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学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罗振亚,李锡龙  页数:31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套教材力求从“现代中国文学”的新文学史观出发,将1898~1949年间的文学视为一个整体板块,以“现代性”的观念和精神,贯穿文学思潮、理论论争的描述和流派、作家、作品的解析过程。考虑到学习者的特殊需要,在内容阐释上尽量系统规范、准确客观,同时兼顾一定的思想含量和学术新意,注意同学科已经出版的《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A、B卷)配合、呼应。写法方面也根据不同研究对象和文体的特点,采用多元的视角,运用恰适的方法,体现出相对的开放性,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书籍目录

绪论一、走向“现代”的艰难历程二、个性品格的寻求与确立三、“硬币”的两面:价值与局限第一章 从晚清走来:现代中国文学的萌动一、清末文学的启蒙二、“小说界革命”三、谴责小说与“鸳鸯蝴蝶派”小说四、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五、域外文学与文化的译介第二章 文学革命的发生一、《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蓄势”二、文学革命的“发难”三、同复古派的理论斗争四、新诗的“尝试”与小说的“革新”五、“问题剧”和新式散文第三章 鲁迅:思想与艺术的双向启蒙一、伟大作家崛起的心路历程二、《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小说创作三、走向独立的文体:“杂文”的成就四、别开生面的《野草》和《朝花夕拾》第四章 郭沫若:情感支撑的文学世界一、一个诗人和戏剧家的心灵史二、《女神》:狂飙突进的自由宣言三、历史剧:从《三个叛逆的女性》到《屈原》第五章 文学社团的竞相发展一、高扬现实主义: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二、开一代浪漫主义先河:创造社的创作三、新月诗派与象征诗派四、语丝社与沉钟社五、乡土小说的崛起第六章 闪烁于“文化战国”时代的星辰一、闻一多、徐志摩和李金发二、郁达夫的自传小说与张资平的情爱小说三、“美文”运动中的周作人与朱自清四、“独幕剧圣手”丁西林和田汉、欧阳予倩的创作第七章 左翼文学的历史演进一、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转换二、“左联”的成立及其历史成就三、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等派别的话语对立四、“鲁迅风”论争与杂文的再度繁荣第八章 茅盾的社会剖析及其影响下的长篇小说一、写实风格的最初烙印二、《子夜》:都市文学的“扛鼎之作”三、揭露黑暗的日记体小说:《腐蚀》四、李劫人的“风俗史”五、沙汀与艾芜第九章 老舍:市民文学的集大成者一、早期讽刺文学的“实验”二、《骆驼祥子》:为城市贫民“立传三、沉实厚重的“恨史”:《四世同堂》四、老舍作品的“京味儿第十章 巴金:为青春“立像一、无政府主义和作家的“纠缠二、《激流三部曲》:叛逆宣言与热血文学三、《寒夜》:风格转变后的力作第十一章 现代话剧文学的高峰:曹禺一、开始即高峰:《雷雨》和《日出》二、另一向度的探索:《原野》三、进入艺术化境的《北京人》第十二章 沈从文:建构人性的庙宇一、湘西“牧歌”的滋生与流变二、人性美的典范:《边城》三、长篇小说和湘西散文第十三章 艾青及30年代诗歌大潮一、艾青:开放的现实主义歌唱二、田间与臧克家三、《现代》杂志和现代诗派四、中国诗歌会五、后期新月诗派与殷夫的“红色鼓动诗第十四章 色彩纷呈的小说流派一、“革命”加“浪漫”的小说模式二、左翼作家的小说三、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四、新感觉派的“横空出世五、京派小说的坚实探索第十五章 战时文学的民族化选择一、“文协”和文学界抗日统一战线二、延安整风运动和《讲话》的出台三、文学的“工农兵”方向四、在文学论争中前行五、“孤岛文学”现象第十六章 走向综合与平衡的诗歌一、“崇高的山”:七月诗派二、“深沉的河”:穆旦为代表的西南联大诗人群三、解放区:长篇叙事诗的空前繁荣四、国统区:别开生面的政治讽刺诗第十七章 解放区文学的新面貌一、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探索二、孙犁的诗化小说三、土改史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四、“新英雄传奇”:写作空间的开拓五、新歌剧的崛起:《白毛女》六、报告文学的新发展第十八章 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意外“收获一、“古为今用”:历史剧的兴盛二、走向讽刺的戏剧:陈白尘等的创作三、暴露与体验:路翎、黄谷柳等的小说四、张恨水、徐讦和无名氏的通俗小说五、夏衍:现实主义的选择六、新“儒林外史”:《围城》七、奇迹:“张爱玲现象八、梁实秋的“雅舍”散文后记

章节摘录

  为实现这一目的,《新青年》的知识分子们进行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声势可观、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希望通过这样的启蒙挽国族于危亡之中。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斗争艰苦卓绝,精英知识分子们从两个方面来完成这项艰难的革命性工作,以现在的眼光回头看他们的工作,大约可以用一“破”一“立”来总结。  破,即破除封建文化专制主义,重新评价历史上的价值观念,倡导思想解放和思想自由,以反封建、反传统为突破口,争取使中国民众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这种破除旧思想和文化的思潮,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新思潮”。“我以为现在所谓‘新思潮’,无论怎样不一致,根本上同有这公共的一点:——评判的态度。孔教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孔教的价值;文学的评论只是要重新估定旧文学的价值;贞操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贞操的道德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旧戏的评论只是要重新估定旧戏在今日文学上的价值;礼教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古代的纲常、礼教在今日还有什么价值;女子的问题只是要重新估定女子在社会上的价值;政府与无政府的讨论,财产私有与公有的讨论,也只是要重新估定政府与财产等等制度在今日社会的价值。”①  这是一场对旧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重新估定与批判的运动,它主要围绕许多具体的社会问题比如妇女、教育、家族、劳工、宗教乃至贞操观、爱情观等展开,这种对思想问题的具体化和针对性的讨论,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文化批评的土壤。在当时,关于女青年离家出走,追求恋爱自由抗婚或自杀的事件常出现在新闻报道或文学作品中。事实上,妇女解放是可以作为衡量社会解放的某种尺度的。“在五四以后,新一代知识妇女由观念革新所带来的行为改变,正具有这种意义。它是个性解放问题,同时却又是政治性问题。因为它所引起的反应正是政治性的压制、干扰、打击、破坏,它激起的是保守派、卫道派的攻击、诬蔑、丑化、迫害。从胡适提倡易卜生的《傀儡家庭》的巨大反响到鲁迅为女师大风潮痛斥章士钊、杨荫榆,都反映了这一特色。”②  “我们因为要创造新时代、新社会生活进步所需要的文学、道德,便不得不抛弃因袭的文学、道德中不适用的部分。”③在破除封建道德的基础上,《新青年》主张广泛吸收来自西方的文化、知识与观念。这其实是一种“建立”的工作——陈独秀提出了“以欧化为是”,胡适提出了“输入学理”,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等,他们都主张以大量的热情吸引新的信息,使国家早日追赶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中国文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