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B001IXR5LK  页数:46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一改50多年来中国新闻史作中国革命史、政治史的价值观和通史写法的传统体例,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分别对中国古代传播、近代传教士报刊、民族报业、期刊业、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教育、新闻制度和新闻思想等进行了系统描述与评价,勾勒出中国新闻传播发展的历史全貌。全书史料翰富、观点新颖、体例独到、文字简洁。本书可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及研究生的教材。

作者简介

许正林,1958年10月生,湖北沙市人,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告学系主任。     
  许正林多年来致力于传播史论、西方广告理论、文学史论、宗教史论的教学与研究,近年主持上海市教委哲社课题“欧洲传播学理论研究”(2003-2004年度),国家体育总局项目“体育传播学理论体系研究”(2006-2007年度)、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新闻编辑》等。已出版独立著作有《欧洲传播思想史》(荣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新闻编辑》、《老舍》等。在美国、加拿大、德国以及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现兼任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广告业发展报告》编委、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大学三杰体育传播研究所执行所长。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古代传播活动与媒介  第一节  古代传播活动  第二节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与报刊第二章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报刊  第一节  传教士来华办报概况  第二节  传教士报刊的意义与影响第三章  民族报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民族报业的先声  第二节  政治报刊的兴起  第三节  商业报刊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节  国民党政府报刊  第五节  共产党红色报刊  第六节  新中国报业的发展第四章  期刊的发展  第一节  初期报刊的同脉发展  第二节  期刊的独立发展与繁荣  第三节  期刊的艰难发展  第四节  新中国的期刊发展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期刊的繁荣第五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  第二节  国民党的广播事业  第三节  民营广播电台和外商广播电台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第五节  新中国广播电视网的建立  第六节  广播电视的改革转型第六章  新闻通讯社的发展  第一节  外国通讯社的垄断  第二节  红色通讯社的发展  第三节  国民党通讯社的发展  第四节  私营与日伪通讯社  第五节  新中国的通讯社第七章  新闻政策与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古代的言论制度  第二节  清末新闻法制的建立  第三节  民国临时政府的新闻政策  第四节  国民党的新闻政策  第五节  革命时期共产党的新闻政策  第六节  新中国的新闻法制建设第八章  中国新闻观念的演进  第一节  官报新闻思想  第二节  中国新闻思想的萌芽  第三节  中国新闻思想的形成  第四节  中国新闻思想的成熟附  中国主要报刊名录(1807~1949年)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古代传播活动与媒介  第一节 古代传播活动  一、人类早期的传播活动  传播活动是人类生存的主要方式之一。传播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类的传播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出现就出现了。  根据历史考古发现和历史学家们的描述,在中国这块版图上,大约在170万年前,人类活动的历史就已经开始了。其中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已进入直立人阶段,开始运用火和制造简单石器。大约到100万年前陕西蓝田出现直立人,这是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直立行走促使人生理上声带的形成,为语言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火的发现,除了抵御严寒外,也促成熟食方式,有利于营养吸收,促进人脑的发育与进化,脑的发育为思维和语言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条件。“随着人的舌头、口、辨声系统、话语控制能力和脑组织结构及机制的进化,言语便出现了。”按照现代遗传学的观点,人生来就有掌握言语的能力,其实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  大约到5万-3万年前,人类由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进化,精巧加工的石器、弓箭和投矛器开始出现,这说明人类已经进入群居生活和集体生存的阶段。在这样的阶段,先民为生存的需要、生产的需要,必须协调行动。在这种协调中就有了简单的信息传播活动。这些信息中有新鲜的,也有陈旧的、重复的,其中传递新的信息,就应该是最初的新闻传播活动。  现代传播学者根据古代传播活动的形式,将原始新闻传播活动描述为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像传播四种方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新闻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