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学说史

出版时间:1999-07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浦兴祖  页数:434  
Tag标签:无  

前言

  “政治学说是西方文化传统的象征。”  《西方政治学说史》(或《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随着政治学在中国大陆的恢复,复旦大学于1979年起重新设置了此课程。开初尚无教材。1985午后使用天津师范大学徐大同教授主编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复旦大学王沪宁、浦兴祖参撰其中部分内容)。现为适应教学之需,我们决定编写复旦版《西方政治学说史》。这一倡议首先是由浦兴祖教授提出的。浦兴祖曾于80年代初师从徐大同先生专修西方政治思想史。在复旦国际政治系讲授此课程的近20年里,他一直怀有编写“复旦版”教材的设想——尽管他还同时承担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当代中国行政的教学、研究任务。两年前,他的倡议一提出,便得到了本系同仁郭定平副教授的支持。他们一起组织了由洪涛博士等参加的编写组。洪涛在复旦读本科时就对西方政治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一直潜心于这一领域的学习与研究。他的博士论文《逻各斯与空间——古代希腊政治哲学研究》,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学界好评。毕业留校后,他已多次为硕士生讲授《西方政治学名著选读》课程。编写组的其余成员均是毕业于本系的青年学者或是尚在本系深造的硕士生、博士生。他们对西方政治学说史也情有独钟,且在学习、研究中积累了一些心得。  编写组几经研讨,初拟了编写原则与全书大纲,后由浦兴祖、郭定平改定。

内容概要

  《西方政治学说史》概述了古代希腊罗马到近代19世纪西方政治学说的起源、演变及其发展,脉络清晰,内容精练,语言流畅,对其中主要人物及其思想的概括介绍和评价恰当,并且在叙述中注重结合其时代背景和生平,有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西方政治学说及其代表人物。  西方政治学说史是大专院校政治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西方政治学说史》篇幅适中,基本内容稳定,在对人物及其思想的评述中,适当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比较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教材。

书籍目录

引论:值得关注与思考的几个问题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学说第一节古希腊社会状况与政治学说概述一、古希腊社会与城邦概况1.前城邦时代的遗产2.城邦的产生、改革与存在的问题3.城邦的本质4.自由:公民与奴隶二、古希腊政治理论的特征1.“理论”传统2.政治理性主义第二节七贤与智者的政治思想一、七贤的政治思想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政治思想1.生平及影响2.政治思想三、赫拉克利特的政治思想1.生平与著述2.政治思想四、智者的政治思想1.智者概况2.“人是万物的尺度”3.修辞术4.自然论与约定论第三节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政治学说一、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生平与著述1.苏格拉底的生平2.柏拉图的生平与著作二、“哲学王”三、政治乃是德教四、政治的核心是正义第四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一、生平与著述二、作为最高实践科学的政治学三、对城邦的经验研究四、理想城邦与城邦教育第五节伊壁鸠鲁与斯多噶的政治学说一、城邦的衰落二、伊壁鸠鲁的政治学说1.生平与著述2.学说三、斯多噶派的政治学说1.学派概况2.学说第六节古罗马政治学说一、古罗马共和政治概况二、波利比乌斯的政治学说1.生平与著作2.混合政体说三、西塞罗的政治学说1.生平与著述2.哲学与政治3.何谓国家4.政体分类学说5.自然法理论四、塞涅卡的政治学说1.生平与著述2.主要学说第二章中世纪西欧政治学说第一节社会状况和政治学说概述一、早期基督教二、封建制下的教会三、教皇与国王四、神学政治观五、对上帝的信仰六、双重的统治第二节奥古斯丁的政治学说一、生平与著述二、柏拉图主义三、“上帝之城”还是“世俗之城”四、教会权威还是世俗权威五、“天上和平”还是“地上和平”六、历史意义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学说一、生平与著述二、亚里士多德主义三、国家观四、政体观五、法律观六、影响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政治学说第一节社会状况与政治学说概述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二、教会势力的衰落三、社会等级次序的改变四、人文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兴起五、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一、生平与著作二、人性论三、国家观四、政策论五、宗教及道德观六、黟咆与评估第三节布丹的政治学说一、生平与著作二、国家的起源与本质论三、主权论四、“国家形式”与“政府形式五、地理环境论六、影响第四节莫尔与康帕内拉的政治学说……第四章17世纪荷兰政治学说第五章17世纪英国政治学说第六章18世纪法国政治学说第七章18世纪后半期美国政治学说第八章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政治学说第九章革命后西欧政治学说

章节摘录

  古希腊人的世界结构是由尘世和神圣而神秘的超验力量(神及命运)构成的。这种超验的力量不仅是世界的核心,而且是政治世界(即人类世界)的核心,是当时人类共同体得以聚合的力量。但这种力量可以为神话诗人的“观照”所揭示,观照是连接神与人的桥梁。因此,诗人在城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独立于世俗权力,是世俗的批判者,是真理的揭示者。政治理论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在世俗政治中保持独立地位和具有批判精神的群体,根源于这种诗人传统,理论家是诗人的后来的形式。  由此,希腊的现实政治史,既包括一般的政治活动,也包括政治的理论活动。后者往往更重要,因为政治的理论活动赋予了现实政治以意义。  希腊传下来的政治概念在今天为人们习以为常,但在3000年前,这种政治的产生实属偶然。当时,东亚、北非与中东早已出现了不少统一的大帝国,这些帝国并且已经显示出其效率和力量。力是当时唯一的民族与民族交往的语言,是决定一个民族生存还是灭亡的决定性因素,大帝国的出现,正适应了这个情况。只有希腊民族面对东方的庞大帝国,坚信自己的城邦才是唯一的“政治”形式。这种坚信在当时固然可说是不合潮流,但为人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新路。  4.自由:公民与奴隶  古希腊是一个奴隶制社会,它的基础就是自由人与奴隶的二元区分。在希腊人看来,自由人之间的关系,即公民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关系,而奴隶被视为物,是在政治之外的。因此,希腊政治理论很少谈及奴隶问题。自由是希腊文化对“人”的最基本的界定,是对公民的界定。自由状态的对立面是奴役状态,公民(或人)的对立面是奴隶。自由的对立面不是纪律,纪律恰恰是自由的特征,在奴役下无纪律可言,因为奴隶没有自由。  不自由的状态有两种:一是人直接地与物打交道,没有任何精神与社会交往作中介。这种状态表现为纯粹的体力劳动。一是人被暴力所强制,在被强制者与强制者之间,无精神与交往为中介,而仅仅是直截了当的暴力。这两种状态在本质上相同,前者可被视为对物施以暴力,后者是把人作物,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无言的、非精神性的特征。  在希腊人看来,言说以及在言说中体现出来的人的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也是希腊人区别于野蛮人的本质特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政治学说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