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研究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聂欣如  页数:469  字数:579000  
Tag标签:无  

前言

  2000年从国外回国在高校任教,便开始开设有关纪录片的课程。时至今日,已经给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水准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要求讲授了有关纪录片的课程。这本书的内容大致上是这些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个人对于纪录片研究的一些心得。  一般来说,有关纪录片的课程有两种讲法:一种是以学习技术为主,掌握机器的使用,拍摄的方法,也包括策划、组织工作、资金募集等等,基本上是把纪录片当成一个工程项目来剖析和实践;还有一种便是以理论为主,讲授纪录片的历史、流派、美学等等,把纪录片当成文化现象来研究。这两种方法的使用因为学校风格的不同和对象的不同有时会各有侧重。而这本书所涉及的纪录片主要是在文化和理论而非技术,这与我现在的工作环境是一个有着美丽校园和悠久文化传统的学校有关,我的同事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文科理论训练,温文尔雅,学理通达,因此会不自觉地要求自己向他们靠拢,尽量要求自己的授课有更多的知识含量,有更明晰的理论脉络。

内容概要

本书是系统阐释纪录片理论的著作,论述了纪录片为什么会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诞生,以及哪些电影大师对纪录片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分析了为什么在50至60年代“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这两个纪录片的主要流派会应运而生,它们所代表的又是哪两种不同的美学观念。对于纪录片的分类、定义、叙事、构成等纪录片理论中的难题,本书亦能够娓娓道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从容予以论证;即便是有关“纪录片真实性”这样棘手的美学问题,本书也能够旁征博引,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字学等不同的学科寻找理论和事实的支撑,从而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是一本适合纪录片研究者和对纪录片理论感兴趣者阅读的书籍。

作者简介

聂欣如,男,1953年出生;曾在北京电影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德国科隆媒介艺术学院等高校学习;曾担任影视剧导演、编剧等工作;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关注国内外纪录片研究的动向,并参与纪录片的制作,1996年制作完成的纪录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纪录片的起源 第一章  早期纪实电影   第一节  可疑的“纪实”   第二节  缺失的纪实观念   第三节  虚构的真实 第二章  弗拉哈迪与纪录片的雏形   第一节  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念   第二节  非虚构搬演   第三节  深入了解对象   第四节  强调画面效果,而不是依靠蒙太奇   第五节  传奇性的故事 第三章  维尔托夫与先锋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电影   第一节  维尔托夫的生平和电影实践   第二节  “电影眼睛”理论   第三节  “电影眼睛”产生的时代和意义   第四节  维尔托夫的影响 第四章  格里尔逊与纪录片的诞生   第一节  “纪实”的美学   第二节  《漂网渔船》的纪实性及其接受   第三节  《漂网渔船》的艺术性   第四节  《漂网渔船》的倾向性   第五节  《漂网渔船》的实用主义 第五章  伊文思的道路   第一节  实用主义纪录片   第二节  政治性实用主义纪录片产生之背景   第三节  政治性实用主义纪录片的影响第二部分  纪录片的主要流派 第六章  美国直接电影   第一节  直接电影代表作分析   第二节  直接电影的特点   第三节  直接电影产生的背景   第四节  直接电影的影响和意义 第七章  法国真实电影   第一节  真实电影代表作分析   第二节  真实电影的美学   第三节  真实电影产生的背景   第四节  真实电影的发展和影响第三部分  纪录片的分类和定义 第八章  纪实性纪录片   第一节  结论性纪录片   第二节  陈述性纪录片 第九章  宣传性纪录片   第一节  宣传性纪录片   第二节  宣传教育性纪录片 第十章  娱乐性纪录片   第一节  诗意性纪录片   第二节  娱乐性纪录片 第十一章  实用性纪录片   第一节  实用政治纪录片   第二节  认知性纪录片   附录  试论迈克·摩尔纪录片及其“游戏”风格 第十二章  纪录片的分类原则和定义区域   第一节  分类诸说   第二节  分类原则和纪录片的定义   第三节  纪录片的分类   第四节  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   附录  纪录片与电视媒体 第十三章  纪录片的定义和“非虚构”   第一节  哲学中的虚构与非虚构   第二节  历史学中的虚构与非虚构   第三节  纪录片与非虚构第四部分  纪录片的构成 第十四章  纪录片的选题   第一节  主题先行和主题后行   第二节  猎奇和个性化   第三节  兴趣所在和责任所在 第十五章  纪录片的采访   第一节  采访的观念   第二节  采访者的准备   第三节  采访者的技巧   第四节  采访的形式 第十六章  纪录片的拍摄   第一节  旁观   第二节  在场   第三节  口述电影   第四节  搬演   第五节  艺术化 第十七章  纪录片的叙事(一):素材   第一节  纪录片的素材   第二节  素材关系   第三节  单纯化素材纪录片   第四节  美学讨论 第十八章  纪录片的叙事(二):语法和修辞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第二节  纪录片语法概要   第三节  纪录片修辞概要 第十九章  纪录片的叙事(三):人称和旁白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叙述主体   第二节  旁白第五部分  纪录片的美学 第二十章  纪录片与真实   第一节  真实与真理   第二节  真理与真诚   第三节  真实与记录   第四节  真实何在 第二十一章  纪录片与制作者   第一节  知识和信念   第二节  欲望和信念   第三节  坚定的信念   第四节  不坚定的信念 第二十二章  纪录片与对象   第一节  对象社会角色的转换   第二节  对象的回忆   第三节  对象的内心世界 第二十三章  纪录片与观众   第一节  纪录片观众的基本心态   第二节  接受和拒绝   第三节  诱导的需求   第四节  契约关系附录(译文)  纪录电影理论:对于萌芽和问题的历史回顾  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  采访理查德·利柯克  我的口述电影之路引注书目

章节摘录

  在几乎所有有关纪录电影史的论述中,都将纪录电影的起源追述到了电影初创的时代。这里面有卢米埃尔最早拍摄的《工厂大门》、《代表们的登陆》、《火车到站》等著名的影片。按照巴尔诺的说法,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除了《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等几部是专门在摄影机前表演的作品之外,大部分都来自‘现实’,没有使用演员”①。乔治。萨杜尔似乎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说:“纪录片是在卢米埃尔的摄影师们拍摄长篇新闻片的时候创造出来的。”②这样的说法尽管在比较粗放的电影史观内可以成立,但对于站在我们今天的立场来认识纪录片却没有太多的帮助,甚至还可能产生错误的引导。这是因为我们今天把纪录片定义为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凡是具有虚构性质的影片,哪怕看上去再真实,也必须从纪录片的范围内将其剔除。  第一节 可疑的“纪实”  最早对卢米埃尔兄弟拍摄影片的纪实性提出质疑的,可能是一个叫亚历山大.克鲁格的人,他说:“纪录片最早并没有作为一种样式与故事片相分离,尽管人们可以把路易。卢米埃尔最初拍摄的那些影片称作纪录电影,但在这些影片中并不能排除搬演。”③卢米埃尔兄弟的第一部影片是《工厂大门》,因为是第一部,所以也就有名。这部影片表现的是卢米埃尔的工厂午休时工人们离开工厂回家吃饭的情形。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23个章节,主要对纪录片理论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弗拉哈迪与纪录片的雏形、维尔托夫与先锋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电影、伊文思的道路、法国真实电影、纪录片的分类原则和定义区域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纪录片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