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的盛衰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明 编  页数:21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1868年作为日本资本主义开端的明治维新开始,阐述到20世纪初日本资本主义用三十多年时间赶超领先其一百多年的欧美发达国家的历程,介绍其企业集团、财政政策,并分析20世纪末日本经济衰退原因等。

书籍目录

引 论一、幕藩体制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二、明治政权的“殖产兴业”政策三、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1.产业革命2.近代企业组织制度的建立3.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以及财阀经营形态的变化4.经济统制与经济军事化第一章 日本的企业集团一、企业集团的形成和确立1.战后日本财阀的解体2.战后日本企业集团的形成二、企业集团的特征、功能和作用1.企业集团的基本特征2.企业集团的功能3.企业集团的作用三、企业集团的发展1.泡沫经济危机对企业集团的冲击2.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第二章 日本企业的产权制度一、日本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1.战前日本公司产权结构的状况2.战后日本公司产权结构的特征3.法人相互持股形成的背景二、日本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1.日本公司股权性质的变化2.日本公司制度的形式化3.日本公司“法人所有实质化”的表现4.日本经营者的权利基础三、日本企业集团的产权制度特征1.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化2.系列融资制度化3.交易关系内部化四、日本公司治理结构1.日本公司治理结构2.主银行制度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重构……

章节摘录

  旧财阀系三大企业集团及银行系三大企业集团的形成,一般都认为是首先以“系列融资”为实际意义上的开端,在相互持股的基础上,垄断资本通过系列融资这一资金纽带,把属于同一系列的企业重新聚集在一起。如三井、三菱、住友、第一劝业、富士、三和等大都市银行均有意识地通过系列融资,分别将本系列的大企业紧紧结为一体。可见,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企业集团,首先是以融资系列的形式开始形成,然后随着经济、政治形势的成熟发展,进一步形成垄断性质的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形成的最重要手段是相互持股。相互持股是指旧财阀系大企业股票集中形式不像过去那样的向财阀本社或财阀家族集中,而是旧财阀系各大企业之间相互持有。由于日本于1949、1953年两次修改禁止垄断法,使在战前就已出现雏形的相互持股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以第二次修改《禁止垄断法》为契机,以银行为中心的股份持有积极进行,但是财阀系各大企业集团不仅仅单是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机关取得股份,同系大企业也积极取得银行等金融机关的股份。在三菱银行发行股份总数中,被本系大企业持有股份的比率(同系持股率)在1953年3月仅占1%,但一年后,在1954年9月猛升为13.9%,1958年又增至20.7%。三井银行从1954年9月的12.4%增至1958年的17.8%。住友银行从1953年3月的4.5%增至1958年的16.5%①。  《禁止垄断法》的修改促使相互持股比率急剧上升,在整体上提高了股份的集中度。但促使旧财阀系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加强集团内相互持股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发生的一系列投机收购旧财阀系大企业股份的恶性事件,有代表性的可举出“阳和不动产事件”。  旧三菱本社下属直系企业三菱地所在东京丸之内拥有大片土地。在解散财阀中,三菱地所被一分为二,即阳和不动产和关东不动产2家公司。在1952年股市低迷中,被以藤纲久二郎为首的投机集团进行了垄断收购,当时阳和不动产的注册资本是3600万日元,共发行股票72万股,其中25万股落入藤纲集团之手。此后股价剧升,每股升至1600日元的高价。阳和不动产的经营者感到极度威胁,遂向三菱各大企业求救。在三菱银行会长加藤武男的倡议下,召开了三菱首脑会议,会议决定以当时每股1600日元的价格把被恶意收购的股份全部购回。承购者为三菱系10大企业,收购资金由三菱银行负责融资。同时以此为契机,使阳和不动产与关东不动产合并,恢复三菱地所。所以在1952年度三菱地所的同系持股率相当高,1953年超过30%以上。以此为契机,三菱企业集团的重组步伐加快,这是由于通过这次危机及解决,使各大企业深感“集团”力量的重要性。  三井企业集团也发生了类似的“大正海上火灾事件”和“三井不动产事件”等,在1954年三井不动产的同系持股率高达20.8%,大正海上火灾也超过30%。  这类事件之所以连续发生,是由于当时财阀系大企业的股份所有结构处于极为混乱的状态,由于解散财阀。使股份过度分散,缺少“稳定股东”等原因所致。在依靠集团协作,解决了这类事件之后,相互持股比率便有了更大飞跃。促使相互持股率上升的另一个背景原因是:在增资时向第三者分摊股权,如三菱尚事在1954年7月实现“再统一”之后,于12月进行了大幅增资,由合并时注册资本金的6.5亿日元增至25亿日元。从增资前后三菱商事的同系持股情况看,增资前,三菱系各大企业在总发行股数的l 300万股中只持有153万股,仅占其总数的11.7%;但在增资后,在总发行股数的5000万股中,持有1667万股,占其总数的33.5%。  共同投资公司是企业集团形成的另一重要手段,在经济高增长中,日本产业结构发生变动,而这种“产业结构的激烈变动,对于正在以企业集团形式进行重组的垄断资本是个很大冲击。最大问题就是构成企业集团的企业原有产业基础与正在形成的重化学工业之间的不相适应。旧财阀系集团在生产上是以矿山一一煤炭化学为中心,而把重点放在通过商社从流通过程进行积累,通过银行实行金融支配上”。重工业是垄断程度最高的部门。它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所以,在重化学工业化过程中,要求大型企业的出现。但在经济高增长之初,日本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且技术水平落后。日本要想取得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必须建立一批在规模上、技术上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大企业,这就为日本垄断企业集团大企业的出现提供了现实的必要性。1955年,日本通产省发布《石油化学工业育成对策》,开始推行石油化学第一期计划。首先旧财阀系三大企业集团采取共同投资公司形式,积极向石油化学工业发展。1955年7月,三井石油化学成立,注册资本金2.5亿日元,由三井企业集团8家大企业共同出资,其中,三井化学出资比率29.89%、三井矿山9.98%、三池化成9.98%、三井金属9.98%、东洋高压9.98%、兴亚石油9.98%、东洋人造丝9.98%、三井银行9.98%。1956年4月三菱油化成立,注册资本金2亿日元,由三菱企业集团8家大企业共同出资,其中,三菱化成出资比率22%、三菱人造丝22%、旭玻璃22%、三菱商事11%、三菱会属11%、三菱银行10%。住友企业集团也成立了住友化学。在这一过程中,旧财阀系三大企业集团出现两个新特征:其一,通过参加共同投资公司的各企业间技术上的有机结合,为企业集团的纽带增添了新的要素;其二,石油化学工业的大部分以由外资所控制的石油为原料,加之石油化学产品的制法几乎都是欧美各国所发明,因此,企业集团在技术与资本两方面都加深了与外资的联系。  在共同投资公司成立方面,社长会发挥出重大作用,据记载,为解决当时三菱矿业大批工人失业的问题,“金曜会”于1953年11月8日召集三菱企业集团各大企业社长、人事部长及劳务部长,就成立三菱水泥以救济三菱矿业事宜进行广泛商议,并特别成立“有邻会”,作为推进这一项目的联络机构。  总之,由于恢复了一度被禁止使用的旧财阀商号和商标、重新统一被强制解体的商社、银行系列融资的形成、由修改禁止垄断法所引起的相互持股、共同投资公司等的出现,等等,使财阀企业间横向联系加强了。在20世纪50年代,三菱、三井、住友旧财阀系三大企业集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组成。  ……

编辑推荐

  序言  俞敬忠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当我有幸先睹《东邻日  本》这套丛书初样时,仿佛走进了日本的过去与现在,缩短了与邻国的时空距离,缩短了与邻  国人民的心的距离。    《东邻日本》丛书由江苏省日语教学研究会组织编写。该套丛书的特色之一是“全”,从  政治、军事到经济、科技,从历史、地理到语言、文化,从国民意识到国际关系,比较全面地  介绍了日本的方方面面。每个专题一册,共十数册,真可谓是关于日本的一套小百科全书。目  前国内不乏介绍日本的图书,但如此全面、详尽的丛书,其他尚未见到。  该套丛书的特色之二是“广”,既面向日本研究者,也面向日语学习者,更面向所有意欲  了解日本的普通读者。可谓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该套丛书的第三个特色是“信”,作者都是在高校从事相关研究与教学的专家学者,书中  既有客观介绍,又有精当分析,反映出作者个人长期的研究积累,资料的翔实,分析的严谨,  都是值得信赖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历史久远,文化渊源相近。愿这套丛书的问世,对加强中日交流  ,增进了解,促进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起到积极的作用。谨以此愿望,缀数语为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日本经济的盛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