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小屋

出版时间:1999-08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作者:(美)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  页数:427  译者:宁凝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草原小屋》是美国女作家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小屋”丛书中的一本,故事描写19世纪70年代英格尔斯一家在俄克拉何马州草原上纯朴而快乐的生活。作者劳拉生活在威斯康星州的一个森林里,由于森林里人多起来了,劳拉的父亲带着一家人——劳拉的母亲、奶姐玛丽、劳拉、她的妹妹卡里向西来到了俄克拉何马往州的大草原,在那里他们建立了新的家园,过着虽然艰苦却很快乐的生活。但是草原是印第安人的领土,美国政府要求白人居民离开草原,英格尔斯一家再一次科迁徙,离开了草原。  作者以充满诗意的笔调描述了他们纯朴的生活,善良的人性,平凡而动人。“小屋”丛书在美国拍成电视剧,深受广大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喜爱。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Chapter 1 GOING WEST第一章去西部Chapter 2 CR()SSING THE CREEK第二章过河Chapter 3 CAMP ON THE HIGH PRAIRlE第三章草原宿营Chapter 4 PRAIRlE DAY第四章草原上的一天Chapter 5 THE HOUSE 0N THE PRAIRIE第五章草原上的屋子Chapter 6 MOVING IN第六章搬进新房Chapter 7 THE WOLF—PACK第七章狼群Chapter 8 TWO STOUT DoORS第八章两扇结实的门Chapter 9 A FIRE ON THE HEARTH第九章壁炉中的火Chapter 10 A ROOF AND A FLOO,R第十章 屋顶和地板Chapter 1 l INDIANS IN 7HE HOUSE第十一章 印第安人进屋了Chapter 12 FRESH WATER TO DRINK第十二章 清凉的饮用水Chapter 13 TEXAS LONGHORNS第十三章 得克萨斯长角牛Chapter 14 INDIAN CAMP第十四章 印第安人的营地Chapter 15 FEVER’N真AGUE第十五章 疟疾Chapter 16 FIRE IN THE CHIMNEY第十六章 烟囱起火Chapter 17 PA GOES T0 TOWN第十七章 爸爸进城去了Chapter 18 THE TALL INDIAN第十八章 高个子印第安人Chapter 1 9 MR.EDWARDS MEETS SANTA CLAUS第十九章 爱德华兹先生遇上圣诞老人Chapter 20 A SCREAMIN THE NIGHT第二十章 半夜的尖叫声Chapter 21 INDIAN JAMBOREE第二十一章 印第安人大集会……

章节摘录

  爸爸似乎没有迅速行动,但实际上他行动迅速。他立即从马车里拿出枪,准备向那只绿眼睛开枪。那对眼睛没向前移动。它们在黑暗中一动不动,看着他。  爸爸说:“不会是狼。除非它是一只疯狼。”妈妈把玛丽举起放到马车里。“不是,”爸爸说,“听听马的动静。”皮特和帕蒂还在静静地吃草。  “是一只猞猁?”妈妈说。  “或许是一只小狼?”爸爸捡起一根木棍,他喊叫着把那木棍仍过去。绿眼睛紧紧贴向地面,好像那只动物要蹲下去再跳起来。爸爸端起枪等待着。那动物却一动不动。  “不要,查尔斯。”妈妈说。可是,爸爸已慢慢地走向那对眼睛。那眼睛却贴着地面慢慢地向他匍匐移近。劳拉能从黑暗的边缘看到那只动物。那是一只黄褐色的动物,身上有斑点。这时,爸爸叫喊起来,劳拉也尖声大叫。  她知道接下去要干什么,她拼命地去拥抱活蹦乱跳、气喘盱吁、摇头摆尾的杰克。杰克用它那温暖而湿润的舌头去舔劳拉的脸和手。她没能抱住它。它蹦着,跳着,挣脱了劳拉跑到爸爸那儿,妈妈那儿,又回到劳拉身旁。  爸爸说:“咳,我想错了!”  “我也是,”妈妈说,“不过,你有必要把孩子吵醒吗?”她一边摇着怀里的卡里,一边使她安睡下去。  杰克非常正常。但是很快地它就躺在劳拉身旁了,它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的眼睛因为疲倦发红了,下身沾满了泥土。妈妈给了它一个玉米饼,它舔了舔,有礼貌地摇着尾巴,但没有  吃。它太累了。  爸爸说:“不知道它游了多久,也不知道它上岸前被冲到下游有多远。”而且,在它最后赶上他们时,劳拉把它当做狼,爸爸还威胁它要开枪打死它。  但是杰克知道他们并不是要打死它。劳拉问它:“你知道我们不是要打死你对吗,杰克?”杰克摇着秃尾巴,它知道。  已经过了上床的时间。爸爸把皮特和帕蒂拴在马车后面的饲料槽旁,给它们加上玉米饲料。卡里又睡了,妈妈帮玛丽和劳拉脱衣服。她给她们从头上套进长长的睡衣,她们把胳膊伸进袖子,自己把领圈扣上,然后在下巴底下系好睡帽的带子。杰克疲乏地在马车下面转了三圈,躺下睡觉了。  玛丽和劳拉在马车里作祈祷,然后蜷缩着上了她们的小床。妈妈亲吻她们并道晚安。  在车篷的另一边,皮特和帕蒂在吃玉米。帕蒂喀嚓喀嚓地在饲料槽吃料时,劳拉立即听到了它的声音。野草中没有什么急促的声音。河边的树上,有一只猫头鹰发出“呼——哦?呼一哦?”的叫声。不远处,另一只猫头鹰在回答:“哦——哦,哦——哦。”远处狼在草原上嗥叫,杰克在马车下面发出低沉的吠叫声。马车里一切安祥而舒适。 在敞开的车顶前面,天上挂着密麻麻、亮晶晶的大星星。劳拉想,爸爸能伸手摸到这些星星。她希望他能从天上那串星星  中摘一颗最大的给她。她完完全全地醒着,一点儿睡意也没有。然而,突然她大吃一惊。大星星竟在向她眨眼!  接着她醒了,已是第二天早晨。  第四章  草原上的一天  劳拉的耳边响起轻轻的马嘶声和谷物倒入饲料槽的沙沙声。爸爸在给皮特和帕蒂喂早餐。  他说:“回去,皮特!不要那么贪心。你知道,该帕蒂吃了。”  皮特一边跺脚,一边嘶叫。  “好了,帕蒂,在你自己那一头吃,”爸爸说,“这边是皮特吃的。”  随后,帕蒂发出一声尖叫。  “哈!你被咬了一口,是不是?”爸爸说,“你活该。我叫你吃自己那份玉米。”  玛丽和劳拉互相看了看,笑了起来。她们闻到了咸肉和咖啡的香味儿,听到了烙饼发出的咝咝声,她们争先恐后地下了床。  玛丽能自己穿衣服,只有中间一个扣子不能扣。劳拉帮她扣上那颗扣子,然后玛丽帮劳拉把背上的扣子——扣好。她们在放在马车级梯上的马口铁脸盆里洗手洗脸。妈妈给她们梳开头发上的每一个缠结,爸爸到河边打清水。  接着,他们坐在干净的草地上,吃放在他们膝上的马口铁盘子里的薄饼、咸肉和糖浆。  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四周的影子在随风波动的野草上移动。野百灵从波浪滚滚的草丛中腾空飞起,直上晴朗的高空,它们一边飞一边歌唱。珍珠似的小片云块在浩瀚的蓝天高空飘游。野草上空的小鸟悠闲自在地飞来飞去,细声细气地歌唱。爸爸说它们是美洲雀。  “小雀,小雀!”劳拉和它们对唱着,“小雀!”  “劳拉,吃你的饭吧,”妈妈说,“你要注意自己的举止,尽管我们处在远离人群的地方。”  爸爸温和地说:“我们离独立镇只有四十英里,卡罗琳。毫无疑问,在四十英里内会有一两个邻居。”  “那么就算四十英里吧,”妈妈赞同地说,“但是无论如何,在饭桌上唱歌总不是好习惯。或者说在吃东西时唱歌。”她补充了一句,因为那儿没有饭桌。  那里只有空旷的辽阔草原,周围的野草在或明或暗的波涛中随风浪涌,草原的上空是浩瀚无垠的蓝天。太阳正在升起,鸟儿从草原上飞起,欢快地唱着歌儿。在整个漫无边际的草原上,  没有其他人来过的任何迹象。  在这个由大地和天空构成的整个空间中,伫立着孤伶伶的  有车篷的小马车。爸爸、妈妈、劳拉、玛丽、小卡里坐在车旁边吃早饭。马儿大声咀嚼着玉米,杰克静静地坐着,尽量不主动乞讨食物。劳拉没有得到准许在吃饭时给杰克喂食,但她仍  然为它省出了几口。妈妈用最后一部分面糊给杰克做了一个大玉米饼。  草原上到处都是兔子,还有成千上万只北美草原松鸡,但杰克那天不能为自己捕猎早餐。爸爸要去捕猎,杰克必须守卫营地。  爸爸先是给皮特和帕蒂套上拴马索,然后从马车侧厢取出木桶,从河里打来一桶水。妈妈要洗东西。  接着,爸爸把他那锋利的短柄小斧子插进皮带,把角制火药筒挂在斧子旁边,把胶布盒和子弹袋放在口袋里,然后用胳膊挎着枪。  他对妈妈说:“不要急,卡罗琳,我们什么时候想走才走呢,我们有的是时间。”  他走了。不一会儿,她们能看到他的上半身露在高高的野草上,他越走越远,越变越小。然后他在她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草原上又是一片空荡荡的。  妈妈收拾马车里的床铺时,玛丽和劳拉刷洗盘子。她们把洗干净的盘子整整齐齐地放在箱子里,把每一根散落在地上的小细树枝捡起来放入火中,把木柴堆在一只车轮旁边。于是营地的一切都安排得整整齐齐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草原小屋》是美国女作家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的杰作,是其九卷一辑“小屋”丛书  中的一本。“小屋”丛书描写主人公劳拉在威斯康星的小木屋出生,到她在达科他地区结婚所  度过的美好的时光,在美国久享盛名,尽人皆知。丛书以引人入胜的描写和插图吸引了一代又  一代的青少年,甚至成千上万的成年读者。“小屋”丛书拍成的电视剧更是深受广大观众的喜  爱。  《草原小屋》描写19世纪70年代英格尔斯一家在俄克拉何马州草原过着纯朴而快乐的生活  的动人故事。主人公劳拉生于威斯康星州的一个森林里,由于森林里人多起来了,劳拉的父亲  带着一家人——劳拉的母亲卡罗琳、她姐姐玛丽、劳拉以及她妹妹卡里向西来到俄克拉何马州  ,在那儿的草原上,他们建起了自己的小屋,结交了一些好朋友,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  充满着爱和欢笑。在那儿,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是诚实、善良和爱的教育,他们吸吮着大自然的  芬芳,陶醉于纯朴而甜美的生活以及绚烂明媚的草原风光。但是,草原是印第·安人的领土,  美国政府要求白人居民离开草原,英格尔斯一家人再一次迁徙,离开了草原。  作者以充满诗意的笔调描述了他们纯朴的生活,善良的人性,给读者展示了一幅令人流连  忘返的田园生活的画卷。我们把这本书译成中文,敬献给中国的读者,使他们能从中得到一种  美的享受。  本书的第一章至第十章、第二十四、二十五章由宁凝译出,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由朱玲译  出,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由朱玲和艾桂梅合作译出。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译  稿中可能还存在不少误译,敬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草原小屋》是美国女作家劳拉的杰作,作者以充满诗意的笔调描述了英格尔斯一家纯朴的生活,善良的人性,给读者展示了一幅令人流连忘返的田园生活的画卷。本书将《草原小屋》译成中文,从而使中国的广大读者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草原小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小木屋系列基本上是在地铁上读完的。那段时间恰好我妈过来帮忙,我少了很多活,所以在上班路上都有精力看书。
      书很好看,大家都很勤劳。我看到他们一会又把房子拆了,一会又把房子建起。把整个房子大扫除,等等等等,都非常的佩服。太勤劳了,好像永远也不会疲倦。
      
      罗兰展现的大西部拓荒生活,虽然在100多年以前,可是觉得他们所遵守的规则,他们的信仰,还是很让人钦佩。那种现今看来有点老土的礼节(不知在西方是否还是如此,在中国则从来没有过,所以实在不知是否老土)。大人对小孩的尊重,小孩对大人的依赖。我特别感动。100多年前的美国人都比现在的我们更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小孩尊重自己。这是特别了不起的。
      
      还有他们生活中另一面:太多讲究了。哪怕要烧不起柴火了,大冬天还得想办法洗衣服。我真的由衷的佩服。
      
      类似的很多。所以,看别人的风土人情并作比较,是读此书的另一大乐趣。不得不说,相比之下,我们更像粗人。
      
      阿曼乐小时候的那两本也很有意思。是系列中过得最富裕的一段。小阿曼乐就像小猪,不停不停的把一小堆小山一样的食物消灭掉。我特别佩服。不过阿曼乐很勤劳节俭,是个很不错的小男孩。而且里面农场主的生活太富裕了,自给自足,超级多吃的,而且看上去又很好吃。
      
      婚后生活就没那么精彩了。罗兰那么优秀,最后却回家做了家庭主妇,继续拓荒,感觉挺可惜的。
      
      
      
      
      
  •     这应该是罗拉一家人的一次难关。草原生活和森林生活是不同的,无论是动物,食物还有气候等都不一样,他们在开垦中会遇到种种新的问题。可贵的就是这一家人从来不害怕开荒与艰难,适应力强,也能苦中作乐。小读者会获得很多宝贵的感受
  •     《草原上的小木屋》第11本,具体名字我都忘了,就是那本写最漫长的冬天的。
      
      
       作为早期的拓荒者,罗兰一家终于在银湖边安定下来。可是却遇到了21年当中最寒冷的冬天。温度零下四十度,暴风雪肆虐,房子经常被完全埋在雪里,野牛巨大的头颅因为呼出的水气被冰冻在地上,走出门的人踏错一步便迷失在雪原永远回不了家。而更糟糕的是,因为预计不足粮食和燃料全部告罄,罗兰一家想方设法从邻居家买来小麦种子用小小的咖啡磨来脱皮,秋天打下来本来准备做饲料的干草日夜不停的被搓成干草棒塞进炉子里以取得那可怜的一丁点热量。
      
      
       寒冷、饥饿、黑暗、暴风雪好似永无休止的肆虐,漫漫长夜没有尽头,爸爸的手指头冻裂了无法拉小提琴,没有了灯油罗兰姐妹没法看书,日子在一圈圈咖啡磨和一根根干草棒中令人厌恶的重复,暴风雪抽打墙壁的声音简直让人发疯。
      
      
       然而,人性就在这样极端的困境中抗争,没有屈服没有放弃和绝望,每一个人都努力着,执拗的坚持着,想方设法让家里面有点点笑声温暖和光明。
      
      
       我看过美国西部片,甚至悲悯过印第安人的命运,但是这次,我是第一次被这些拓荒者打动了,真真切切的。这样的坚毅、果敢、永不放弃,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这样的人的后代,才能建立起这样一个如今让全世界惊叹的国家。
      
      
       凭心而论,以前总觉得美国早期的文明粗野简陋,这本简单的童书,却让我发现——也许就是这样的粗野和毫不矫饰才更具泼辣的生命力,就是这样的昂扬与天地之间才更让人感动和慑服
  •      这个星期终于把〈草原上的小木屋〉全套看完了。当时还以为只是一本书,买时才知道是一套!这套书对我这个30多岁的人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怀旧与追忆,甚至是一种弥补。
       记不清是什么年代,也许是85年左右,那时我家只有台不大的彩色电视机,我现在还记得它那厚厚凸鼓的屏幕,我就是在那台电视机中看到了劳拉与〈草原上的小木屋〉。
       我还记得每当节目一开始,在纯美欢快的音乐声中,蓝天下,玛莉,劳拉,琳琳,奔跑在广柔的原野上,跑向在大篷车上微笑的父母。以及那在蓝天下,森林边,原野上,有圈简单木围栏,冒着袅袅炊烟的小木屋。
       电视剧的内容和书中的有所不同,特别是劳拉的父亲有些太年青,而且玛莉的眼疾之前还戴过一时眼镜等等。由于时间的流逝,很多剧情以记不清了,可印像特别深的就是一集的结尾:夜晚,作者一家人在小木屋中,围坐在长木桌旁,油灯下一起聚餐时的宁静与祥和,让我永生难忘。
       今天,早以过而立之年的自己又走进它,在〈草原上的小木屋〉中和劳拉一起细细品味重温了那段曾住在小木屋的岁月。
       http://mp3.baidu.com/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Now%20I%20lay%20me%20down%20to%20sleep
      搜到的一点小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40675.htm
       现实中阿佐曼的去逝,让作者劳拉没能在写完这套书,特别是以后二人的生活经历与父母和姐妹们的最后归宿,不免让人感觉遗憾。可又觉的要是作者在写下去,可能就失去了儿童文学的味道,成了一部平平的不伦不类的流行文学作品。虽然亲人的离去叫作者痛心而停笔,可这反而叫这套书成了世界名著,美国文学的经典!
  •     ."`".   .-./ _=_ \.-.   { (,(oYo),) }}   {{ | " |} }   { { \(---)/ }}   {{ }'-=-'{ } }   { { }._:_.{ }}   {{ } -:- { } }   {_{ }`===`{ _}   ((((\) (/))))
  •     我终于在当当上买了草原小屋故事集的全套,了结了长久以来未尽的怨念。我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了4本草原小屋故事,这几本书历史实在悠久以至于我根本不记得它们是从何时开始陪伴在我身边的。当我把《森林小屋》、《草原小屋》、《李树溪畔》、《银湖岸边》给翻烂了的时候,对后续故事的渴望就长久的驻扎在我心里。我至今记得我被一个人留在家里的下午,一个小女孩近距离围观了另一个小女孩的童年。我很羡慕劳拉的生活,她的生活从未假手于人,食品、衣服、玩具都可以亲手制作,何况还有有趣的大森林可以探险,有广阔的大草原可以奔跑,我的狭小的单元房与此相比,实在是乏味的可以。现在我才明白,我很幸运在与劳拉同龄的时候遇见了她,尽管我没意识到,但劳拉绝对是我极好的童年玩伴,她的生活,她的家庭,她桀骜的性格,都深深影响了我,她创造了我自己的田园梦。如今我选择了园艺专业,和草原小屋应该不无关系。今天新书到手,我看见劳拉终于在故事集的最后一本结婚生了孩子,我和劳拉共享的童年也正式结束,我不得不想到,其实我也到了婚龄了,小女孩终有长大的一天……
      最后再吐槽一下新版,为什么劳拉变成了“罗兰”,你让我的童年记忆情何以堪!还有李树溪为什么变成了“梅溪”,考虑到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西部的故事,我还是觉得“李树溪”更合适一些。
  •     在上小学的时候,看了《草原小屋故事集》中的《银湖岸边》,有种一见钟情的感觉,然后就一直想买齐这套书,却在三十一岁才实现这个愿望。
      在这套书里,我学会了乐观、坚强。是妖妖童年乃至现在的大爱。
      个人认为,非常值得一读的书,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用心的去读吧!
  •     经朋友推荐,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虽然,我不像罗兰一样从两岁开始,就跟着爸爸妈妈四处迁移,艰苦开拓,没有她那么丰富的人生经历。但罗兰细腻、诚恳的笔法,将我带回了已经被搁在很远处的那个童年——和我一块用珠子穿项链的小姐妹;铺好被褥后,唤我上床的年轻的妈妈;爸爸和妈妈之间那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
  •     初一的时候,因为对一个女生有好感,她推荐给我,我就读了。
      
      现在回想当时的感觉是与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充满了冒险精神,当时是冬天,总想象自己读的时候蜷缩在角落里面,外面刮着5,6级的大风。当主人公遭遇危险的时候,同时感觉到周围的风也很大,仿佛我也在克服周围的环境。当然风会刮整夜,当我舍不得的放下手中的书钻入暖和的被窝中的时候,会依然板着风声回想着刚刚的刺激的感觉。
  •     有时,一些经典之作会因为某种原因让我们对它产生了成见,然而当我们真正阅读的时候,却会发出“名不虚传”的感叹!
      “小木屋”系列就是这样的儿童文学经典。
      在我小学快毕业时,我最好的朋友曾向我强烈推荐这个系列, 她在我耳边不住地叨念“小木屋”、“大草原”、“银湖岸”、“梅溪”,每次发现这个系列的一本新书都让她雀跃不已。可我那时对这套书全无兴趣。因为听这些名字,觉得非常女孩子气。那时的我对更复杂和惊险的故事感兴趣,那样的书才能让我获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的认同和满足。直到十几年后,我才第一次阅读《草原上的小木屋》,仿佛一股淳朴自然的风传越纸面拂过面颊。我懊悔竟然与它错过了那么多时光。
      我买下了2005年新出版的全套“小木屋”系列,终于能理解朋友当初的痴迷。那时我们正当主人公的年纪,书中各异的自然风情、身边触手可及的动植物、从零开始成长的家园是那么神奇有趣,阅读它们相当于扩大了我们狭小的生活空间,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啊!
      这一系列记述了在美国拓荒时期,女孩罗兰(即作者)的成长和见闻(其中《农庄男孩》是写罗兰的丈夫阿曼乐小时候的生活)。罗兰出生在美国中部的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从两岁开始就跟随父母四处迁移,先后到了堪萨斯州的大草原、明尼苏达州华纳森林的梅溪边、艾奥瓦州的柏欧克以及南达科他州的银湖岸,到十三岁的时候才在南达科他州的德斯图特镇定居下来。这种经历大多数孩子没体会过,而且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甚至无法贴切地想象。
      书中最让孩子们感兴趣的莫过于主人公可以非常近距离地接触动物。森林里有狼、熊、大山猫、麝香鼠、貂、水獭和成群的鹿。一只熊曾经在夜里“光顾”罗兰家的牛棚,妈妈误以为那是牛还推了一把,而小罗兰当时就在旁边。大草原上有鹰、兔子、野鸡、蛇、狼和可爱的地鼠。那些棕色条纹的地鼠“看起来像天鹅绒般柔软,它们的眼睛又圆又亮,皱皱的鼻子和小小的前掌可爱极了。它们在地上挖洞,偶尔还会停下来,看看玛丽和罗兰。它们把腿藏在洞里,只露出上半身,小小的前掌紧贴在胸前往下垂,那样子看起来好像是草地上的一截小木头,只是眼睛闪闪发亮。”当老鹰飞来,所有的地鼠一下子都消失了,直到老鹰飞过,他们又都跑出来。罗兰和姐姐玛丽很想抓一只可爱的小地鼠送给妈妈,但是它们太机灵了。每到一处,伴随着不同的自然地貌,都有不同的动物生活,点缀着拓荒孩子的生活。
      美好的家庭是“小木屋”系列另一个吸引孩子的地方。罗兰的爸爸是一个有着美好梦想、无穷勇气和坚强意志的人。他怀着对土地的热爱,带领全家一次次迁徙。他辛勤劳动,保护家人,而且从来不乱发脾气也不抱怨。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出色,罗兰等小孩子伴着爸爸的琴声度过了无数美好的夜晚和香甜的梦境。罗兰的妈妈温柔而勤劳,即使家在不停地迁徙,依然使一切井井有条。爸爸妈妈之间恩爱和谐。“爸常说只要妈在面包上压一压,就不必加糖了。”罗兰有一个姐姐,还依次有了妹妹弟弟。姐姐玛丽和罗兰之间的描写也非常感人。金色头发的玛丽生得漂亮,性情也温柔懂事,而罗兰更有活力和勇气。小时候罗兰时常有点嫉妒姐姐的美丽,甚至“恨”姐姐的懂事。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姐妹情谊日益浓厚亲密,尤其在姐姐因病失明之后,罗兰毅然担负起为姐姐筹款帮助其去盲校读书的担子。这种不溢美不造作的描写,不仅使有弟兄姐妹的读者感到亲切,也让身为独生子女的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手足之情。
      “小木屋”系列也让孩子们面对成长更有勇气。小读者跟随罗兰一起目睹罗兰的父母一次次从头开始建立家园。拓荒的生活并非浪漫的牧歌,其中的艰苦和挑战非外人能感受。在向堪萨斯州草原迁徙的途中,他们就险些被激流冲走;在大草原上,他们曾经面临印第安人的威胁,在美国政府印第安人有冲突的时候,爸爸夜夜守卫不敢合眼,小姐妹们瑟瑟发抖常从噩梦中惊醒;一家人还曾经由于疟疾病倒在家中,如果不是附近医生路过,险些丧命。经历了这一切,他们终于有了自己温馨的木屋之后,由于政策的改变,罗兰一家又离开了大草原开拔去往新的未知家园。罗兰的爸爸乐观地说:“我想,木屋那边的兔子一定会很快乐的,它们可以吃我们种的菜了……无论如何,我们从印第安区带走的比带来的还要多。”这种坚韧的意志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梅溪边》中,罗兰一家的收成被蝗虫吃了个精光;在《好长的冬天》中,暴风雪使他们居住的小镇与外界隔绝七个月之久,家里没有了木柴,爸爸因为扭干草棒冻裂了双手,无法拉小提琴……而这些苦难都使一家人更加互相支持。最终罗兰一家安定而丰足起来,罗兰也长成了一个由责任感的姑娘,与农庄男孩阿曼乐结婚,建立家庭,开始了自己的拓荒生活。
      “小木屋”系列不仅对孩子有吸引力。如今我也已经结婚生子,每当捧起这一本本书时,都会再度被其感动。罗兰的家庭和阿曼乐的家庭都是很好的典范,在对待生活、面对困境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给我启迪和榜样。
      作者罗兰并没有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她六十五岁才开始写作,到七十五岁,她共写了九本“小木屋”系列故事,这些朴实自然的文字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美丽,是因为其背后是真实的波澜壮阔的生活
      。
      
      
      小木屋系列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草原上的小木屋》
      《农庄男孩》
      《在梅溪边》
      《在银湖岸》
      《好长的冬天》
      《草原小镇》
      《快乐的金色年代》
      《新婚四年》
      
      
  •     某个知名的德国人如此说。颇有道理。至少我是觉得比较的简单,没那么多的复杂。一直在找寻一个文字的归属,比较下来各方面并无优势。这个主题或许更为合适。如果不是这个,阴郁可能成为主导。下午突然的念头,想不起缘由。大概是无聊的想所谓的创意,不经意的搜索,每次的搜索都会自然的写上那几个字《大草原上的小屋》或是《草原上的房子》。美国著名作家槐尔特的经典作品。
      
      小说讲述的是上上个世纪美国西部运动背景下,一个白人家庭到西部去的经历。表现的主题是快乐、乐观、勇敢、道德、对立、发展。文字的基调相当平实。符合孩子的口味,也适合大人的阅读。大学里一段时间极其的无聊,找来几本儿童文学来读读。太深奥的东西理解起来费劲,浅显的文字更适合我不擅思考的脑子。这个小屋便是其中的一本,却没想到,如此浅显的问题仍能造就致命的感动。所以也会想,将来要拥有一本,将来可以读给自己的宝宝听。
      
      可惜,我没宝宝的福分了。
  •     我喜欢生存能力超强的人。
      书里的人乐观,热情,永远不失望。
      而且很真实。经历过就知道那些为生存奋斗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才能写的出来的。
  •       记得自己很小很小的时候,常常独自坐在一辆有些锈迹的小童车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看邻家的阿婆坐在屋门口的一只小木凳子上,用颤微微的手,不急不慌地剥蚕豆。蚕豆在太阳下是亮亮的绿,阿婆的头发在太阳下是灿灿的白。有时候,白发的阿婆也会抬起头,冲我笑笑,然后递给我一颗蚕豆。她教我把豆子壳剥下一半,把剩下的一半做成一顶帽子的模样,于是,小小的蚕豆就变成了一个戴帽子的小士兵。
      
        为什么,忽然想起了这样的琐事来?可能,是那张照片,是那张罗兰·怀德的照片又让我想起了那剥豆子的老阿婆吧……不是因为她们有着同样的白发,而是因为,她们同样都有着一种将平凡的生活变得可爱起来的魔力。
      
        有的人用文字写作,有的人用生命写作。用文字写出的是故事,用生命写出的是人生。所以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书,就如生活本身一样,会让你在翻阅它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在很久以后,偶然地再一次翻开那旧日的图画,却不由得心潮涌动,难以平复。
      
        “六十年前,有一个小女孩,住在威斯康星大森林的一幢灰色小木屋里……”
      
        短短的一句话,就将六十年岁月的流光倒回,我不知道65岁的罗兰是怎样想到用写作的方式来寻回自己一生的所爱的,但她确实做到了。她让那个5岁的女孩带着我们走回了大森林,再一次听到了风在屋顶和树枝上轻轻划过的声音,还有那让寒夜变得温暖如春的小提琴的旋律;再一次看到了那随日出而变得鲜艳起来的草地,还有比心形糖果更可爱的散落在草间的小石子——马车轮子在嘎嘎作响,鸟儿在晨曦中拍打翅膀,溪水在山谷里闪闪烁烁,这个女孩在大自然的温柔注视下再一次无忧无虑地长大,她和妈妈一起用牛奶做干酪和黄油,和爸爸一起收割干草、修整木门;她就这样在她朴素的字里行间,重温生活中每个小小细节带来的快乐与甜蜜……
      
        记忆,真的是这个平凡的世界赐给我们的一件最神奇的礼物。不知是谁说过:如果没有记忆,那么活上一个世纪和活上一天又有什么分别呢?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自己儿时的一点一滴记得清清楚楚,就如罗兰做到的一样,能够那样幸福地记住自己收到过的每一件圣诞礼物。然而,即使我们已经忘却,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却还是会在不经意的一刻,忽然浮现在我们眼前,就如我儿时的那片阳光和邻家阿婆手中那颗小小的蚕豆……这就仿佛是在被潮汐抹平的海滩上,留下的一枚螺壳,当我们拣拾起它,俯耳倾听,就可以听到整个大海的回响。
      
        将所有的回忆装进一本书里,这世上有几人可以做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是我们总以为,自己那平凡的生活,并没有用笔墨记录下来的价值罢了。可你是否有过真正幸福的时光呢?你又是否真正深爱过某人,或者,是否有人深爱过你呢?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的一生就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值得记住,值得书写的一卷传奇。
      
        “爱是一个永恒的诺言,平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
      
        在合上手里的书页时,我忽然又记起了这支老歌。这是罗兰从没听过的一支歌曲,但我相信,她也曾体会过我在想起这歌声的一瞬,心中涌起的暖意。她用她的一生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这个故事已经溶入了无数人的记忆之中。可对正在读着这本书的孩子来说,它不是过去,而是现在,是岁月的流逝也无法磨灭的现在,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罗兰一样,懂得这样的道理:
      
        “现在就是现在,它永远不会变成很久很久以前。”
      
      漪然写于2006-03-21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