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山德-图奇 著,(美)奇克 摄  页数:263  译者:陈家祯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书里所描摹的哈佛建筑与设计,都是我们最想了解的。道格拉斯·山德一图奇(Douglass Shand-Tucci)的目光,总是留意着建筑潮流的变迁,不论这种变迁是重大的或是细微的。他具有独特的细腻的艺术鉴赏力,使他的观察结果总是深具启发性。他熟悉建筑如何与环境互动,了解校园环境与城市景观交替的感受.也清楚明白身旁历史性的事物,必须持续不断地与现今的环境周旋共舞。最特别的是,这本书里包含了丰富的社交与制度的历史,让我们更了解哈佛校园曾因为特别的动机和理念,成就了这些结构、制度,更使这一切深深影响着不同时代的建筑。  所谓的“黄金海岸区”(Gold Coast)的公寓为何产生与盛行?是什么样的人住在里头?该如何解释哈佛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的转变呢?是什么样的智慧和艺术的结合,使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Carpenter Center for the Visual Ans),能在风格迥然不同的昆西街(Quincy Street)出现?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止被提出,并且以活泼、轻快的语调回应。书中提及的史实和轶事,将过往的人物和社交形态再次呈现,让我们清楚地看见哈佛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反映在建筑设计和空间规划上。这本书像是一本生动、活泼的哈佛传记.通过内容可了解哈佛今日的“人造环境”,事实上是经过好几个世纪的开创与发展。  显然地,哈佛的环境和传统的美国学院或大学校园有极大的不同。校园的定义通常是:一个“限定”的空间,包含疆界、目的、规模或是特色,这些限定产生一个眼睛可以看见、言语可以定义的空间,如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或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依此条件,哈佛当然有许多符合此标准而界定出的校园,只是每个校园都有其明显、强烈的风格和特性,而彼此间的关联像是场景似的,一幕接着一幕。

内容概要

  《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从人文的角度介绍了哈佛大学校园中最具历史性和重要性的建筑。《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规划了12条路线,中间穿插4篇有关哈佛历史与建筑关系的焦点短文,哈佛大学本部、人文与科学研究所、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的著名建筑在书中徐徐展开,配以200多幅精美的彩色照片,令人有神游其中之感。《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中文译稿版权属哈佛人出版社所有。

作者简介

  道格拉斯·山德-图奇(Douglass Shand-Tucci),哈佛大学毕业生,美国艺术和建筑及新英格兰研究历史学家和批评家,波士顿《凤凰报》建筑批评家。著有《流言的艺术:伊莎贝拉·加德纳传》、((拉尔夫.克拉姆传》。  摄影者简介:  理查德·奇克(Richard Cheek),建筑摄影师。自1966年开始记录美国设计的视觉历史,出版过16部摄影书,他的作品被很多杂志和报纸采用,是该领域创造力最旺盛的摄影师之一。

书籍目录

校长序17、18世纪的哈佛学院:哈佛园及哈佛广场漫步路线一 第一教会、墓园以及旧校园漫步路线二 教堂街到后布拉特尔街漫步路线三 温思罗普公园广场以及黄金海岸区漫步路线四 圣保罗广场风情19、20世纪的哈佛及人文与科学研究所漫步路线五 新校园以及纪念馆漫步路线六 艺术区:达纳山到三角区漫步路线七 神学院以及林阴山漫步路线八 科学区以及法学院哈佛大学的女性教育漫步路线九 拉德科利夫学院、方院宿舍区、前布拉特尔街以及教育学院哈佛教学医院漫步路线十 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牙医学院以及阿诺德植物园漫步路线十一 肯尼迪政治学院、哈佛体育场、战士运动场以及商学院漫步路线十二 柯立芝住宿学院

章节摘录

  从波士顿市政府(Boston State House)的设计上,可看出布尔芬奇在建筑方面的才能和天分。这位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对哈佛学院提出一个大规模的学院建筑设计案:一座古典优雅的宿舍建筑,长280英尺,成半圆形状,设置九座大门与楼梯.建筑两端是廊柱耸立的宏伟大厅。很遗憾地,是这个计划并未被哈佛大学接纳,不然哈佛学院应该会和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总统所创立的弗吉尼亚大学一样宏伟雄壮。  同样的事情亦发生在学术上。乔治·蒂克纳和爱德华·艾佛瑞特教授在1815年的欧洲考察行程后,试图在学术性专业科目中增加学士后的训练课程,如法律、医学及神学。这个提案足以让哈佛学院成为美国最高学术研究教育的先驱,却因学校不积极的态度终究不了了之。1828年,科克南面临经济不景气及内部的反对,最后在健康不佳及反对的声浪下宣布退休。科克南校长的任内前十年极为成功,最后却失败在无法掌控的历史变革下。  布尔芬奇设计的大学馆成为哈佛大学校园扩展的一个起始点。大学馆坐落在哈佛校园入口大门的轴线,轴线穿过哈佛馆和马萨诸塞馆中间,终点落在大学馆的中间。他将旧校园规划成新校园的前院,这个精湛的设计将周围的旧建筑凝聚起来,与未来的哈佛校园连接。舍弃了传统红砖,布尔芬奇采用清新独特的灰、白色花岗岩,使这座新古典主义的大学馆跟周边的建筑大不相同。  大学馆建成时,哈佛学院成立即将满两百年;而21世纪初的现在,距当年大学馆落成的时间又已经过了两百年。今日人们赞叹布尔芬奇对大学馆细腻的设计与安排。是因为完整地了解了过程的来龙去脉和历史的环境。倒是当年爱默生对于大学馆和新的哈佛园,并没有太深的感动。试想,回到旅游的起点,我们伫立在17、18世纪的校园内,整个新校园可能是一片空荡,到处是凌乱的施工景象,或许我们也会讶异大学馆为何不是红色的。

编辑推荐

  《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是精通美国艺术与建筑的史学家道格拉斯·山德-图奇的作品。他为读者规划了12条漫步路线,每条路线都有一张地图,清楚标示哈佛大学内著名的建筑物与标的物。作者在介绍每栋建筑物时,不仅分析说明建筑物的外观是受到何种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及建筑师从提出建筑图到完成建筑的来龙去脉;更运用自身丰富的史学知识及考据的功夫,把哈佛从17世纪到21世纪的大大小小的故事都与这些厅堂楼馆连结在一起。《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融合了建筑、艺术、历史、人文等四百年哈佛的精粹,让读者能轻松地在哈佛大学的时空之中,进行一次深度的知性之旅。《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采用全彩印刷,书中200幅精美照片由知名摄影师理查德·奇克掌镜,精确地抓住了哈佛校园建筑的独特韵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本报记者 钟华
      2010-03-04 10:53:37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丛书2010年1月已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斯坦福大学人文建筑之旅》和《西点军校人文建筑之旅》等3种,《普林斯顿大学人文建筑之旅》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文建筑之旅》即将出版。
      
       在刚闭幕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丛书,包括哈佛、斯坦福、西点军校、普林斯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五种,分别讲述了这五所世界名校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历史,着重阐释了几十到上百座校园地标建筑的构思经过和设计风格,更有建筑背后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以及一二百幅精美的建筑全景和细部的彩色照片,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著名大学校园漫步
      
       美国吉毕恩建筑设计咨询(北京)公司董事、总经理祝兆群在上世纪80年代在同济大学读建筑,当他1990年到美国留学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国内的大学,学校之间的建筑风格特别统一,而美国的大学则相反,让人感觉学校的建筑本身是五花八门的,每个学校都代表一个时代,每个学校都代表一个特点。”
      
       《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的作者是精通美国艺术与建筑的史学家道格拉斯·山德—图奇,他为读者规划了12条漫步路线,每条路线都有一张地图,清楚标示哈佛大学内著名的建筑物与标的物。读者会发现,哈佛大学与城市间并没有间隔,两者的“边界”紧紧相邻,从校园可以看见广场,在广场上也能感受到校园的寂静。同时哈佛校园有许多大门通向外界,校园和广场间的往返,成为人们生活空间的延伸,校园和城市彼此融合。
      
       之所以形成这种开放式校园文化的原因,在《哈佛大学人文建筑之旅》的序言中,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陆登庭写到:“这些错综复杂的景象,都是一点一滴在时间中酝酿、集结而成。哈佛的建筑和空间相当多元,在这个‘人造的环境’中,可以看见哈佛所具备的能力和经历过的时代潮流。哈佛胸怀远大的抱负与企图心,跨越校园界线,与外面宽广的世界产生脉动。”
      
       “大学校园就像是人的第二故乡一样,一个人对学校的记忆最终其实就是建筑的视觉效果给他的遗留。这套书读起来特别亲切,而对中国的读者来说,建筑如何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人文发展,阅读这本书会给他们一些帮助。”祝兆群说。
      
       知名摄影师掌镜的200多幅图片,精确地抓住了哈佛校园建筑的独特韵致。而作者在介绍每栋建筑物时,不仅分析说明建筑物的外观是受到何种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及建筑师从提出建筑图到完成建筑的来龙去脉;这本融合了建筑、艺术、历史、人文的图书让读者能够轻松地在哈佛大学的时空之中,进行一次深度的知性之旅。
      
       日新月异的建筑与不变的气质
      
       “美国的学校的建立与当代建筑有密切的联系,学校建筑的标准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也是相关联的。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气质,这种气质很难延续,而最好的延续是新建筑是对旧建筑的风格的一种致意与理解,就是尊重学校产生的背景和历史,并在这个尊重上有所延续和发展。对于新建筑的设计,学校会有很多要求,它对于历史的尊重,特定的美学概念的理解非常重要。”祝兆群说。
      
       西点军校的发展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两百年来,西点军校一直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既要突显出西点充满光辉与荣耀的历史,又要与她数百年的文化积淀相符。各个时代的建筑设计师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只为达成西点的这一心愿。理查德·德拉菲尔德为西点设计的最恰当的风格即为所谓的都铎哥特式风格,然而他所创立的这简化式的哥特式风格却使后来的建筑师们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之后几十年的建筑师们都无法真正把握这一风格特点,而这一风格也危在旦夕,直到20世纪初期,西点军校迎来全美学识最为渊博的哥特式建筑大师——拉夫·亚当斯·克莱姆。正是他接过德拉菲尔德的衣钵,发展出一种在历史意义和思想体系上都适合西点的新建筑风格。而这其中的曲折故事,在《西点军校人文建筑之旅》中都由作者罗德·米勒娓娓道来。
      
       尽管许多建筑大家在西点留下了自己的作品,作为著名建筑历史学家的罗德·米勒对这些名家的作品所持态度非常公正,如艾森豪威尔堂,虽然亦是大家之作,但与周围建筑风格格格不入,书中也毫无包庇之意。
      
       “与美国这些著名学府建筑气质的一致相反,中国的大学新建筑就无法让人看出它与旧建筑的关联,而更难看出它与学校本身气质的关联。”祝兆群认为,书中有这些非常成功的案例,我们能够吸收好的经验,让中国大学的建筑与规划也能形成一个好的发展力量。(《科学时报》 2010-1-14 B3 社科 视点))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