”和“赵树理文学奖”获得者王祥夫说:我就是喜欢,做什么事也没有写作会让我那么痴迷和喜欢,不写作时,会很烦躁,一写作,心情就平静了。好的作家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作品可以为一个时代作证;好的作家有一个更为突出的地方,那就是他可以是人性的放大镜。  (二)对读者而言  有文章可读,人生才更加丰富,正如北大教授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中说的那样: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得做人,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沈从文学得生活的恬淡从容;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如果没有写作,就不会有好作品流传于世,就不会有幸福的读书人。也就不会领略到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由此更可看到,人类社会在写作和阅读中通过积累知识一步一步地朝前走。  二、写作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国力的强盛,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础写作操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我觉得内容非常实用,图书管理翻阅过,觉得内容实用,用来操练自己写作的好帮手!
  •   里面讲述的更多的是理论内容,要是更多些实际操作,也许自己文字底子薄,没有更好地利用起这本书的作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