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选集(第二卷)

出版时间:2003-12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南怀瑾  页数:6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丈,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作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在普及中国传统丈化,使深奥的古籍通俗化,专门的学术大众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书未还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本书原由台湾老古丈化事业公司出版、自1980年问世以来,作者丈根据自己的体认做了多次修订,现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老古1994年第6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名著,也是研究孟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学说的最重要的资料。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源出于它。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作了透彻的讲述。它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还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自1980年问世以来,作者又根据自己的体认做了多次修订,现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老古1994年第6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作者简介

  南怀瑾, 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南怀瑾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

书籍目录

老子他说   出版说明   由老子到孙子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黄老的内涵   拨乱反正的趣谈   太上老君与李老子   汉文帝善用老子的法宝   半壁江山一纸书   老子吃瘪   曾国藩与屠羊说   王阳明与曾国藩   阴柔不是阴谋   老子还他老样子   老子五千文过关 第一章   头头是道   有无主宾   玄元之妙 第二章   真善美的价值定论何在?   善反而不美   有无相生   老子背上历史的烂账   流水行云永不居 第三章   老子薄视时贤   贤与不贤的君子小人之辨   道家与法家的辨贤   现代化好人与老人的表扬法   盗机与哲学   历史上严禁工业科技发展的死结   劫灰和人类的物质文明   世上无如人欲险   虚心实腹与鼓气   道家虚心养气的真传   赵宋是再次的南北朝   寇准的胆识   宋真宗贿赂宰相 第四章   道在存在不存在间   汉文帝、康熙、郭子仪   郭子仪与鱼朝恩   卢杞、李白与郭子仪   半个芋头,十年宰相   白衣山人——李泌   山人自有妙计   英雄退步学神仙 第五章   圣人与刍狗   正言若反   风箱式的说话艺术 第六章   吹毛用了急须磨   人为神的守护人 第七章   老子的不自偷生 第八章   水的人生艺术 第九章   富贵难保的反面文章   中外历史上的悲剧   进退存亡之际   急流勇退的类型 第十章   魂魄精神一担装   养气与修心   为政治国的哲学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花花世界奈聋盲 第十三章   宠辱谁能不动心   天下由来轻两臂 第十四章   时空心物与道的体用 第十五章   老子的“士”的内涵   濯足浊流人自清   动的哲学   第十六章   静的妙用   芸芸众生的命根 第十七章   人生哲学与道的层面 第十八章   忠臣孝子的伪装   春秋两大名医——老子与孔子  第十九章   “王”“贼”并列的烂账   唯大英雄能本色 第二十章   知识是烦恼的根源   老子素描修道者的人生   只是同流不下流   老子处世哲学的人证 第二十一章   老子的物是什么东西   春秋时代南北文学的境界   此精不是那精   孟子的证道 第二十二章   曲直分明转一圈   尧的儿子,汉武帝的奶妈   刘备的淫具,齐景公的刽子手   枉则直的教育法   狐狸、豹皮的吸引力   有了富贵,失去欢乐   四不的领导学 第二十三章   这自然不是那自然   非人力所及的因果变灭律 第二十四章   企鹅的步伐,猩猩的醉舞   投鞭断流的苻坚   山泉绕屋知深浅 第二十五章   天下大老母   万道不离王道与人道   好不容易自然   念天地之悠悠   自然神仙 第二十六章   一肩挑尽古今愁   谁肯放下自私的包袱   两臂重于天下   超然轻重的历史故事 附录: 历代《老子》研究书目孟子旁通 出版说明 前言 讲在前面…… 梁惠王与孟叟 梁惠王章句下附录: 历代《孟子》研究书目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章节摘录

  现在再循历史时代回溯上去。例如最著名的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景帝父子相继,为汉朝鼎盛的尖峰时期;唐朝的“贞观之治”,乃至于唐玄宗——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写的夜半与杨贵妃窃窃私语,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唐明皇,他们年轻时代,初期开创基业所用的都是道家学术——也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而汉、唐这两个时代,亦就是整个历史上,算来是最可观的时代。  由此可以证明,道家学术在“拨乱反正”的机运上,具有最重要的价值,我们不能不知。  再看近代的史实,清兵人关,统治了当时拥有四亿人口的中华民族,成立大清帝国。所用的方略,领导政治的最高哲学思想,就是《老子》的学术,他所用的兵法也不讲究《孙子》,也不用其他兵书,就干脆研究《三国演义》。  研究《老子》的学术,用之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等等方面,尤其与开国创业时期的关系,就要把康熙以来历朝事物,研究得清楚,那大概可以知道老庄哲学的运用了。  清康熙在十二岁的幼年,就登位当皇帝了。当时中国的版图,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受他统治,外面有四个强有力的藩镇、诸侯,内有掌握了大权的权臣,他的帝位还在摇摇欲坠。可是他在以后的几年中,能够把内在的障碍排除,外在的势力削平,进一步,奠定大清二百余年的基础。由于他六十余年的努力,打好了升平治世的根基,这都不是偶然得来的。可以说有清一代的成就,上比汉、唐两朝更兴隆,更鼎盛。  回顾历史的陈迹,展望未来,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动乱的时代,大概不会再延续太久了,照历史法则的推演,应该是丁卯年一九八七年以后,我们的民族气运与国运,正好开始回转走向康熙、乾隆那样的盛世,而且可以持续二三百年之久,希望现代青年,好好把握这个机会,那么,就更要懂老子的思想学说。  现代一般人对《老子》一书,名之为《道德经》或《老子道德经》,因为这部书,前面部分论“道”,后半部分谈“德”,所以又有此别名,而且远自汉、唐,就有此分法。据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七O八年)易州龙兴观建立的《道德经碑》,内容即是《老子》这部书,碑的正面刻的是《道经》三十七章,背面刻的《德经》四十四章。另外在《弘明集》所载牟子《理惑论》中,有“所理正于三十七条,兼法老氏道经三十七篇”的话,而牟子为汉代人。由此可知,远在汉代,已有人将《老子》一书分作道、德二经了。不过以《道德经》三字统称《老子》  一书的,可能自沿用唐代开始的习惯。  这些属于考据上的事情,暂不去深究。  在唐朝更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从这故事中,更可看到人性的另一面。  英明如唐太宗,他当皇帝以后,因为自己的姓氏——“李”的来由,在传说中非常稀奇古怪。照古老神话的传说,李姓的第一代始祖就是老子,远在尧舜时代的人,因为在李树下出生,所以就姓李。更传说他母亲怀胎了八十一年之久,因此生下来时,须发皆白,立刻就成为太上老君,这是关于老子诞生和姓氏来源的传说。  唐太宗之姓李的来由,研究起中国姓氏源流和宗族渊源来,又有各种说法。可是他当了皇帝以后,一定要把家族祖先的血统追溯得更光辉一些。正如世界上任何民族,如果在人群社会中有了事功上的成就,一定要找根,而且一定要使那根整饰、塑造得光辉一点。这是人性必然的道理。同样地,唐太宗也要找根,也要找一个光辉的根。追溯历史,李姓人物,以老子最好,在学术上的成就很了不起,所以他设法说成是老子的后代。但是老子只是在学说上有成就,还要把他再捧高一点,后来李唐子孙便把他捧为教主,变成“太上老君”,封为道教的教主。道教实际上也成为唐朝正式的国教,只是当时没有“国教”的名称,而事实上唐朝历代的帝王、皇后、嫔妃都要像佛教的受戒一样,去受符篆。如唐玄宗、杨贵妃这些人,都曾受符篆。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有同样的想法,而他选择了朱熹,所以大捧朱熹。本来,他想把祖宗和朱熹扯上关系,可是自己毕竟是一代帝王,这种事不能太过分勉强。只有像张献忠这样的人,在到处流窜为害时,一天打到张飞庙,问得庙中供奉的神像是张飞,于是一时兴起,居然懂得姓氏宗族的人伦道理,要到庙里祭拜,下令部下作祭文。可是那些被胁在帐下的穷酸文人作的祭文,引经据典,他自己看不懂,大为不满,一连杀了几个文人,最后还是自己动手写道:“你姓张,咱老子也姓张,咱俩连宗吧!”就这样连起宗来了,成为千秋的笑柄。  可是,朱元璋打算把朱熹拉进自己祖先行列的时候,有一天碰到一个理发的也姓朱,就问理发匠是不是朱熹的后代,这理发匠说:“我不是朱熹的后代,朱熹绝对不是我的祖先。”朱元璋说:“朱熹是前辈大学问家,你就认了吧!”理发匠说:“绝对不是。”这一来,朱元璋“攀亲”的思想发生了动摇,他转念之下,觉得一个平民中的理发匠,尚且不肯乱认祖宗,而自己当了皇帝,又何必认朱熹为祖先,因此打消了原有的念头。可是对于朱熹,还是极力地捧起来。例如,在明朝应试求功名,非读朱熹注解的“四书”不可,后来演变到清朝,承袭明代故事,便以朱注“四书”为考试制度中评判高下、决定取舍的标准本。    有关大盗窃国、小盗窃货等的哲学观念,大概已如上述,暂时不必再加讨论,到此打住。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三千年来的历史经验,素来朝儒道并不分家的传统思想方向施政,固守以农立国,兼及畜牧渔猎盐铁等天然资源的利用以外,一向都用重农轻商的政策,既不重视工业,当然蔑视科技的发展。甚至还严加禁止,对于科技的发明,认为是“奇技淫巧”,列为禁令。因此,近代和现代的知识分子,接触西方文化的科学,哲学等学识之外,眼见外国人富国强兵的成效,反观自己国家民族的积弱落后,便痛心疾首地抨击传统文化的一无是处。如代表儒家的孔孟伦理学说,与代表道家的老庄自然思想,尤其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不值一顾。  从表面看来,这种思想的反动,并非完全不对。例如老子的“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等等告诫,便是铁证如山,不可否认。而且由秦汉以后,历代的帝王政权,几乎都奉为圭臬,一直信守不渝。其实,大家都忘记了,如老子的这些说法,都是当时临病对症的药方,等于某一时期流行了哪种病症,时医就对症处方,构成病案。不幸后世的医生,不再研究医理病理,不问病源所在,只是照方抓药,死活全靠病人自己的命运。因此,便变成“单方气死名医”的因医致病了!  我们至少必须要了解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社会,由周代初期所建立的文治政权,已经由于时代的更迭,人口的增加,公室社会的畸形膨胀,早已鞭长莫及,虚有其表了。这个时期,也正如太公望所说的“取天下者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一般强权胜于公理的诸侯,个个想要称王称帝,达到独霸天下的目的,只顾政治权力上的斗争,财货取予的自恣。谁又管得了什么经纶天下,长治久安的真正策略。因此,如老子他们,针对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病态、社会病态,便说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近似讽刺的名言。后来虽然变成犹如医药上的单方,但运用方伎的恰当与否,须由大政治家而兼哲学家的临机应变,对症抓药。至于一味地盲目信守成方,吃错了药,医错了病的责任,完全与药方药物无关。  例如我们过去历史上所讴歌颂扬的汉代文景之治,大家都知道,是熟读《老子》的汉文帝母子,信守道家的黄老之道的时代。老子传了三件法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汉文帝自始至终,都一一做到了。汉文帝的俭约是出了名的,“不贵难得之货”,也是有事实证明的。他自己穿了二十年的袍子,舍不得丢掉,还要补起来穿。从个人的行为道德来说,一个“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的皇帝,能够如此俭约,当然是难能可贵。又有人献上一匹千里马给皇帝,他便下了一道诏书,命令四方,再也不要来献难得的货物。这是他继承帝位的第二年,有献千里马者的历史名诏。他说:“鸾旗在前,凤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复来献。”  在我们的历史与辑著史书者的观念里,郑重记载其事的本意,就是极力宣扬汉文帝的个人行为道德,如此高尚而节俭,希望后世的帝王者效法。如用现代语体来表达这段史实,是说汉文帝知道了有人来献千里马,便说:此风不可长,此例不可开。;我已经当了皇帝,要出去有所行动的时候,前面有擎着刺绣飞鸾的旗队,正步开道。后面又跟着侍候的宫人们,坐着刻画祥风的车队,带着御厨房,平平稳稳,浩浩荡荡地向前推进,大约每天只走五十华里就要休息了。如果带着警卫的部队,加上军事设备等后勤辎重车队,大约每天只走三十华里便要休息了。那么,我当皇帝的,单独一个人骑上千里马要到哪里去呢?  无论是达官显要,乃至贵为帝王,没有周围的排场,没有军警保护的威风,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而已,并无其他的奇特之处。甚至遇到危难,还很可能正如民间俗话所说“凤凰失势不如鸡”呢!因此,他退还了这匹奉献上来的千里马,并且交代下去,还要算还送马来的来回路费和开支。同时又下了一道命令(当时把皇帝的命令叫“诏书”)宣布说:“朕”(过去历史上皇帝们的自称)不接受任何名贵稀奇的奉献,要地方官们通知四方,以后不要打主意奉献什么东西上来。  这在汉文帝当时的政策作为,的确是很贤明的作风,不只是因为他的个性好尚节俭的关系。在那个时候,从战国以来到秦汉纷争的局面,长达两百余年,可以说中国的人民,长期生活在战争的苦难中。缩短来说,由秦始皇到楚汉纷争以后,直到汉文帝的时代,也有五六十年的离乱岁月。这个时候的社会人民,极其需要的便是“休养生息”,其余都是不急之务。所以他的政策一上来便采用了道家无为之治,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不要主动去生  事)为建国原则。首先建立宽厚的法治精神,废除一人犯罪,并坐全家的严刑。跟着便制定福利社会人民的制度,“诏定振穷、养老之令”。  诏日: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 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 所以振贷之。  又日: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注:年初及随时的意思)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哉!具为令:八十以上,月赐米肉酒。九十以上,加赐帛絮。长吏阅视,丞若尉(丞、尉都是地方基层官职名称)致二千石(地区主政官职称谓)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  学老子的汉文帝绝对没有错。但是后代有些假冒为善,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帝王们,却错学了汉文帝。例如以欺诈起家,取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的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篡位当上晋朝开国皇帝的第四年,有一位拍错马屁的太医司马程,特别精心设计,用精工绝巧的手工艺,制作了一件“雉头裘”,奉献上去。司马炎便立刻把它在殿前烧了,并且下了诏书,认为“奇技、异服、典礼(传统文化的精神)所禁”。敕令内外臣民,敢有再犯此禁令的,便是犯法,有罪。读中国的历史,姑且不论司马氏的天下是好是坏,以及对司马炎的个人道德和政治行为又作什么评价;但历来对奇技淫巧、精密工业以及科技发展的严禁,大体上,都是效法司马炎这一道命令的精神。因此,便使中国的学术思想,在工商科技发展上驻足不前,永远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的形态上。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先后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近年迁居香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南怀瑾先生熟习经史子集,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复旦大学出版社为国内最早出版南怀瑾著述的出版社,也是出版南怀瑾著述数量最多、品种最为齐全的一家出版单位。所出的南怀瑾著述总计有二十四种,基本上都是他的代表作。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著述汇编成十卷,精装印行,以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要。各卷收录情况如下:第一卷:《论语别裁》第二卷:《老子他说》、《孟子旁通》第三卷:《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第四卷:《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第五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第六卷:《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第七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第八卷:《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第九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第十卷:《原本大学微言》。			  		  

编辑推荐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先后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近年迁居香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南怀瑾先生熟习经史子集,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复旦大学出版社为国内最早出版南怀瑾著述的出版社,也是出版南怀瑾著述数量最多、品种最为齐全的一家出版单位。所出的南怀瑾著述总计有二十四种,基本上都是他的代表作。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著述汇编成十卷,精装印行,以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要。各卷收录情况如下:  第一卷:《论语别裁》  第二卷:《老子他说》、《孟子旁通》  第三卷:《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第四卷:《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第五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第六卷:《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第七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八卷:《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  第九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  第十卷:《原本大学微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怀瑾选集(第二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老先生的书看起来就是舒服。书的质量也不错,暂时没发现错别字等问题。
  •   书的内容 挺好的,就是纸张像盗版的
  •   好书!正版图书!包装得好,没有破损!
  •   南怀瑾的书,建议人手一套!
  •   是两本合辑的,很好看的书,很喜欢。如果对历史对国学感兴趣,又没多少时间去读原著或者对历史原著理解不是那么透的话,建议买南老先生的书看看,每一本都不错!
  •   连续买了几本,几本都看了,很不错。可以让你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现今的社会,也可以从中管窥历史
  •   内容不错,但书的纸质是我买过的书里面最差的,是个遗憾。
  •   还可以,觉得南老师讲得不错。。。
  •   好书,废话不用太多,严谨、实用
  •   这一套书很不错,虽然有些不是很赞同
  •   有文化 读懂了也就有文化了。
  •   南怀瑾老先生是当代的鸠摩罗什!
  •   非常喜欢这个系列,精美,适合收藏~~
  •   书,值得三读,一读初知,二读品味,三读思考,大师所作,好书!
  •   南怀瑾的书,不会错的
  •   国学的享受
  •   大师的著作必读
  •   总体还可以哦!总体还可以哦!
  •   书的内容很好,印刷非常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