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就这样写(高中)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方仁工 编  页数:352  

前言

  中小学生怎样把作文真真正正、切切实实地写好,许许多多的语文老师都有着自己的“锦囊妙计”,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都有着自己的精辟论述。我们编写的这一套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三本《作文就这样写》,未必见得是写好作文的“万应灵药”,但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中的一些见解、观点和做法,都是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实实在在的心得体会。  上海市教委和教育党委,为了让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提高,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名校长实训基地、名师培养基地和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系列丛书”之一。主要讲述了高中学生在作文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每个问题下,分别有简要的回答、生动的范例、训练的要领、思考与练习、点评与修改等栏目。既便于学生自学、又可供教师作为教学拓展读物。

作者简介

方仁工  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语文德育研究实训基地主持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市北中学名誉校长。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著作有《议论文写作技巧》、《说明文写作开窍》、《名师教你学习方法·记叙文》、《高中语文阶梯训练·作文十五阶》、《方老师教作文——作文不难》等。

书籍目录

1.作文不知写什么是好怎么办?2.作文老是写不好怎么办?3.作文应当怎样表达才好?4.作文难道一定要有中心思想吗?5.写真人真事可以虚构吗?6.虚构的作文难道不宜提倡吗?7.材料作文有哪些种类?8.写人怎样才能写得生动?9.场面描写有什么“窍门”?10.景物描写怎样才能生动传神?11.作文中的抒情怎样才能使人感动?12.怎样克服议论空洞的毛病?13.怎样灵活运用说明的方法?14.多种表达方式如何综合运用?15.如何从材料中提炼观点?16.作文的材料怎样组织才能吸引读者?17.作文怎样才能把细节写好?18.怎样使文章的过渡照应自然恰当?19.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20.怎样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21.写好读后感和观后感的关键是什么?22.怎样写出有新意的寓言、童话?23.怎样将小说改编为剧本?24.怎样将古典诗词改写成散文?25.怎样写好古典诗词的鉴赏性文字?26.怎样写好自我介绍性的文字?27.怎样写好总结性质的文字?28.怎样写好对人物的评价?29.写书信怎样才能做到得体?30.写游记怎样才能引人入胜?31.怎样写好有感而发的文章?32.怎样写好计划性文字?33.诗歌怎样才能写出诗意?34.怎样写好作品中的“我”?35.怎样写具有讽刺意味的小品文?36.怎样写情真意切的随笔?37.怎样写好借物寓情的文章?38.怎样为小生物“写真”?39.怎样的语言才算得上是作文的好语言?40.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思如泉涌”?

章节摘录

  1 作文不知写什么是好怎么办?  简要的回答  进入高中阶段,同学们在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写作经验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但提起作文,不少同学仍有畏难情绪。拿到一个作文考题,或者面对一次作文训练任务时,倒不是无话可写,而是不知写什么是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临事而迷”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会因人而异,但归结起来可能与作文中的积累缺失、思考缺失和方法缺失等因素有关。所以要解决不知写什么是好的问题,不妨在丰实写作积累、提高思考能力和改进作文方法与策略等方面切实下点功夫。  首先,要有意加强四种积累。古人提倡写作要“厚积薄发”,强调的是积累要丰厚,这当然是重要的。但要使积累真正为写作服务,还得讲究一点科学方法。首先要注意积累的方向性与选择性。中学阶段,我们建议加强这样四种积累:一是积累生活素材,留心观察各种有关人情事理的生活现象,特别要学会关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二是积累语言素材,既要留心日常交际中鲜活朴实的口头用语,也要留心阅读中接触到的优美典雅的书面用语,做到勤学勤记;三是积累思想素材,留心各种语言文字中传递的丰富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四是积累写作经验与方法,要留心模仿学习各种好的作文构思与表达技巧,要多多动笔。有了这四个方面的积累,写作素材的储备就可能更有针对性和条理性。有些同学的积累缺失就在于方向不明,杂乱无章。  其次,要自觉养成深思慎取的好习惯。要使看似庞杂的积累真正处于激活准备状态,离不开深入细致的思考。面对芜杂不清的生活现象,我们要多想想其产生的前因后果,想想其与别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想想事物潜在的发展性,进而想想其是非善恶,才可能作出客观准确的价值判断。其实思考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要知道作文写什么,关键要心中想明白。因为思考,冰心的《一只木屐》在她的心头浮现了整整三十年,我们如果也能让一个问题(命题)在心头浮现哪怕一个星期,也是一种好习惯。而有些同学的问题在于,平时懒于思考,久而久之产生严重的思维惰性,以致对身边的生活现象熟视无睹,一到写作文时,就只好胡思乱想了。  再次,要不断改进作文的方法与策略。作文时,善于调动自己已有的积累,审题运思方向对头的方法才能算得上是好方法。为此,我们提倡三个优先,即优先写有切身体验的,优先写有真切感触和认识的,优先写想得清楚和说得管用的。两种作文可以不写,一是你不写别人也知道的,二是你写了别人也不知道的。有些同学的毛病就出在不是人云亦云,就是好高骛远。这不仅是方法问题,也是态度问题。克服这种毛病的方法之一,就是学会坦然地面对真实的自我。现在,在有些同学中有种不好的倾向,认为写文章就是要显示自己的文化积淀有多深,文学素养有多高,结果言必称古,不是历史名人满天飞,就是名人名言遍地走,唯独看不见现实生活的影子,显不出心中的真情实感,作文的成效当然要大打折扣了。为此,我们提倡多写有“我”之文,在作文中展现属于自我的生活色彩和思想情感。2005年的上海高考作文要求同学审视文化生活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有位同学以《金庸伴我成长》为题,避重就轻,自然为文,大获成功。  下面请读读两位名家的写作经验之谈。  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觉一片空虚,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无论是以“人生于世……””来开始,或以“时代巨轮……”来开始,都觉得文思枯涩难以为继,即或搜索枯肠,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内容贫乏,索然寡味。胡适之先生告诉我们:“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们心中不免暗忖:本来无话可说,要我说些什么?“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赖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腹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过是诠释之学,不见得就能做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想象不充,联想不快,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  渡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有个我在,“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对于什么都有意见,而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一事未竞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有时作翻案文章,有时竞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往好听里说是班固所谓的“下笔不能自休”。也许有人喜欢这种“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  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切题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写,不恰当的词字,统统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删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所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  这是梁实秋先生关于作文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作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体要经过“无话可写”、“有话乱写”和“有话不写”(懂得爱)三个阶段。要使作文不断进步的关键是既要有广博的阅读与生活积累,还要“有赖于思想的启发”和“知道割爱”的眼力。  在我的文章中,自认为那些不错的句子都是一字一句认真苦磨出来的,但奇怪的是,其中最令我满意的文笔却并非如此。往往是,熬了很久,苦了很久,头脑已经有些迷糊,心志已经有些木然,杯中的茶水又凉又淡,清晰的逻辑已飘忽窗外,突然,笔下来了一些句子,毫无自信又不能阻止,字迹潦草地任其流泻,写完也不会细加捉摸,想去改动又没有了心绪,谁知第二天醒来一看,上上下下都不如这一段精彩。  这种情况多次反复出现之后我终于学会了等待。等待不是不写,仍然一字一句认真推敲,但心底明白,再推敲也推敲不出那样的段落,全部推敲只是等待,等待着那个时刻的出现。  人们习惯把这样的情形说成是灵感。也想不出其他更确切的词汇来了,就说是灵感吧。依我看,灵感是生命的突然喷发,生命大于理智,因此在喷发的当口上,理智已退在一边。  很多人的灵感产生在写作的起点上,好像是走在路上,或坐在车上,突然灵感来访,有了一个精妙的构思,便赶紧回家,快快提笔。我的情况不是这样。我的灵感大多产生在写作过程之中,而开始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则不是由灵感引发,往往是理智的推动。  我不是天才,因此我的灵感并不呈现为波澜壮阔的状态,而只是片段闪光。我的灵感也不能巍然自立,而只能依存于叙述对象和叙述过程之中。当我越来越深地体验着叙述对象和叙述过程,不知不觉之中已把自己融入其间,然后才有生命潜藏的唤醒。  苦思只是某种准备,准备再好也可能不来,准备草率倒可能来了,这里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写作中始终没有找到灵感,那就废弃这篇文章。  这是余秋雨先生关于写作的一种独特的个人感受。他认为“最佳文笔非苦思所得”。写作需要灵感,但灵感的降临,需要“苦思”与“理智”的参与,因此有时需要学会等待,甚至学会放弃。  的确,作文是种艰苦的劳动,常常会陷入苦思不得的困扰,这一点也不奇怪。作家因写不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也会选择“废弃”,但即便“废弃”也是苦思的结果。所以在“不知写什么是好”的时候,不要轻易怀疑自己,要学会用“苦思”为自己打开积累的仓库。  生动的范例  面向大海  当有人问我属什么的时候,我常开玩笑地回答说“属猫”,因为我和猫一样喜欢吃鱼腥。我出生在东海之滨的温暖之州——温州,从小吃海鲜长大。但是坐落在瓯江之畔的温州,并不直接面对大海。小时候,我的父亲从温州坐轮船出差去上海,我真想跟他一起去乘船,看一看壮阔无比的大海。  我在1957年考上北京大学,离开温州时走的是陆路。直到1961年暑假回家的时候,才有机会乘海轮出瓯江,进东海,前往大海。我这才第一次见到大海。我久久地倚在甲板的扶栏上,迎着海风,面对大海。大海无边无际,粼粼波光在阳光下闪烁。船头犁开碧波,卷起一道白色的波澜。海鸥在浪花间追逐,不时猛然俯冲,捕食着“海鲜”……大海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海纳百川,无比宽广。从那以后,我一次又一次面对大海:在海南岛,我见到海浪温柔地轻吻着沙滩;在黑海之畔,我见到月光下的海面像一面平静的镜子;在旧金山“十七英里”那高耸的悬崖旁,我见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不过,站在海边,或者站在甲板上,我只是见到大海的一角。  最使我难忘的是,一回回往返于中国与美国之间,一次次飞越太平洋。在一万米的高空,透过飞机的舷窗俯视大海,我这才看到了真正的“大”海:无边无际的湛蓝色的缎子,那样的壮丽,那样的开阔。这时候,面对大海的我,这才感到自我的渺小;这时候,面对大海的我,这才感到世界的博大。  从此,每当我抚摸着新出的长篇,心中荡起成就感的时候,一想到大海,我的一切仿佛都变成了一滴水。从此,每当我为一已之私利,一度挫折而苦闷、而踯躅、而彷徨、而浮躁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就豁然开朗了。从此,每当我与不同意见争执不休而耿耿于怀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就会纳百川于心中。从此,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在香港,窗口能够见到大海的房子要贵许多——因为家住“海景住宅”,天天面对大海,洗去狭窄的心胸,洗去心灵的污垢。  我愿永远面对大海。  (作家叶永烈按高考作文题所写)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作文就这样写(高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和初中版,小学版是一个系列,里边的作文质量还是不错的
  •   挺好的书,有范文,有点评,还有修改
  •   这本书还可以。简单了点。
  •   很有针对新的一本书
  •   实用,非常实用
  •   送货快,当当是一流的,李总裁领导有方
  •   高中主要是议论文,这本书只是一部分在讲议论文!
  •   里面还有范例,习题,我个人觉得是本不错的书,而且快递员态度很好,给人感觉不错,希望当当越办越好!
  •   坚持锻炼,健康是最重要的。
  •   东东不错,给个好评吧
  •   方法还行,不是特别有特点,弟弟不是很喜欢。整体还不错吧
  •   书质量不错!
    但收货时间偏长!
  •   书还行吧!有一课一练还行。
  •   很难操作
  •   一般,书还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