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本与人本

出版时间:2008-06-01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向义  页数:170  

内容概要

本书一方面对“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理论进行质疑,另一方面又深入展开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研究。首先,从“共时态”横向的维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关系,分析科学发展观同当代世界其他发展理论的关系,据此,论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蕴,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总体趋势,借此来阐述“以人为本”发展理论的当代合法性基础。其次从“历时态”纵向的维度,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同“以物为本”的发展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推进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理解。    本书的主要读者以发展哲学、发展社会学相关人士为主,也可作为教育界及政府决策者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以人为本的发展的哲学合法性 二、以人为本的发展与现代化的关系 三、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第二章  以物为本的发展理论 一、以物为本的发展理论的内涵 二、以物为本的发展理论的前提批判 三、学界对以物为本的发展理论的批判 四、对“批判”所做的批判分析第三章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的重建 一、以人为本与当代社会发展观 二、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 三、转向生活质量的发展理念 四、建立可持续的消费理念 五、实现科学技术的人本化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一、可持续发展与工业文明的关系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背景分析 三、两种对立的可持续性范式 四、国内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局限性 五、转向“人”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及其问题 一、中国对发展理论的理解 二、发展实践取得的成就 三、发展实践中的问题 四、发展实践的原因分析 五、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发展理论,顾名思义,也就是关于“发展”的理论,但严格地说,“发展理论”指的是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发展的理论。这样,二战以前的关于发展的理论以及战后发达国家的如何继续发展的理论就不再属于“发展理论”研究的范围。尽管发展理论研究也会涉及到它们,但这是由它们与“发展理论”的关系决定的。不管怎样,“发展理论”都要以“发展”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也要以“以人为本的发展”的存在为前提条件。我们这里先从哲学基础上来论证“以人为本的发展”的合法性,进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才有存在的依据。提到“发展”,就不能不说另一个使用频率更高的语词“现代化”,这里将分析它们的关系,缺少了这一视角无疑会造成一种缺憾。另外,从“以人为本”的视角看,必然要涉及到另外两个语词“人本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对它们之问的关系进行分析实属必要。一、以人为本的发展的哲学合法性“发展”作为一个现实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人类从进化为人的时候就已经处于发展过程之中了。人类很早就在使用“发展”一词。古代的辩证法理论就在研究发展问题,但古代人并不真正理解发展的本质。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的发展观念只是自发意义的。人们对于“发展”的自觉研究,只是一两个世纪以前的事情。“只有‘发展’成为人的自觉追求的目标,即人们进人自觉的发展阶段,发展的观念才有可能被真正建立起来,发展的实质才可能被人们真正地掌握。这是在进入近代以后逐渐达到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社会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而又迫切的现实问题,“发展”成为一种现实的世界性运动,“发展”研究成为一种世界性显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问题成为各学科竞相关注的焦点,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人类学、哲学等学科纷纷从各自的视角研究发展问题。各种研究机构也随之建立,联合国各机构也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开展多种研究。纵观这些发展研究,它们对发展含义的理解是不同的。

编辑推荐

《物本与人本:发展理论的迷失与重建》对发展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发展就是指“人”的发展,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是一种“重建”:在发展理念上,要从谋求“物”的增长转向谋求“人”的发展,树立生活质量的发展理念:在发展手段上,要从依靠“物”的投入转向依靠“人”的能力,实现主体人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物本与人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里面的字小了些,不过总体还挺满意的。
  •   虽然没有超越,但还是不错的小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