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外国儿童文学精译丛书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作者:笛福  页数:186  译者:郭建中  
Tag标签:无  

前言

  关于笛福的生平及其《鲁滨孙漂流记》一书的成就,已有许多前人名家评说,我就不想多费笔墨了。一句话,笛福一生(1661—1731),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期,《鲁滨孙漂流记》则形象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处在上升时期的精神面貌,塑造了那个时期资产阶级的一个典型人物。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鲁滨孙)一方面是封建社会诸形态下的产物;另一方面他又是16世纪以来新发展的生产力的产物。”  不同时代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宗教人士、文学史家和文艺评论家,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鲁滨孙漂流记》,但一般读者,不论是青少年或中老年,都只把其作为一部冒险小说来阅读消遣而已。这部小说之所以风靡当时而又历久不衰,并不是因为历代评论家的种种褒扬,而是因为在世界各地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小说从初版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种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再版最多的一本书。今天,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但在当时,它只是一部畅销的通俗小说,连粗通文化的厨娘也人手一册。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两点:一是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二是叙事语言通俗易懂。因此,作为一个译者,翻译《鲁滨孙漂流记》既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部文学名著,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一个冒险故事。这两点是我重译《鲁滨孙漂流记》的出发点。  重译文学名著,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有前人的译本可参照,不论在理解和表达上均可有所借鉴;不利的是前人恰到好处的译文难以改进。若为显示与前人不同而硬作新译,则反而会弄巧成拙;若沿用前人译文,又有抄袭之嫌。重译者就处于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就这一点而言,不利甚于有利。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至少有三种较好的译本:(1)林纾译本(与曾宗巩合译),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2)徐霞村译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3)方原译本,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原标题为:《鲁滨孙·克罗索:约克郡水手鲁滨孙·克罗索的一生及其离奇冒险》。可是,自从林纾恰如其分地定名为《鲁滨孙漂流记》之后,有谁能想出比“漂流记”这个词更贴切的译名呢?因此,在这方面,我的原则是宁负抄袭之嫌,也不弄巧成拙。尤其是这部小说以叙事为主,讲述动作行为过程,句法变化不大,译文也势难多变。我在重译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使语言更现代化,更通俗易懂。个别地方略作引伸,以前后映衬。例如小说一开始介绍“克罗索”这_姓氏的来历。鲁滨孙的父亲是德国人,姓Kreutz—flaer,“but by the usual corruption of words in England,we are called…Crusoe,…”其中corruption一词,在前译本中都简单地译为“变化”或“转讹”,结果译文成为“由于英国语音的变化”或“由于英国语言的转讹的关系”,意思含糊而有歧义。其实,corruption在这里是指英国人读这个德国姓名发生了语音上的变化,故不厌其烦地译为: “由于英国人读‘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走了样,结果大家就叫我们‘克罗索’……”。  2)地名、人名及其他专有名词,一律从现在的统一译名,唯主人公“鲁滨孙”因沿用已久而未改。按新华通讯社译名资料组编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第二次修订本),应为“鲁滨逊”。尽管这一译名也有人用,但我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发现,大家习用的还是“鲁滨孙”的译名。这可能是因为自林纾译为“  鲁滨孙”之后,徐霞村和方原的两种译本也都沿用了这一译名之故。  3)对小说中引述《圣经》的地方,加了注释。这方面得益于原版本的注释。  4)对某些地名、历史事件作了考证,详加注释,并纠正了前译中的一些不确切之处。例如,鲁滨孙第一次航海遇难,船只曾停泊在雅茅斯港外的锚地。该港口有一条河流入海湾。原文只用了“River”一词。查该河应为“耶尔河”,但前译本均称“泰晤士河”,而泰晤士河是从伦敦入海的。  5)纠正了前译本中的一些误译,补充了个别漏译之处。以“编者序”为例,序言第一句就说,这是一个private Man的历险记。private一词在前译本中均译为“私人的”冒险经历。其实,在此意为plain,即是一个“普通人”的冒险经历。  这一点,笛福同时代的不少评论家就指出,小说之所以深受大众欢迎,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笛福写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离奇遭遇。有些评论家就用了plain 一词,亦可作为佐证。再如,序中最后有这么一句话: “And however thinks,because all such things ale dispatch’d,that the improvement 0f it,as well aLs t0 the Diversion,as t0 the Instruction of the Reader,will be the same;  ……”前译本均译为“他更认为读者从它里面无论就消遣来说、就教训来说都可以同样地得到益处,因为在这些方面的内容它都具备;……”在这里,译文与原文的意思相去甚远。其实,序是笛福冒充编者的名义写的。此句前半句是说,书中所记述的一切都是事实,没有任何虚构的痕迹。接着笛福再次强调这一点,编者也未对原作的文字作任何加工修饰。作为编者,“(He)thinks.一that the improvement 0f it…will be the same as well to the Diversion as t0 the Instruction of the Reader.because all such things ale dispatch’d.”因此,此句的正确理解应是:“读者阅读这类故事,一般也只是浏览而已,因而编者认为无需对原作加以润色,因为这样做对读者在教育和消遣方面都毫无二致。”另外,前译本中有些误译是由于不了解词义的历史演变引起的。如小说中多处用到admiration一词。此词今义为“钦佩、羡慕”之意,但在18世纪的笛福时代,则为“惊讶、震惊”之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作为重译者,纠正前译本中的一些误译,并不一定说明重译者比前译者高明多少。因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论对英语语言本身,还是对有关作者和作品的研究,都进一步深入了。在这方面,重译者处于比前辈更有利的地位。他有更多、更完善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可供查阅。因此,重译者的任务除了使语言现代化之外,就是要利用前辈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改善前译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文学名著在不同时代均要不断重译,才能日趋完美。  最后,想对重译所依据的版本略作交待。  重译所依据的原作,是“诺顿异文校勘版”。这是迈克尔-希纳格尔以1719年4月威廉·泰勒出的《鲁滨孙漂流记》第一版为基础,参照泰勒当年出的其他五版而编辑、校勘的权威文本。这六个版本均经笛福亲自审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曾参照过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唐纳德·克劳利的校勘本。这两个版本除在个别标点上略有差异外,文字上均无不同。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得益于上述两个译本的注释,以及诺顿版附录中的背景资料和历代名家的评论。  我要感谢我的夫人陆平女士。她不仅为我誊抄了前半部分的译稿,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没有她的耐心、支持和帮助.我也是很难完成这部译稿的。  郭建中  1994年12月于美国芝加哥

内容概要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也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三百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读者中广泛流传,历久不衰。  该书以1708年一名苏格兰水手航海遇险,最后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并且单独留居了四年才被救回这一真实故事作为素材,加工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出身于一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一人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鲁滨逊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了整整28个年头,才有一艘英国船路过该岛,鲁滨逊得以返回故乡。

章节摘录

  一六三二年.我生在约克市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我们不是本地人。父亲是德国不来梅市人。他移居英国后,先住在赫尔市,经商发家后就收了生意,最后搬到约克市定居,并在那儿娶了我母亲。母亲娘家姓鲁滨孙,是当地的一家名门望族,因而给我取名叫鲁滨孙·克罗伊茨内。由于英国人一读“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走样,结果大家就叫我们“克罗索”,以致连我们自己也这么叫,这么写了。所以,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克罗索。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中校。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带领过这支部队。大哥是在敦刻尔克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时阵亡的。至于二哥的下落,我至今一无所知,就像我父母对我后来的境况也全然不知一样。  我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亲没让我学谋生的手艺,因此从小只是喜欢胡思乱想,一心想出洋远游。当时,我父亲年事已高,但他还是让我受了相当不错的教育。他曾送我去寄宿学校就读,还让我上免费学校接受乡村义务教育,一心一意想要我将来学法律。但我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只是想航海。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告。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我父亲头脑聪明,为人慎重。他预见到我的意图必然会给我带来不幸,就时常严肃地开导我,并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因为,那时他正好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他十分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他问我,除了为满足我自己漫游四海的癖好外,究竟有什么理由要离弃父母,背井离乡呢?  在家乡,我可以经人引荐,在社会上立身。如果我自己勤奋努力,将来完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快活的日子。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既不值得,也无必要。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从他长期的经验判断,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认识到,中间地位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这就是,人人羡慕这种地位,许多帝王都感叹其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后果,恨不得自己出生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间阶层。明智的人也证明,中间阶层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圣经》中的智者也曾祈祷:“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唯中间阶层灾祸最少。中间阶层的生活,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盛衰荣辱,瞬息万变。  而且,中间地位不会像阔佬那样因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而弄得身心俱病;也不会像穷人那样因终日操劳、缺吃少穿而搞得憔悴不堪。唯有中间地位的人可享尽人间的幸福和安乐。中等人常年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适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宁,交友娱乐,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乐趣,都是中等人的福分。这种生活方式,使人平静安乐,悠然自得地过完一辈子,不受劳心劳力之苦。他们既不必为每日生计劳作,或为窘境所迫,以致伤身烦神;也不会因妒火攻心,或利欲薰心而狂躁不安。中间阶层的人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尽情地品味人生的甜美,没有任何艰难困苦;他们感到幸福,并随着时日的过去,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幸福。接着,他态度诚挚、充满慈爱地劝我不要耍孩子气,不要急于自讨苦吃;因为,不论从人之常情来说,还是从我的家庭出身而言,都不会让我吃苦。他说,我不必为每日生计去操劳,他会为我做好一切安排,并将尽力让我过上前面所说的中间阶层的生活。如果我不能在世上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完全是我的命运或我自己的过错所致,而他已尽了自己的责任。因为他看到我将要采取的行动必然会给我自己带来苦难,因此向我提出了忠告。总而言之,他答应,如果我听他的话,安心留在家里,他一定尽力为我做出安排。他从不同意我离家远游。如果我将来遭遇到什么不幸,那就不要怪他。谈话结束时,他又说,我应以大哥为前车之鉴。他也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过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打仗,但大哥没听从他的劝告。当时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决意去部队服役,结果在战场上丧了命。他还对我说,他当然会永远为我祈祷,但我如果执意采取这种愚蠢的行动,那么,他敢说,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当我将来呼援无门时,我会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忠告。  事后想起来,我父亲最后这几句话,成了我后来遭遇的预言;当然我相信我父亲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有这种先见之明。我注意到,当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陈尸战场,讲到我将来呼援无门而后悔时,更是悲不自胜,不得不中断了他的谈话。最后,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话也说不下去了。  我为这次谈话深受感动。真的,谁听了这样的话会无动于衷呢?我决心不再想出洋的事了,而是听从父亲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可是,天哪!只过了几天,我就把自己的决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简单地说,为了不让我父亲再纠缠我,在那次谈话后的好几个星期里,我一直远远躲开他。但是,我并不仓促行事,不像以前那样头脑发热时想干就干,而是等我母亲心情较好的时候去找了她。我对她说,我一心想到外面去见见世面,除此之外我什么事也不想干。父亲最好答应我,免得逼我私自出走。我说,我已经十八岁了,无论去当学徒,或是去做律师的助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绝对相信,即使自己去当学徒或做助手。也必定不等满师就会从师傅那儿逃出来去航海了。如果她能去父亲那儿为我说情,让他答应我乘船出洋一次,如果我回家后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航海。那我就会加倍努力弥补我所浪费的时间。  我母亲听了我的话就大发脾气。她对我说,她知道去对父亲说这种事毫无用处。父亲非常清楚这事对我的利害关系。决不会答应我去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情。她还说,父亲和我的谈话那样语重心长、谆谆善诱,而我竟然还想离家远游,这实在使她难以理解。她说,总而言之,如果我执意自寻绝路,那谁也不会来帮助我。她要我相信,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会同意我出洋远航,所以我如果自取灭亡,与她也无关,免得我以后说,当时我父亲是不同意的,但我母亲却同意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部合乎情理地解决问题和通过实践来学习的经典。  ——卢梭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  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本书叫‘鲁滨孙漂流  记》。  ——何大禹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有感人的情节叫你感动,  有拍案叫绝的名句令你惊叹,有可喜的人生哲理让你思考,有无穷的生活  动力任你吸取。  ——常钦

编辑推荐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也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  海上历险,荒岛求生,他遭遇食人部落,独自忍受疼痛和孤独,他结交土著朋友,靠勇敢与智慧赢得帮助。看鲁滨孙顽强自助,创造生存奇迹。  英国青年鲁滨孙厌倦了平庸的生活,立志要成为水手。不幸的是,他在一次航行中遭遇了海难,独自漂流到一座无人的荒岛上。勇敢的鲁滨孙能战胜这么恶劣的环境吗?他又是如何从食人部落脱险的呢?一场真正的冒险即将从这里展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鲁滨孙漂流记/外国儿童文学精译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