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评论(第2辑)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庞学铨 编  页数:270  字数:353000  

前言

  休闲、休闲活动和休闲生活,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古希腊哲入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马克思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将休闲看作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休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国外已有百年,在我国大约也就十年光景。时间虽短,从原来一般视“休闲”为游手好闲、享乐主义,到当下重视休闲、研究休闲,发展休闲业,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象征,是人向自身本来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回归。  “休闲”语词极为简单,理解却众说纷纭,所涉领域与内容也极其广泛。社会、经济、产业、文化、身体、心理等皆有所涉,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体育学等都可研究,游戏、娱乐、运动、学习等一切有助于使人实现身心愉悦与放松、获得生活与乐趣、体验到人生快乐与意义的各种活动,都能纳入休闲的范畴。也因为如此,休闲学研究与应用,既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宽广空间,又给我们深入探索和构建学科提出了充满希望的挑战。  希望是一种引导,挑战是一种激励。休闲学研究与应用的深入,需要我们会创造、会创新,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为此准备问题,建立基础,也需要我们会借鉴、会摹仿,海外多年休闲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已经为此提供了经验、积累了资源。休闲学研究与应用中,重视创造、创新,做好借鉴、摹仿,是循着希望的引导迎接挑战的应循之路、可行之道。  据此,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APCL)组织编辑出版的“休闲书系”,分为译作和著作二类,亦包括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另加一个《休闲评论》。所收论著的内容与研究方法,不受学科门类之限,只求围绕休闲学研究与应用主题的好书好文;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但以学术性为重。  休闲事业前景广阔,休闲研究任重道远。我们诚邀学界、业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共同关心休闲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协力推进我国休闲文化研究与翻译事业。

内容概要

本辑《休闲评论》的主旨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编选主要来自2008年8月在浙江省德清县举办的“2008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峰论坛”(也即“浙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学术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此次会议由德清县人民政府、浙江大学主办,德清旅游局和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人文旅游研究中心承办,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负责其中的学术策划与组织工作。

书籍目录

休闲农业  论休闲农业与观光农园的重要性(唐学斌)  论休闲农业“返璞归真”的哲学观(陈燕钊  刘静宜)——以佛教“唯识论”为诠释和研究  上海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楼嘉军  华钢)  浙江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必要性与对策措施(严力蛟  苏萤雪  杜良平郑军南)  台湾农业休闲发展之探讨(罗元宏  谢志良)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趋势研究(陈永宾)  台湾休闲农业区规划模式分析(侯成一  黄汉诚  沈冠亚)  由台北县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谈可持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陶翼煌)  德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任桂荣  黄  健)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资源的普存性和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性(李明德)  中国乡村旅游开发研究(唐代剑)  中国乡村旅游的最高目标——营造国际品牌(章尚正  赵乐乐)——以黄山市为例  乡村旅游形象品牌提升与推广的有效方式(何建民)  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张雅静)  乡村休闲旅游:“遂昌公社”模式探索(周永广)  地少人稠的经济发达省份生态旅游资源的培育与开发(潘远孝  潘宝明)——江苏省生态旅游资源培育与开发经验的分析研究  探索遗留  感受真实(赵荣光)——乡村旅游中的饮食民俗观光与体验  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以德清为研究个案(王婉飞  单文君)  民间信仰与乡村旅游(孙天胜)   民俗的生态思考与乡村旅游(关长龙)——以德清非物质文化遗存为例  从剡东古村落看乡村旅游的人文底蕴(吕洪年)  晚明时期的休闲旅游(魏向东)  宗教文化资源及其现代休闲养生价值(张家成)——以德清为例休闲理论与实践  活动理论与老人休闲(周家华)  台湾观光休闲教育的推动与展望(高崇云  高鹏翔  高欣)休闲学术动态  “趣味”论的境界升华(陆庆祥)——评《梁启超趣味论研究》  “2008浙台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学术会议”学术小结(楼含松)  休闲研究文献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旅游商品和活动项目缺乏文化含量。在旅游商品方面,所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的开发转变落后,旅游商品开发深度不够。多数休闲农业旅游景区出售的旅游商品,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并且包装简单粗糙,缺乏地方特色和农业特色,对游客缺乏吸引力,使游客有购物的想法,但难以实现其购物行为,从而造成农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休闲农业旅游景区的游乐项目雷同,且仅限于麻将、棋牌、卡拉0K、钓鱼、骑马等一般性消遣活动,缺乏文化内涵,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真、求知、求趣的需要。  第四,景区建设地点缺乏科学论证。部分旅游景点地域和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内容与形式上基本雷同,主题单一。上海郊区(县)的农场纷纷开辟休闲农业旅游景区,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东海农场、前卫农场和五四农场等,但也有许多失败的例子。近年各区县都较偏重于园艺场、生态园林式景点景区建设,对发掘更新现有老景点,开发利用新农村原生态自然景观重视不够,甚至存在重复建设现象,降低了综合经济效益。有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建设者不考察市场,也不分析自身条件,只重规模,不讲质量,仅凭一腔热情投资建设,忽视游客需求和满意度,最终不得不以关门告终。  第五,宣传营销力度不够。目前郊区农业旅游景点、景区市场促销普遍薄弱,许多景点、景区靠自然散客维持经营。一些景点、景区与旅行配套连接不够,交通不方便,游客主要靠自行解决交通或乘一般公共交通到达,这严重影响了游客数量和经济效益。某些休闲农业旅游景点除了当地居民知晓外,其他游客对它们都不熟悉甚至从没听说过。上海市区居民知道的上海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就不多,游览过的景点则更少。甚至有一些硬件设施、服务质量和水平基本过关的景点,却由于开发经营者的宣传力度不够而鲜为人知。  2。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在休闲农业旅游的具体开发管理中,由于涉及林业、农业、环保、国土、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仅靠旅游部门无法对旅游项目设置、配套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进行统一部署和管理,这使得在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多部门利益时,协调工作量大,很难付诸实施,从而造成重复建设和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第二,上海休闲农业旅游地大都位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郊区或农村地区,娱乐设施简单,旅游购物设施少,有的景区甚至卫生条件差,景区基础设施在数量和档次上都满足不了城市游客食、住、行、游、购、娱多方面的需要,使游客享受不到相应的服务,从而影响市民的出游热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休闲评论(第2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